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环评行政程序的法理与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738733
  • 作      者:
    唐明良著
  • 出 版 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唐明良,男,1980年生,浙江桐乡人,法学博士(浙江大学)。现为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专职研究人员,兼任国家工商局广告法修订专家委员、浙江省科技法学会副秘书长、浙江省水利厅法律顾问等。主要研究方向为行政法学、政府管制。自2002年以来,在《中国法学》《政法论坛》《行政法学研究》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学术成果具有较好的学术影响和社会影响,其中多篇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获浙江省人民政府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浙江省青年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项学术奖励。主持或作为主要成员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部级项目和厅局级项目10余项。2009年9月被遴选为浙江省新世纪15]人才工程培养人员。2011年7月被遴选为浙江省首批“之江青年社科学者”。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地方社会科学院学术精品文库·浙江系列·环评行政程序的法理与技术:风险社会的理性形成》系国内行政法学界首部系统研究环评行政程序的一部专著,也是部门行政法领域一次崭新的研究尝试。根据程序法理和现代行政程序的前沿理论,作者提出:现代行政程序的功能发挥,不应限于公权力的控制和相对人权利的保障,而应进一步关注程序在促进决策理性、调整多元价值方面的作为空间及其制度设计方向。以此为指导思想,作者主要从是否有利于促成理性决策的角度,对环评的多阶段程序构造进行了全方位检视;通过这一检视过程,为我国环评程序中的启动时点设计、过滤装置、编制审查程序、公众参与功能和方式选择等方面提出了颇有新意的对策性建议。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为我国正在起步的部门行政法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研究进路,也将为环评立法和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四,就笔者的立论而言,绕不开去的一个质疑是:目前并没有足够的实证数据直接表明制度化公众参与与事后抗争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也不能天真地断定,如果有前期制度性参与,就一定能够避免事后的抗争,甚至我们在实践中往往看到的是另外一种可能,即民众抗争的真实背景是基于其利益或者“邻避”心态,“缺乏公众参与”只是其抗争正当性说理的一个借口而已,换言之,即使事前给予其实质性的参与,抗争也将无可避免,只是换一个借口罢了。这是一个能够被生活经验所佐证的质疑,因此,笔者并没有打算去证伪这种疑问,而是认为,即使撇开前述规范和实证层面有关制度化公众参与与消弭事后抗争式参与之间的相关关系不论,也不能忽略制度化公众参与在事后化解抗争式参与中的功能。其原因在于,事前实质性公众参与可以积累起各种博弈力量的意见、资讯和态度,同时,也使得环评决策本身得以自我正当化,在这种情境下,事后抗争的处理将会因为资讯的“有备无患”和程序的“正当合法”而获得更为顺利和缓和的推进。
  不过,因环评中制度化公众参与不足而引发事后抗争事件的概率毕竟具有“或然性”,故在其他利益的诱导之下,行政程序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往往具有“博傻”的心态和侥幸心理,即为了节省成本和避免项目启动前的“不必要”的反对,不如事先不引入公众参与或者只引进所谓“防卫式”的参与(只要消极地谋求不违法即可)。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本书的写作背景和意义
二 本题研究回顾与综述
三 本书的研究进路和研究方法
四 本书的基本思想和结构

第一章 基本法理:环评程序的功能设计与法效力
一 环评程序功能设计的基本背景
二 环评程序的多元功能及其与通用行政程序的关系
三 环评程序的效力设定:以前置性否决权装置为中心

第二章 基本构造:环评程序的多阶段构造及其技术装置
一 环评程序的多阶段构造
二 主要构造之一:启动时点设计
三 主要构造之二:过滤装置
四 主要构造之三:报告编制与审查程序

第三章 核心装置(一):环评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与功能设计
一 环评公众参与概念的厘定及其意义
二 环评公众参与的法理基础:民主与法治之间
三 环评公众参与的功能设计:以构建风险沟通的基础性平台为中心
四 环评公众参与的基础性条件和重要构成:环境资讯公开

第四章 核心装置(二):环评公众参与的规范结构设计
一 参与程序的静态结构之一:参与主体的界定与甄选
二 参与程序的静态结构之二:参与的方式及其强度分布
三 环评公众参与的动态结构:参与主体、方式、时机的动态组合

第五章 外围保障:环评程序与司法审查
一 司法审查之于环评程序:功能、局限及实践
二 环评司法审查之可得性
三 对法定环评程序装置的司法保障
四 环评程序司法审查的扩张:具备实质性内涵的程序审查
五 回到“行政程序基本面”(代结语) 

关键词索引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参考文献
一 中文文献(含译著)
二 英文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