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心灵晴雨图:新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9606334
  • 作      者:
    (日)河合隼雄著
  • 出 版 社 :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编辑推荐

       “河合隼雄心灵四书”《大人的友情》《共鸣的灵魂》《心的栖止木》《心灵晴雨图》温情上市!

        日本心理学家、荣格派精神分析大师河合隼雄沉淀之作。写给大众的自我探索四部曲,解读99%的人认为无解的人生难题。

        安抚心灵的一剂良药,用随笔的形式缓缓跟你诉说,带你了解真实的人性,找到自己的灵魂。河合隼雄的文字朴实而伟大,简单却发人深省,好看又充满睿智,亲切平易,如话家常,处处可见长者的智慧。

        影响村上春树创作方向的日本重量级人物,日本天后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心灵导师,绘本大师几米的灵感来源。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教授张日昇、独立教师兼图书策划人蔡朝阳专文作序,知乎心理学话题优答者Y Wong诚意推荐。

        杰尼雅特种纸封面,泥灰选色,烫金工艺,精致典雅,值得收藏。

        湛庐文化出品。


展开
作者简介

        河合隼雄


        临床心理学家、日本心理学界重量级人物,日本第1位荣格学派精神分析师,是日本心理治疗领域无可争议的奠基者和开拓人。

        河合隼雄不仅为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还深入探讨日本人的心性,并因而摄入日本文化及日本宗教的研究。

        2002年,河合隼雄受日本首相力邀出任日本文化厅厅长。

        2007年,河合隼雄去世后,日本民众曾感慨道:“日本再无心理大师。”

        他是日本超人气作家村上春树的良师益友,日本天后作家吉本芭娜娜的心灵导师,绘本大师几米的灵感来源。

        河合隼雄一生著作高达300余种,涉及学术专著、心理学普及读物、心理治疗方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庭问题和社会问题、心灵成长、与名人的对谈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这本书脱胎于日本《每日新闻报》的“花一刃”版对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由编者根据访谈内容分门别类整理而成。“花一刃”的专栏特别关注“心灵问题”,内容也主要依据读者的提问及其关注程度而展开。在河合隼雄的系列访谈中,他始终坚持一个核心观点“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书中的短文都能独立成篇,读者无须从头到尾按部就班地阅读,无论从那里开始读起,都能寻着文气脉络顺利展开自己的提问与解答,希望为读者营造一种与河合先生对谈的阅读气氛。

        以“心灵晴雨图”为名,正是体现了心灵这种东西的特性。河合隼雄对心灵的刻画,并非限于现象的单纯描述,而是如“晴雨图”所表现的,是系统而深入的心灵探究过程。

        我到底是谁?

        我觉得到死都会糊里糊涂吧?

        不正因为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人生才充满乐趣吗?

        ……

        作者对这些问题的解答表现出接纳心灵的各种感受,并强调与之共生的重要性。“一丝不苟地倾听”、“不偏离主题的耐心陪伴”是河合隼雄提倡的态度,是心理治疗的秘诀,也是心灵相处的精髓。


展开
精彩书评

河合先生的文字本身具有治愈效果,对每个人来说都很受用,可说是案头卷、枕边书。河合先生提出“一直采取‘我能做到这个程度’的思维方式,人的潜力就会被开发出来”,带给我们积极正向的启示。这四本书将河合先生对心理咨询、自我认知及体悟、人生与幸福、友谊之精髓予以传承与播撒,当你双手捧起这四本书,河合先生温柔清新、宽广圆融之气就会透过文字书香扑面而来。 

——张日昇

北大心理学部教授、中国箱庭疗法第1人


读完《爱哭鬼小隼》,顺理成章成为一个河合迷,他成了对我做父亲影响特别大的一个人。这便可以理解,我看到河合隼雄这四本新鲜出炉的佳作时,惊喜的感觉。读之便感觉自己踏上了一次探寻自我认知、幸福、友谊、心灵治愈的温暖而百感交集的文字之旅,人生难解开的心结,不是被“治愈”的,而是慢慢被“温润”的。河合隼雄用心理智慧的故事给读者带来了一次“灵魂的清洗”。对我们每个读者而言,都能得到重获精神成长的参悟。

——蔡朝阳

独立教师、图书策划人

 

说到河合隼雄,我的内心总是充满崇敬。不仅因为它在分析心理学与东方文化领域数十年来的辛苦耕耘,更因为他面向一般读者写作时展现的,令人叹服的才华。无论是演讲、专栏还是访谈,都是兼具趣味、专业性和疗愈作用的精品。不管你是否了解心理学、是否有过同类书籍的阅读体验,这套丛书都会带给你满满的惊喜。

——黄宇文

心理咨询师、知乎心理学话题优答者Y  Wong


他的“仁心”具有感染力,让人很自然地放松自己,把心交给他,他能串联两个人的心,使人不再孤独。

——赖明珠

 

如果说,村上春树以物话的形式培植了“心的栖止木”,那么河合隼雄则从心理学角度培植了“心的栖止木”。二者异曲同工,都在这个心无所栖的时代告诉我们心栖何处。

——著名史学翻译家,学者林少华


展开
精彩书摘

        内心的矛盾,意味着自我认知的改变

        当自己多年以来一直坚守的价值观产生动摇,前途未卜之时,“我是谁”这个问题就来了。也就是说,当人们的思维方式产生转变,就会自然产生此类问题。这与身份无关。当意识到自己的新想法或新感觉与过去的价值观产生错位,人们心里便会失去宁静。

        然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现象的出现不正是不可避免的,抑或可以说是必然的吗?如不经历此种过程,人自然也不会产生变化。当人们烦恼、痛苦、矛盾的时候,即便自身感觉不到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想法也是非常强烈的,并且会产生一种对迄今为止“旧我”的否定感。但是“新我”并不是很容易找到的。这样一来,人们自然容易陷入闷闷不乐的苦恼心境。周围的人也会觉得这人不可思议,他们会纳闷:“那个人也真是,家里有那么好的房子,为什么还苦恼呢?”或者:“好不容易获得升迁,为什么反而显出不高兴的样子呢?”等等。因为他们只是看到了事情的表象,并没有意识到有些问题往往存在于更加深层的地方。这种时候该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就是下定决心把那种烦恼、矛盾的情绪一下子挡住,不再任由它继续。同时,要在心中不断反思,努力走出来。走出来这个过程需要多少年呢?也许需要一生也未可知。

        下定决心把自己内心的烦恼、矛盾等情绪压制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就会出现某人突然离家出走这类情况。“离家出走”可以说是人们产生“我是谁”意识的开始,他们在潜意识里感到自己不属于当前这个地方,所以行动就把他内心的意识表现了出来。在内心深处,他们深信自己应该属于某个其他的地方,这地方一定存在于某个未知之处。然而,即便是离家出走,也往往是莫名其妙的,要真正搞清楚真的很难……


        创造性疾病

        有个词语叫“创造性疾病”(Creative Illness)。这种疾病的症状就是人们在进行创造性行为之前,会陷入一种类似抑郁症的情绪。克服这种抑郁情绪的方法,与创造性行为紧密相关。这种情况多发于中年人。

        知道了这个词语的存在,对解决陷入烦恼与苦闷而自己又无法摆脱的状况,也许会有一定用处。至少当事者不再简单地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犯傻”。当然,单是看造成烦恼的那部分内容本身,也的确很傻。

        可能别人会想:“怎么会把那么无聊的小事放在心上呢?好好努力不就可以了吗?”但轮到自己,却无比痛苦,极端时甚至会产生轻生的想法。

来自自我的暗示

        例如,强迫症患者,在这里我们暂不论该疾病本身之好坏,患这种病的人具有“必须这么做”的心理特点。这种表现不正来自于病人自身的心理暗示吗?

        虽然强迫症患者处于一种“非要这么做不可”的状态,但实际上,病人本身并不知道到底该如何做,这是强迫症的真相。所以患者不管是否接受心理治疗,其内在都处于一种极易产生变化的状态。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强迫症也许正是一扇通往“新我”的大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即正常人当前正处于一种信号还未到来的状态。

总之,无论是指导人们接受箱庭疗法、心理咨询,还是进行团体指导,我总能感受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独有的那个“特定时刻”。


展开
目录

推荐序一 日日是好日

推荐序二 河合隼雄:唤起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前言 没有一成不变的人生

 

第一部分 何为“我”,何为“你”

 “我是谁”这一问题的自我认知

从“我是……”这一问题所衍生出的自我认知

对“我是谁”这一问题的反思

内心的矛盾,意味着自我认知的改变

创造性疾病

发现新我——死与重生

“忘却”与“觉察”

来自自我的暗示

人生并无绝对正确的答案

觉察到内在的“另一个我”

《化身博士》节选

“另一个我”的存在

存在无限潜能的“另一个我”

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不期而至的瞬间

必须拿满分的时候

“我是谁”即为“世界是什么”

以自己所喜欢的事物为突破口

反复思考自己所喜欢事物的结果

问题应该深入到何种程度?

在“自我”的周围,总能找到“他者”

把“我”和“你”视为同伴关系,能够模糊“自我”的责任

人生,就是既有艳阳高照,又需风雨兼程

从改变自身开始

由一体感所衍生出的被背叛感

在与人交往时,要记住对方是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首先,接纳自我孤独的内心世界

在与投脾气的人交往的过程中,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子

也有需要断然逃走(舍弃)的情况

决断之心是非常重要的

《情绪》 第1 章 情绪是什么

 

第二部分 人与人见面的时候

   夫妻也是两个彼此独立的人

异性间的友情仍旧处于比较难以开展的状态

不管是以自我,还是对方为中心,其最终结果往往异曲同工

与其在改变外部环境上费力,不如着眼于内部自我的调整

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多么深重复杂啊

超越人类历史的母子关系

作为“个体”生存的孤独感、被冷落感

在一体感和分离感的交错感受中,体验自我的不断成长

母子相互难以分离的时刻

母亲的自立,能够促进孩子的自立

人类有时候思虑太多

美好的微笑,永远不会成为债务

母性如同土壤

“放手之爱”变得很必要

“只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看似理所当然,实则极其重要

《童话心理学》第2 章 《特露德太太》何谓“大母神”

孩子具有本能地希望获得独立的欲求

善于察言观色的父母,也是有问题的

把目光转向自己内在的“孩子气”

不是用脑袋,而是用身体进行回忆

建立一种脱离身份与地位的游戏关系

《生与死的接点》 第10 章 现代与界限


第三部分 男人与女人,以作品为脉络的探究

男人和女人,是作家永恒的文学题材

《七个木偶的爱情故事》节选

灵魂之间的际遇

在穷途末路之时,倾听心灵的声音

人有多面性

现代人的人格分裂:看似操纵全局,实则被人操纵

按部就班地开展交际,还是通过灵魂进行交流?

男人的内心深处,也有母性的一面

《长腿叔叔》节选

初恋是个人探索世界的开始

《与幽灵同在的夏天》节选

东西方男女观的差异

人在孤独寂寞的时候,自我的潜意识容易表现出来

空洞会话交错的当今时代

当人被深深伤害的时候,其怨恨的对象会被扩大

日本人对于男女关系的审美

欧美型的自我与东洋型的自我

哀兵必胜

“发自内心的笑容”是非常重要的

谢谢

《颠倒鸳鸯谱》节选

推陈出新、似新犹旧的男女关系

灵魂的水准,多超出常理性的道德

声音所能表现出的内容

假设灵魂真的存在……

男女关系是一种包含着“内在的异性”的四角关系

可以有很多种解读方式

“不揭露事实”(留有余地)所表现出来的感性

试着打破常规进行思考

《生与死的接点》 第10 章 现代与界线

 

 

第四部分 心灵的阴晴

有,抑或无?人的心灵真是不可捉摸

“活着”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挫折,意味着发展

没有完全合乎“程序”的人生

同样一件事情,往往痛苦和快乐共生

“在不断失败中学习”的生活方式

世上没有“普通人”

《箱庭疗法入门》节选

经营人际关系,是一件大事

只有自己一人很辛苦……没那么回事

一千万日元级别的努力

直面烦恼与痛苦

解决问题的线索,在于自身

生气,有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契机

发火之后的善后工作

越过那些难以逾越的障碍,展开真正的交流

尽管如此,还要下定决心行动

烦恼就像是缠绕在一起的乱线团,剪不断、理还乱

暴风雨总会停止,人生不能放弃“希望”

相信自己,开拓美好的未来

人生,有时候需要抓住机遇

《生与死的接点》 第2 章 男女老幼的原型

 

第五部分 来自秘密的暗示

对秘密的处理

在互相倾诉秘密的时候,应该注意的问题

过度保护VS 过度放手

《亨塞尔和格莱特》节选

《童话心理学》 第3 章 《亨塞尔与格莱特》

秘密,有时候是来自灵魂的暗示

作为人生主旋律所出现的秘密

我创作《孩子的宇宙》的原因

《孩子的宇宙》节选

秘密,就等于坏事吗?

秘密与自立——悲伤与喜悦

任何人都有拥有秘密的时候

秘密,有时也能成为生命的抛光纸

如果孩子身边有个能够理解自己的大人

测试自己力量的时候

秘密和谎言,是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

秘密的作用: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信号

产生珍珠的可能性


第六部分  梦想成真

梦?我过去才不相信呢

在半信半疑中,开始进行梦境分析

读懂梦的能力

我为什么开始写关于梦的书

《明惠,活在梦里》 第1 章 明惠与梦

非常重要的“一点点缘分”

开始认真分析,又过了好几年

单靠梦境分析,梦中蕴含的信息是无法完全捕捉到的

对梦,要有敬畏之情

独自一人分析梦境的时候

失之乎?得之乎?

上升的梦,下降的梦

梦境分析,不可急着下结论

想成为×× ,也是梦的一种

真的梦,假的梦

为了梦想成真,有必要“解体”当前的自己

《明惠,活在梦里》 第5 章 物质与心灵

追星心理,也是梦的一种表现

才13 岁,就说什么“我已经老了”

同等对待梦与秘密

 

 

第七部分  倾诉与聆听 

作为职业的心理咨询工作

当代人的生活模式与心理咨询

要抓住自然发生的机遇

能够接纳自己的人

重点在于,首先要能够“一个人”独立生活

当把异性当作倾诉对象的时候

源于过度关心的失败

信的作用

要在心中有一个倾诉的对象

采取什么样的倾诉方法

关于团体指导

当把在团体指导中的个人体验活用到日常生活中的时候

《心理咨询与人性》节选

只需一丝不苟地倾听

要限定范围

人生是没法教授的

使用“嗯”进行应和的困难及高明之处

自己内心越是缺乏安全感,就越容易盯着对方

不偏离主题的耐心陪伴

发现主题的时候,努力不要偏离

有对方作为参照,才能真正认清自己

 

后记      “哈哈大笑”与“正襟危坐”

解读       《心灵晴雨图》与心灵导师河合隼雄

译者后记    一次来自缘分的心灵际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