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Chinese think tank's voice in the world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80625
  • 作      者:
    王文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7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文,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执行院长。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环球时报公益基金会理事,新浪财经、观察者网专栏作家。曾任 《环球时报》 编委 (主管评论)和社评起草人,2011 年“中国新闻奖”获得者。
  2013年初,参与创办新型智库人大重阳。2014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智库人物”(中国网),2015年,获中国政府网“杰出作品奖”。
  出版过《大国的幻象》《十问中国梦》 《世界治理:一种观念史的研究》 《政治思想中的国际关系学》《真话中国》《金融是杯下午茶》《G20与全球治理》等专著、译著、编著20余本。
展开
内容介绍
  《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王文看世界系列3》是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教授近年在全球数十个国家演讲精华的集成。全书分为六部分,共40篇演讲,每篇3000-8000字不等,这些文章均以通俗易懂文字、以讲述故事的方式,解读当前中国发展,传播民族复兴,诠释“一带一路”,作者是国内少数能够讲述清楚中国发展的学者,《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王文看世界系列3》也是少数能够清楚描绘中国发展的精品。书中文字精彩、语言流畅、故事性强的特点更显得《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王文看世界系列3》难能可贵,对中国官员、学者、企业家出国对外讲解中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全球读者了解中国也有极大的帮助。
展开
精彩书评
  ★任何一个故事,传说或寓言之所以历经不衰,广为传诵,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感人的内容、曲折的情节和一个朴素的真理的表达。王文这位年轻学者全做到了。可以说,这是目前我所看到的中国智库中讲述“一带一路”故事特别有说服力的。
  ——商务部前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 魏建国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走的道路是正确的,未来的前景令人看好。但有不少人往往只看到我国存在的问题,忽视所取得的成绩,对中国道路和制度缺乏信心,这是讲不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心理原因。王文作为新一代学者,在游走数十国的基础上,对中国发展与未来有独到的见解与阐述,汇集在这本《看好中国》的著述,对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前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 林毅夫
  
  ★王文拥有一种能让生活与工作变得有趣的天赋,一种全身心投入且能完全享受其中的天赋。有趣,是生活与工作的必需品。希望能够有更多像王文这样,能把中国故事讲得有趣、讲得通俗易懂、讲得让国际听众都能接受的学者。这本《看好中国》对世界了解中国无疑是一件很有益的事情。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 吴晓球
  
  ★王文像是一个永动机,(带着)一种超负荷的工作量,但他硬是把一个中国优秀媒体人的强悍作风带进了中国的智库界,自己也成为中国青年学人中的一位佼佼者、中国新型智库的一位标杆人物。王文把自己这些年提出的新锐观点,通过演讲集的形式编辑出版,确实值得所有关心中国崛起和世界大势者的关注和品鉴。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中国震撼》一书作者 张维为
  
  ★王文是这个时代呼唤出来的把中国故事讲得绘声绘色的青年才俊!他走遍世界,不辞辛苦,像他家乡的义乌商人推销产品一样讲中国故事,打动了西方,启发了世界。他是中国软实力提升的英雄!这本王文国际演讲集锦,实在值得回味品鉴。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弗里曼讲席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李稻葵
  
  ★在新的阶段,如何立足中国,以平视的姿态放眼全球,当一名优秀的全球公民,中国的智库在其中应当承担更大的使命,需要付出踏踏实实的富有专业水准的努力,王文这本书可以说就是正在努力中的智库的成果之一。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巴曙松
展开
精彩书摘
  《看好中国:一位智库学者的全球演讲/王文看世界系列3》:
  与其说中国金融、经济会出现崩溃的可能,不如说中国正在经历转型阵痛后再次起飞的前夜,就像中国一个经典故事“凤凰涅槃”那样。
  中国政府是无限责任政府,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搞好国家治理,没有第二次重来的机会,必须做好,责无旁贷。这是由中国政治文化决定的。
  中国政府仍然有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力,还保存着巨大的政策余量与手段。
  现在全球无法承受不了中国经济或金融的崩盘,就像无法承受华尔街的崩盘一样。
  感谢中国外交学会和德国环球之桥协会,让我有机会能与大家交流。丽江是中国最浪漫的地方,组织方把会议安排在此,一定是希望我们都能暂时抛掉平时工作中的烦恼、压力、忧愁以及一些悲观主义的情绪。因为在座各位都是中德两国的精英,而据最新的社会调查,从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精英对未来的主流看法都相当悲观。
  去年,美国智库朋友告诉我:危机太糟糕了,美国已没救。半年前,一位德国著名智库学者在我院讲学时也说:欧债危机很难解决,欧洲已没救。在中国,也有很多学者说,中国已没救了。精英比普通民众更焦虑,体现了社会责任感、危机感,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判断与预测的失真。在我看来,至少过去20多年,大多数对中国形势走向的精英判断是不对的,尤其是所谓“中国崩溃论”。
  第一轮猜测中国将崩溃的热潮在1989年以后。当时改革开放一度找不到明确的方向。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西方世界洋溢着“历史终结”的判断,认为随着“民主化”浪潮,下一个共产党政权垮台的国家一定是中国。20年过去了,“民主化”浪潮席卷的中亚、北非、西亚、泰国、乌克兰,几乎没有一个转型成功,而中国却在抵御西式“民主化”进程中找到自己的道路。所以,现在可以判断,所谓“中国政治崩溃论”是错误的。
  第二轮猜测中国将崩溃的热潮在1999年以后。当时中国的银行呆账、坏账情况相当糟糕,国企改革导致了数以千万计的工人下岗,亚洲金融危机差点摧毁了香港金融。美国华人学者章家敦当年出版的著述《中国经济即将崩溃》很畅销。结果大家都猜到了。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GDP平均增速10%以上,经济总量连续超过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章家敦也成了一个学术笑话。所以,现在能判断,所谓“中国经济崩溃论”也是错误的。
  第三轮猜测中国将崩溃源于2009年以后。当时互联网2.0技术开始普及,类似于:Facebook、Twitter等的微博、人人网用户超过了5亿,人人有权在互联网上批判社会与政府。2010年底,“阿拉伯之春”爆发,次年夏天伦敦发生骚乱,秋季“占领”运动从华尔街出发席卷全球,一些论调开始推算中国社会将进入“冬天”,尤其当时中国发生动车追尾事件、红十字会的“郭美美事件”,所有情绪都在微博等互联网空间里发泄,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了恐慌。现在,一切都过去了,中共十八大后新中国领导人的改革措施大大增强了中国社会的信心。所以,现在应能判断,所谓“中国社会崩溃论”也是错误的。
  但围绕中国崩溃的声音并未结束,2014年的悲观主义情绪更重,我把它称为“中国金融崩溃论”。这种观点主要是基于目前中国房地产下行导致的危险、中国地方债务导致的各类违约风险、企业大量破产导致的经济恶化等现象,不少人担心,中国有可能会发生系统性金融危机。真的吗?我不同意。
  大家的疑问一定会是,怎么解释目前的中国经济下行压力?我的答案有三点:
  第一,结构调整。2008年,为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推出4万亿元经济刺激政策,导致了投资过热,2009年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一度达到了87.6%,远远超出了金融体系的融资与循环能力,导致了银行贷款还款率差,房产价格五年涨了三倍,一些产业的产能高度过剩等。所有证据已表明,仅仅依赖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难以为继的,必须调整投资、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结构,于是2013年以来中国的经济政策一直致力于去产能、去标杆化,以至于过去许多繁荣的行业、公司、地方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
展开
目录
序一
序二
自序

第一章 中国不是威胁、不会崩溃,而是机遇
“中国崩溃论”的崩溃
重新发现中国优势
中国机遇30时代的到来
中国将成全球第一时,在想什么?
中国崛起的第三条道路
入世15年,不骄傲,不自卑
密集走访欧洲十国后,审视中国优劣势
历史在加速,世界局势处在“大相变”中
西方应该“去意识形态化”看中国变化

第二章 “逆全球化”有假象,全球治理有未来
全球治理的“革命”尚未完成
“逆全球化”有假象,中国引领新全球化
通过G20,打造全球创新体系
全球团结起来,建立长效治理机制
TTIP和TPP将犯历史错误
关于南海问题的十大迷思
让金砖国家成为新全球化发动机

第三章 世界须重新评估中国的贡献
世界大大低估了中国的贡献
G20应学中国,制定五年规划
美国不妨学点中国政治改革
中国发展将挽救欧洲颓势
理解中国人的气候金融观
中非发展道路,应不羁于西方模式
中国有能力应对美国的挑衅
中美俄三国博弈进入“中国引领期”

第四章 不必过度炒作“一带一路”风险
“一带一路”的宏观研究已基本终结
不妨建立“一带一路学”
推进“一带一路”时胆子要大一点
50国归来看“一带一路”战略耐力
中美“一带一路”合作,可从修纽约道路开始
“一带一路”提升了中国学者的身价
“一带一路”与中国走出去的代际效应
让绿色金融助力中国发展
10个亲历故事透析“一带一路”

第五章 别对中国经济太悲观
中国正迈进最伟大的财经时代
改革的最大风险是害怕风险
互联网金融还能暴利吗?
为何对中国经济如此悲观
中国人为何对经济越来越焦虑?
去产能过剩会导致“失业潮”吗?
发展中国“智”造不等于彻底告别密集制造业
要海洋强国,也需沙漠强国
培养全民海洋理念破解中国经济困局

第六章 学者应有士大夫情怀
青年人为国效力,恰逢其时
大学毕业后三样东西不能丢
新一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探索与使命
智库人的江湖
青年学者要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

后记 脚底板下的学问与亏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