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文学常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535546
  • 作      者:
    赵子仪主编
  • 出 版 社 :
    哈尔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文学常识》一书在手,通晓中外文学常识。
展开
内容介绍
  《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文学常识》编写体例新颖、条理清楚,各章节所收录的知识都具有代表性和传承性,是一部帮助人们掌握文学常识的必备宝典。“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个人?古希腊两大史诗各是什么?元曲的代表作家作品是什么?什么是“楚辞”?《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谁?《悲惨世界》的内容是什么?“诗仙”是我国哪个人诗人的别称?……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真正能全部答对的人并不多。《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文学常识》编者把读者可能感兴趣的、觉得有意思的,然而又零散的两千多个文学常识编辑成册,帮助读者轻松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从而丰富知识,开阔视野;让读者用较少的时间,掌握丰富的文学知识,使中外五千年文学精华尽收眼底。在文学的殿堂里,有你知道的李白、鲁迅和莎士比亚,有你喜欢的《荷马史诗》、《悲惨世界》、《格林童话》,这些作品点缀着我们的生活,是我们精神世界的宝贵食粮。为了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尽可能多的文学常识,编者将中外重要文学常识汇集成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中外文学的发展史。《你应该知道的2000个文学常识》包括中外作家小传、名篇索引、文学漫谈等方面。全书融知识性、趣味性、文学性和文献性于一体,有较高的阅读和收藏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卷
  第一章——作家小传
  第一节——古代作家小传
  先秦
  老子
  老子的道家思想开启了中国几千年来崇尚自然,务使生活超然、逍遥、洒脱的精神内涵,《老子》一书也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而成了中华民族的瑰宝。
  约前580年,老子出生于楚国,当时,正是春秋晚期,天下诸侯纷争,人民生活十分困苦。因此,老子寻遍各种书籍,试图找到一种可以解除百姓疾苦的学问。30岁时,还在苦心作学,无心娶妻生子。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与蹇氏相识,两人一见钟情,喜结连理。然而,蹇氏却早有婚约,只是不遂心意而一直执意不嫁。现在男方听说其擅自嫁人,便派人将蹇氏抢了回去,蹇氏坚贞不屈,半路投井而死。老子伤心欲绝,暗暗发誓一定要做一番大事。且终身不娶,以对得起亡妻。
  此后,老子一直潜心研究学问。虽然学识渊博,才华横溢,但却始终过着默默无闻的生活。相传老子曾做过周朝守藏室的史官,管理典籍。但后来,在约前516年,周王室内部争权夺利,社会风气颓败。于是老子辞官归隐。他骑着青牛路经函谷关,函谷关守令尹喜盛情接待了老子,并对他说:“听说先生很有学问,如今要去隐居,何不把这些学问都写出来。也好给后人留一些启示?”于是,老子在函谷关写下了《老子》上、下篇五千多言流传于世。书成后,老子又骑上青牛,出函谷关,从此,行迹杳然,不知所终。相传于前500年去世。
  老子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作为其书的开篇,点出了老子哲学的中心,他所有的思想也都由“道”推演开来,独成一家,即道家。
  几千年来,老子的思想一直影响着中国的哲学、伦理、文化乃至人们的处世。《老子》一书被后人奉为道教的三大经典之一,尊为《道德经》,其英译本就多达四十多种,可见,老子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孔子
  孔子(前551一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自幼勤奋好学,志向高远,少年时刻苦钻研礼乐文化,曾向老子求学。大约在30岁时,孔子开始招收弟子讲学,这是他一生的主要事业;51岁时在鲁国为官,由于政见不合,55岁时带着弟子们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主张和寻求用武之地,先后游说72位国君与当政大夫,一路艰辛,却没有得到统治集团的重用:68岁时返回鲁国,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致力于教育和古籍整理。
  孔子一生培养了许多人才,“弟子三千”,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贤人”。孔子招收学生提倡“有教无类”,不管是贵族子弟,还是乡野村夫,都一视同仁。孔子的另一重大贡献就是修整《诗》、《书》,编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除《乐》失传外,其余的“五经”一直流传至今。
  孔子73岁时病逝,他的主要思想和言行由弟子记载下来,编成《论语》。墨子
  墨子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9岁时,进私塾读书,对儒家所说的大同社会非常欣赏,重点学习《诗》、《书》、《春秋》等儒家经典,很快就成为了一名既有理论知识,又擅长实践的杰出人才。但是后来,随着他对儒家学说的深入反思,逐渐对儒家烦琐的礼仪和厚葬久葬的虚伪行为感到厌恶,认为儒学“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贫民。久服伤生而害事”,因此,最终与儒家分道扬镳,创立了代表工商业小生产者阶层利益的墨家学派。
  墨家学派是当时最有实力、最有影响力的学派之一,与儒学并称为“世之显学”。为宣传墨家的思想,墨子广收门徒,其行迹遍布齐、鲁、郑、卫、楚、越等国。墨家学派组织严密、纪律严明,成员都称为“墨者”,而最高的领袖称为“巨子”。所有的成员都要效仿大禹,身着布衣、日夜操劳、刻苦自励,而且要听从“巨子”的指挥,对“巨子”忠心耿耿,绝对服从。相传,墨子的门徒个个都可以成为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勇士。
  墨子有十大思想主张,即: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尊天、事鬼、非乐、非命。其中,最为核心的便是“兼爱”、“非攻”。所谓“兼爱”即“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傲贱,诈不欺愚”,就是人与人之问平等的爱,无分等差厚薄,与儒家的“爱有差等”比起来更为进步。
  墨子除了学识渊博,还精于机械,像滑轮、轱辘、车梯等都源于墨子的发明。据《墨子》一书记载,墨子还做成了小孔成像的实验。墨子的事迹和思想主要收录在《墨子》一书中。共33篇,是墨子与其弟子所著,其中也包括后期墨家的一些著述。《墨子》已经成为现在研究墨家学派和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史料。
  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子车、子居,战国时期邹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师承孔饭(孔子之孙。另一说是师从孔子的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亚圣”之称。
  孟子生活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其远祖为鲁国贵族,后来家道中落,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三岁丧父,母亲将其抚养成人。孟母的管教十分严格,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已成为千古美谈。孟子师从孔门。十分推崇孔子。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他和孔子一样,也有周游列国的经历,在齐、晋、宋、薛、鲁、滕、梁等国宣扬“仁政”和“王道”的思想。当时,各诸侯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力图以战争实现统一。孟子的学说被认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没有被采纳。在六十多岁的时候,孟子退居讲学,与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另有观点认为,《孟子》的编订者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书约在战国中期)。
  孙武
  据记载孙武的祖上原本姓田,是齐国的望族,因孙武的祖父田书颇具军事指挥才能,在多次战争中战绩显著,因而获赐孙姓。其父曾官至齐国卿相,显赫一时。军事世家的环境。使得孙武从小就对军事很感兴趣,小小年纪就颇具军事头脑。后来齐国内部发生动乱,纷争激烈,士卿-大夫间相互倾轧,孙氏家族为躲避纠缠,遂迁居吴国。孙武在吴国的军队服役期间参加过吴、楚战争,后来因为负伤退出军队,一边耕田,一边研究兵法。他结合每一次具体的战争,分析总结胜方的经验和败方的教训,终于完成了名传天下的《孙子兵法》,他也由此成为了中国古代第一个形成战略思想的伟大人物。
  《孙子兵法》语言简练,全书不过7000余字,共计13篇,有《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地形》、《九地》、《火攻》、《用间》、《行军》。内容涉及战略学、战术学、军制学、后勤学、军事地形学、侦察学等诸多领域。
  孙武不仅将孔子《孙子兵法》的理论讲得十分透彻,更用他的实际作战证明了他的军事才能绝非纸上谈兵。当吴王要求他用宫女来演练军队时,屡次出现“杨柳细腰随风舞,莺声燕语乱纷纷”的场景,于是他冒奇险杀死了吴王的两个爱妃,杀鸡骇猴,宫女们一下子知道了什么叫军令如山,个个严肃紧张,令行禁止。不多时,便操练得像模像样了。由此,他从严治军的思想可见一斑。被吴王阖闾拜为大将后,孙武很快就为吴国训练出了一支纪律严明、能征善战的队伍。公元前506年,孙武大展兵家智谋。以“疲楚误楚”的策略扭转肘局,又率3万兵力击退楚国20万大军,取得柏举之战的胜利,攻占了楚国的都城,获得了大量的兵奴和财宝。吴王阖闾死后,孙武又辅佐夫差南征北战,将吴国的国势推向了顶峰,同时,也成就了吴王春秋又一霸主的地位,只可惜后来,夫差刚愎自用,好友伍子胥又遭惨死。让孙武看到了兔死狗烹的结局,最后归隐避世。公元前479年,孙武病逝,葬于江苏吴县东门外。
  孙武虽然在吴国战争的风云际会中淋漓尽致地施展了其军事才华,但真正让他挤入名人行列的却是他言不过七千的兵学巨著——《孙子兵法》。这部书内容完备,结构严谨,将战争中一些规律上升到理论高度,因而为历代兵家所珍视,在当今的中外军事院校中,也被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因此,孙武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军事战略伟人。
  庄子
  庄子,战国时哲学家,是道家代表人物。在有限的史料记载中,只知道庄子曾在蒙(今河南商丘)做过漆园吏,但不久就辞官回家,此后专心著书讲学,再未踏入仕途。
  辞官后的庄子依旧住在阴暗潮湿的小巷子里,靠编制草鞋度日,常常食不果腹,有时还要向人借粮救急。尽管生活困苦,庄子却思想高超,甘于贫困,不愿与权贵同流合污。
  庄子博学多才,对社会中的很多丑恶现象给予了深刻地揭示和批判,他认为乱世是由历史的堕落所致,所有的是非之争都是劳心而又无所谓的事情,因此面对社会的丑恶他并不是积极地应对,而是消极逃避,甚至产生了极端厌世的思想,甚至认为人兽杂处的时代才是至德之世。但这也正是庄子了悟生命的结果,于是,他将世间万事万物都归于一个“道”字,认为道涵盖一切,无时无处不在。不受任何限制。
  庄子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人道合一”,他又把达到这一境界的人称为“真人”、“至人”、“神人”。
  庄子又称“天道自然”,主张人应顺应自然,否则就会违反万物的本性。庄子妻死他鼓盆而歌。惠施不解,谓之薄情。庄子却说,“妻子去世,我固然伤心,但“察其生命之始,而本无生;不仅无生也,而本无形;不仅无形也,而本无气。……
展开
目录
中国卷
第一章 ——作家小传
第一节 ——古代作家小传
先秦
老子
孔子
墨子
孟子
孙武
庄子
荀子
韩非子
屈原

贾谊
董仲舒
司马相如
司马迁
刘向
刘歆
王充
班固
张衡
三国
诸葛亮
曹操
曹丕
曹植
嵇康
阮籍
何晏
王弼
陆修静

李密
陈寿
干宝
王羲之
顾恺之
陶渊明
南北朝
范晔
刘义庆
郦道元
萧统
颜之推

王勃
贺知章
王之涣
孟浩然
王昌龄
王维
李白
杜甫
玄奘
孟郊
韩愈
刘禹锡
柳宗元
自居易
元稹
李贺
杜牧
温庭筠
李商隐
李煜

王禹偁
林逋
柳永
范仲淹
宋祁
欧阳修
苏洵
周敦颐
曾巩
张载
程颐
王安石
司马光
沈括
苏轼
黄庭坚
秦观
周邦彦
李清照
辛弃疾
岳飞
文天祥
陆游
陆九渊
朱熹
杨万里
姜夔

白朴
关汉卿
王实甫
马致远
郑光祖
张养浩
张可久
施耐庵

宋濂
刘基
罗贯中
王守仁
吴承恩
归有光
汤显祖
袁宏道
冯梦龙
张岱
张溥
顾炎武
黄宗羲
王夫之
清及近代
金圣叹
李渔
郑板桥
蒲松龄
洪异
孔尚任
方苞
吴敬梓
曹雪芹
袁枚
纪昀
钱大昕
姚鼐
彭端淑
洪亮吉
李汝珍
章学诚
林则徐
刘开
龚自珍
曾国藩
刘鹗
吴沃尧
李宝嘉
严复
梁启超
王国维
章太炎
孙中山
第二节——现、当代作家小传
鲁迅
夏丐尊
刘半农
胡适
郭沫若
丁西林
叶圣陶
周瘦鹃
林语堂
冯友兰
徐志摩
郁达夫
茅盾
宗白华
朱光潜
朱自清
丰子恺
瞿秋白
闻一多
老舍
王力
夏衍
冰心
鲁彦
沈从文
巴金
丁玲
施蛰存
戴望舒
臧克家
赵树理
吴伯箫
李健吾
周立波
吴组缃
吴晗
柯灵
张中行
曹禺
艾青
钱钟书
姚雪垠
萧乾
季羡林
杨绛
杨朔
唐瞍
孙犁
杨沫
徐迟
叶君健
周而复
严文井
柳青
田间
刘白羽
袁珂
碧野
南怀瑾
琦君
穆旦
郭小川
秦牧
汪曾祺
魏巍
杜鹏程
何为
峻青
贺敬之
金庸
茹志鹃
李瑛
高晓声
余光中
陆文夫
宗璞
王愿坚
李国文
李泽厚
流沙河
邵燕祥
王蒙
刘绍棠
张贤亮
张洁
琼瑶
蒋子龙
刘再复
刘心武
冯骥才
三毛
席慕蓉
余秋雨
张承志
食指
路遥
梁晓声
阿城
张抗抗
史铁生
舒婷
贾平凹
毕淑敏
韩少功
曹文轩
汪国真
铁凝
韩东
海子
第二章——名篇索弓
第一节——古代名篇
蒙学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弟子规》
《增广贤文》
《声律启蒙》
《幼学琼林》
《龙文鞭影》
《五字鉴》
《小儿语》
《笠翁对韵》
《曾国藩家书》

《论语》
《大学》
《中庸》
《孟子》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左传》
《孝经》
《尔雅》
《说文解字》
《训诂学》
《方言》
《释名》
《切韵》
《广韵》
《康熙字典》
《皇清经解》

《国语》
《战国策》
《史记》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新唐书》
《新五代史》
《宋书》
《资治通鉴》
《通典》
《通志》
《文献通考》
《明史纪事本末》
《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明儒学案》
《宋元学案》
《考信录》
《水经注》
《四库全书总目》
《廿二史札记》
《史通》
《先秦政治思想史》
《中国哲学史大纲》

诗、词、曲
笔记、小说
第二节——现、当代名篇
第三章——文学漫谈
外国卷
第一章——作家小传
第二章——名篇索引
第三章——文学漫谈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