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黄仁宇全集.第三册,万历十五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1956590
  • 作      者:
    黄仁宇著
  • 出 版 社 :
    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7
收藏
作者简介
    黄仁宇,英文名Ray Huang,曾用笔名“李尉昂”发表小说。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考上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1938 年,黄仁宇考入成都中央军校,1940年于十六期第一总队毕业;1940年,任陆军十四师排长和代理连长;1943年,黄仁宇,英文名Ray Huang,曾用笔名“李尉昂”发表小说。1918年,出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考上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后因抗战弃学;期间在长沙《抗战日报》担任记者与田汉和廖沫沙为同事。1938 年,黄仁宇考入成都中央军校,1940年,任陆军十四师排长和代理连长;1943年,担任中国驻印度远征军新一军上尉参谋,常为《大公报》报导战事;1946年,通过考试被报送美国堪萨斯州雷温乌兹要塞陆军参谋大学进修,毕业后曾任国防部参谋;1952年,从日本到美国密西根大学新闻系学习,后转至历史系。1954年,大学毕业。1957年,在密西根大学历史系获得硕士学位;1964年,在密西根大学历史系获得博士学位,成为南伊利诺大学助理教授。1967 年,经由余英时教授的推荐,进入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担任副教授;1971年,纽约州立大学纽普兹分校升任正教授;1972至1973年,至英国剑桥协助李约瑟搜集整理研究有关《中国科学与文明》的材料。参与狄百瑞主持的明代学术研讨会;也曾参加由著名历史学者富路德所主持的《明代名人传》的编写工作。1979年,在普林斯顿大学参与《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撰写明朝部分;1981年,《万历十五年》英文版在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美国名作家厄卜代克在《纽约客》杂志撰写书评推荐。该书获得美国国家书卷奖1982和1983年历史类好书两次提名。1982年1985年,《万历十五年》中文简体版及中文繁体版分别由中华书局台湾食货出版社出版,简体版由廖沫沙题笺。从此黄仁宇在两岸一举成名,先后写作和出版了《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国大历史》、《关系千万重》等著作。2000年1月8日,因心脏病于美国纽约去世,享年82岁。
展开
内容介绍
    黄仁字先生以“大历史”(macro-history)史观在国际史学界自成一家之言,成为广受海内外瞩目的史学家。在本书中,他描绘了个人生涯中的逆旅屐痕月旦人物。一支笔出入古今,游刃有余。疑似没有章法,却又恍若写生的绘卷,历历如在眼前……本套书是黄仁宇博士重新尝试的书写角度,他悠悠然出入于历史的边缘和侧后,以充满魅力的写作方式为我们剖析人世间的种种因果关系,值得再三阅读与深思。
    《黄仁宇全集》由九州出版社首次全部出版。全集由十四卷组成,涵盖学术专著、历史随笔和小说,其中《从大历史角度看蒋介石日记》为内地首次出版。
    全集的特点是内容全面、编校严谨、制作精美,除了收入广为传播的《万历十五年》等语言浅显的作品,还收入了《明代的漕运》、《十六世纪明代中国之财政与税收》等学术专著,以及展现作者传奇人生的自传《黄河青山》、《缅北之战》。黄仁宇的儿子黄培乐、黄仁宇的弟弟黄竞存、出版家林载爵分别为本书撰写了序言,黄培乐为全集的每一卷都提供了珍藏的黄仁宇照片,其中的一些照片属于首次公开。
    全集十四卷,分别为第一卷《明代漕运》、第二卷《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之财政与税收》、第三卷《万历十五年》、第四卷《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第五卷《中国大历史》、第六卷《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日记》、第七卷《放宽历史的视界》、第八卷《地北天南叙古今》、第九卷《关系千万重》、第十卷《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第十一卷《大历史不会萎缩》、第十二卷《缅北之战》、第十三卷《汴京残梦》、第十四卷《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展开
精彩书摘
    从大历史的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第一篇  黄埔建军、北伐、清党
    有些人所作的蒋介石传记写来唯恭必敬,读来有如新添了一部《二十七史》,内中又来了一篇《太祖本纪》。殊不知他蒋先生易箦之日还以为自己是一个大革命家。还有些人恣意批评,不顾及客观条件及各种背景上之层次。凡是“贪污无能”、“放弃群众,不知改革”和“迷信军事力量”的各色罪名,说时也不费力,即可信口盘出,随手抛来。好像中国人聚全国之精英,经营几十年,连门前一团秽水尚没有看到。倒是外国的一个研究生,作了一篇博士论文便将如此疏忽大意的地方指正过来。
    世间无这样的“历史”。以上只代表各人以极窄狭的眼光,面临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动态,所产生的一种局部反应。
    别的不说,这样写下的历史也就平淡无奇,读来索然寡味。中国过去一个世纪的经历,既包含着极大规模的颠簸,也有无数的纵横曲折。不仅人与人之关系间产生了各种惊险离奇的波澜,尚且在各人心目中引起无限块垒之起伏。如果当中激昂忧怨的情节概可以用“善恶”两字形容,也可见得作者并没有将笔下题材通盘掌握。如果中国亘世纪的历史尚是如此的简陋单调,则我们如何可以产生肠断魂回的文艺读物和看来胆战心惊的艺术杰作?
    在实用的场合上讲,以上的情形也亟待纠正。如果我们想增进海峡两岸文化上的接触,则先必须对中国现代史之展开,有最基本之共识。再以美国而论:白宫及行政部门与众院参院对中国大陆方面之态度不同,相持业已多年。其间之差异源远流长,也仍是由于对中国历史之看法立场上已有差异。
    至此我们也可以问及:要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及他们之接班人所走路线全属错误,所做工作又彼此对消,则何以中国尚能生存至今,而且从1920年间至1990年间尚有显著之差别?难道今昔之不同全是负因素作祟?并且我们如果更正,则尚须将历史向后推七十年,恢复到创立黄埔军校与北伐以前的阶段中去?
    倘非如此,则可见得我们过去所写的历史并未将中国长期革命的积极性格全盘托出,更没有将前述三段人物所领导的群众运动之所产生的连贯关系研究得明白。他们在人身关系上或为对头,可是在大范围内却又不经意地彼此支持。有如蒋介石曾在他的日记里写出:凡事有败必有成,亦有成必有败。今日认为恶因者,或适为他日之善果。而今日所获恶果,在昔日反视为善因者。以此证之,无事不在矛盾之中,并无绝对之善果也。(1944年5月31日)在这种因果循环的过程中,各种行动在历史上的长久意义,可能与当事人眼中所看出的不同。
展开
目录
第一卷  明代的漕运
编者说明
我的哥哥黄仁宇黄竞存
前言
第一章  京杭大运河的背景和本文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京杭大运河的地形概况
第三章  明代管理大运河的行政机构
第四章  漕粮运输
一、漕粮制度的发展
二、军运组织——漕军
三、国家支出下的京师漕粮储存拨付
第五章  宫廷供应品的漕运
第六章  征税、商业、旅行和劳役
一、征税
二、商业
三、旅行
四、劳役
第七章  结论
附录
一、印版图和草图
二、《明实录》中所记载的输送到京师的漕粮
三、《大明会典》中所记载的几省和南直隶几府州的漕粮份额
四、几个内河河港的税收份额
文献目录注释
一、极为有益的文献索引
二、明王朝和政府机构组织的历史纲要
三、经济和社会背景
四、大运河及其地理情况资料
五、漕河的行政管理及相关制度
前言及正文中的人名、地名及其他专有名词英汉对照表
译后记

第二卷 《十六世纪明代中国的之财政与税收》
第三卷 《万历十五年》
第四卷 《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第五卷 《中国大历史》
第六卷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蒋介石日记》
第七卷 《放宽历史的视界》
第八卷 《地北天南叙古今》
第九卷 《关系千万重》
第十卷 《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第十一卷 《大历史不会萎缩》
第十二卷 《缅北之战》
第十三卷 《汴京残梦》
第十四卷 《黄河青山:黄仁宇回忆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