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南旧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7523961
  • 作      者:
    林海音著
  • 出 版 社 :
    吉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林海音家人亲自授权推荐,并赞誉为贴近读者心灵的版本之一。

★“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林海音自传体小说,文笔温婉、真实感人

★被《亚洲周刊》评为“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获瑞士颁赠青少年文学的“蓝眼镜蛇奖”

★《城南旧事》同名电影荣获:中国电影金鸡奖,菲律宾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厄瓜多尔基多城国际电影节赤道奖,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思想奖。

★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却无半分名利心。

★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来展现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温暖感动的童年故事,融入字里行间,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展开
作者简介

林海音(1918—2001),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她提出“纯文学”的概念,提倡不含政治及商业目的的文学创作,发掘鼓励了无数青年作家,对台湾文学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称为台湾文学的“祖母级人物”,是联结大陆与台湾文学的桥梁。她一生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代表作有《城南旧事》《冬青树》《春风》《烛心》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的自传体短篇小说集,其笔端凝结着深深的思念与淡淡的忧伤,潺潺溪水般诉说着对儿时旧人旧事的怀念,温文尔雅的语言雕琢出历久弥新的记忆,将北京城南的童年生活娓娓道来,闪耀着自然质朴的微光。该书自1960年出版以来长盛不衰,被译成了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感动了海内外无数读者。

展开
精彩书评
  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他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丰下来。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林海音。

  林海音先生是台湾“京味儿”作品的代表人物。
  ——舒乙

  上海是张爱玲的,北京是林海音的。
  ——余光中

  林先生心上的北平不在了,林先生笔下的北平还在:中国乡愁文学终于随着运煤骆驼队走进淡淡的水墨山影里,不必叮咛,不带惊讶,依稀听到的是城南那个小女孩花树下的笑语和足音。林先生永远不老,像英子。
  ——董桥

  我被小说《城南旧事》中那种沉沉的相思、淡淡的哀愁深深打动了,整部小说充满了朴素、温馨的思想感情。当这部影片上映后,这种情感同样打动了无数的观众。
  ——电影《城南旧事》导演 吴贻弓
展开
精彩书摘
  惠安馆是什么场所?为什么大人们都叫秀贞“疯子”?小主人公对她的印象又是怎样的呢?来到这个胡同里,她都见到、听到些什么事儿呢?
  太阳从大玻璃窗透进来,照到大白纸糊的墙上,照到三屉桌上,照到我的小床上来了。我醒了,还躺在床上,看那道太阳光里飞舞着的许多小小的,小小的尘埃。宋妈过来掸窗台,掸桌子,随着鸡毛掸子的舞动,那道阳光里的尘埃加多了,飞舞得更热闹了,我赶忙拉起被来蒙住脸,是怕尘埃把我呛得咳嗽。
  宋妈的鸡毛掸子轮到来掸我的小床了,小床上的棱棱角角她都掸到了,掸子把儿碰在床栏上,格格地响,我想骂她,但她倒先说话了:
  “还没睡够哪!”说着,她把我的被大掀开来,我穿着绒褂裤的身体整个露在被外,立刻就打了两个喷嚏。她强迫我起来,给我穿衣服。印花斜纹布的棉袄棉裤,都是新做的,棉裤筒多可笑,可以直立放在那里,就知道那棉花够多厚了。(阅读理解:一开始就给读者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宋妈”即“我”的保姆。)
  妈正坐在炉子边梳头,倾着身子,一大把头发从后脖子顺过来,她就用篦子篦呀篦呀的,炉上是一瓶玫瑰色的发油,天气冷,油凝住了,总要放在炉子上化一化才能擦。
  篦(bì)子:用竹子制成的梳头用具,中间有梁儿,两侧有密齿。齿要比梳子更密。过去卫生条件差,生活方式落后,人们的衣着和头发中常生虱子,所以用篦子刮头皮屑和藏在头发里的虱子,也起按摩头皮、舒筋活络的作用。更由于篦子自古是闺中之物品,从来都被看成是儿女亲情、男女私情的象征物。旧时,贫苦的农村青年普遍把篦子作为定情物送给心上人,以此寄托真挚的爱情。
  窗外很明亮,干秃的树枝上落着几只不怕冷的小鸟,我在想,什么时候那树上才能长满叶子呢?这是我们在北京过的第一个冬天。
  妈妈还说不好北京话,她正在告诉宋妈,今天买什么菜。妈不会说“买一斤猪肉,不要太肥”。她说:“买一斤租漏,不要太回。”
  宋妈梳完了头,用她的油手抹在我的头发上,也给我梳了两条辫子。我看宋妈提着篮子要出去了,连忙喊住她:
  “宋妈,我跟你去买菜。”
  宋妈说:“你不怕惠难馆的疯子?”
  宋妈是顺义县的人,她也说不好北京话,她说成“惠难馆”,妈说成“灰娃馆”,爸说成“飞安馆”,我随着胡同里的孩子说“惠安馆”,到底哪一个对,我不知道。(阅读理解:充满趣味性的生活片段,表现出主人公的天真活泼。)
  我为什么要怕惠安馆的疯子?她昨天还冲我笑呢!她那一笑真有意思,要不是妈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就会走过去看她,跟她说话了。
  ……
展开
目录
惠安馆(一)/001
惠安馆(二)/016
惠安馆(三)/033
惠安馆(四)/052
惠安馆(五)/075
我们看海去(一)/086
我们看海去(二)/094
我们看海去(三)/103
我们看海去(四)/110
我们看海去(五)/116
我们看海去(六)/122
我们看海去(七)/126
兰姨娘(一)/131
兰姨娘(二)/140
兰姨娘(三)/149
兰姨娘(四)/159
驴打滚儿/166
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188
冬阳·童年·骆驼队/199
《城南旧事》读后感/202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