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 版 说 明
《圆利针疗法》自2007年出版后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及广大针灸爱好者的喜爱。其中运动医学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得到广大读者的认可,很多读者打来电话与我探讨临床中常常遇到的一些疼痛动作的参与肌肉。这也是我要告诉读者的,如何理解,如何读懂《圆利针疗法》的一个重要启示。一般书中往往只提到单独的一块肌肉损伤所产生的症状及动作,而临床治疗中往往很复杂。一般疼痛是由一组或几组动作的参与肌肉所产生,所以我们要认真分析,其中的疼痛动作,分别由哪几个动作参与,再根据参与动作去分析所损伤的肌肉软组织。一般多为多块肌肉软组织损伤所引起。
另外,还有很多的读者在临床执业中往往抓住患者的疼痛部位,这样就阻碍了运动医学的发挥。因为临床上很多疼痛并不是由引起疼痛部位的肌肉软组织损伤引起。换句话说,很多疼痛部位是由其它肌肉软组织传导给它的。因人体肌肉软组织就像一张包裹人体骨骼的网一样。你看到的或是感觉到的不一定是这张网的原发部位,所以我们不能根据患者的疼痛部位去简单地分析其痛点所在的肌肉软组织,一定要根据患者引起疼痛的动作去分析判断受损的肌肉软组织,这样就不会出错。
人体疼痛部分可能不是原发的受损部位,除是其他与之相连接的肌肉因其受损痉挛产生牵拉传导所致外,还有可能是相对称的对侧肌肉痉挛牵拉所致。这就是我们的另一本书《超微针刀疗法》中所提到的拉杆理论。如将人体骨性组织看成一个电线杆,在电线杆四周分布有四根固定电线杆的铁丝。如果其中一根铁丝拉紧,则其他三根铁丝也处于绷紧状态。运用到人体来说,当骨骼一侧的肌肉因其受损痉挛拉紧,则其它三个方面的肌肉也会为了保持力学平衡而处于绷紧状态。如果另外三方肌肉软组织,有一个因曾经受到伤害刺激,其痛阈值会减低,肌肉软组织会变得异常敏感,往往会表现出先行疼痛的特点,而真正的原发病肌肉是对侧,这就是拉杆理论。当然肌肉软组织还有其他的理论,如弓弦理论、杠杆理论、链条理论,在此不一一讲述,读者可以在我们网站www.zgcwzd.com中查询,也可阅读《超微针刀疗法》一书。
力学平衡失调是引起肌肉软组织受损的基础,所以临床上我们根据力学来分析人体的肌肉软组织损伤,在辅助检查方面尤其重视骨骼之间的异常力学平衡状态。如脊柱的生理曲度改变,“X”型或“O”型腿。椎体间隙的改变等等这些都是帮助我们分析力学平衡失调的一个非常有力的佐证。也就是说“X”光所提示的骨性结构消息要比CT、磁共振所提供的消息要好用得多,再结合动作一起分析这样就极大地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当然,比如椎管内的肿瘤或占位性病变的判断还是要靠CT、磁共振来排查。
基于以上原因我们一般只作“X”光检查,加以动作分析来诊断软组织损伤,用力学的眼光去看待骨性结构,去读“X”光片,这是另一个视角。这也是我将要写的运动医学“X”光片读法。这一本书已在编写中。
最后在使用圆利针治疗时,要说明一点,一般一块肌肉的起点、止点、中点,我们只需针刺一个治疗点即可,不需要三点都针刺。书中的起止点都是治疗点,我们只扎一点即可达到理想疗效,这样减轻患者因针刺带来的痛苦。
我是一名针灸医师,运动医学的运动性损伤也是从中医的整体观来考虑的一种医疗方法。如中医的上病下治,左病右治或内病外治,在读《圆利针疗法》一书中一定要加以运用。如上文说到的疼痛部位的肌肉软组织不一定是原发的病变软组织,可以通过与之相连的肌肉软组织来考虑,这就是中医学所说的“上病下治”或“下病上治”;而拉杆理论则是“左病右治”。在对一些比较有风险,如肌肉附近有重要的脏器或部位比较深的肌肉软组织病变时,可以通过骨性杠杠的原理将其移到安全的浅层来加以治疗,这就是“内病外治”。所以圆利针疗法在临床运用时,一定要充分发挥整体观。在做针灸治疗时,更要注重整体观。如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通过脉象的强弱、气血的虚实总结出一套将脉法与针灸方法相结合的独到的针灸方法,通过分经诊脉法,可以从手下的脉象平稳后出针,使针灸的刺激量有一个量化的标准,而不是根据个人的行针经验,这样针灸医师自己知道病人的症状有无好转。一般是当面见效,无需去问患者疗效。这本书也在编写中,将来我会总结出来贡献给大家。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