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清泉不绝之谜
广东省南澳岛的前海滩上,有一口神秘的古井。古井用花岗岩条石砌成,直径约1米,深约1.2米。
在这样一片连接滔滔大海的海滩上,怎么会有这样一口古井呢?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尽管古井常常被海浪、海沙淹没,但一旦显露,井泉就奔涌不息;尽管四周是又咸又苦的海水,但井里涌出的水却质地纯净,清甜爽口。
古井水比当地自来水还纯净,因此每当古井出现时,本县乃至潮汕、广州等地许多人不辞跋涉,前来观赏和汲水,带回家中珍藏。据说此水贮存十几载也不腐,而且水质仍旧纯净。
据《南澳志》记载,1277年冬,元兵大举入侵南宋,南宋大臣陆秀夫、张世杰等护送年仅11岁的皇帝仓皇南逃。他们乘船登上南澳岛,修建行宫,挖掘了水井。但不知为什么,人们后来发现了行宫遗址,却不见水井的影子。
1962年夏,当地一位青年在海滩上发现了一口水井,并在井石四角的石缝中捡到四枚宋代铜钱。
经有关部门考察分析,发现古井所处的海滩原是滨海坡地,后因陆地下沉形成海滩,因此古井被海沙吞没,难以被人发觉。每一次海潮袭来,波浪滔天的海水卷走大量沙层,古井便会显露。这种露井现象自1962年后又出现过几次,并且都是在强台风掀起罕见的大海潮之后。
虽然此古井地处海滩,但井水并非咸水或半咸水。即使将苦咸的海水倒人古井,一会儿之后,井水依然纯净甘甜,令人称奇。
有人分析认为,当雨水降落在地表后,一部分渗入地下。由于古井所处的海滩地势较低,渗入到地下的水便向古井海滩汇集。一旦井露,地下水就有了出口,在水位差的压力作用下,就会在井底形成泉涌之势。同时,因为古井底质为沙,沙的孔隙中的水质点较为稳定,淡水和咸的海水混合得非常缓慢,海水比重大于淡水,所以,淡水可以浮在海水表面。
但古井水质异常纯净的问题仍给人们留下了疑问。有人用水质纯度测量表测得古井水比当地的自来水还要纯净。而且进水贮藏数年不腐也着实令人费解。
千年古井放大钱币之谜
甘肃省武威县雷台汉墓里有一口已经干涸的汉代古井,此井居然“见钱眼开”,能将扔进井里的钱币神奇地放大。据介绍,雷台是古代祭祀雷神的地方,因在一10米高的夯土堆上建有明朝天顺年间的雷祖观而得名,数百年来香火不绝。
19699月的一天,武威县(今凉州区)群众在此挖防空洞时发现了古墓,出土了文物珍宝“马踏飞燕”,并在距墓道入口2米处发现了一口古井。从井口看扔在井底的钱币,好像是通过放大镜观看到的一样。
古井的放大作用被发现后,国内许多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说法颇多,至今尚无定论。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井下可能悬浮着某种比重和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光线透过这种气体的界面时产生了折射,从而形成放大作用。
第二,一般见到的水井,井壁大多直上直下,这口古井呈腰鼓状:距井底1米处的壁砖呈人字形堆砌,这种独特的造型经过光线的反射能产生意外的放大效果。但这种说法被物理学家否定了。
第三,这种现象是所选参照物的不同造成的错觉。把四壁做参照物,井底的钱币自然就显得大了。但有人做了试验,用同样的参照物,在别的井里却没有放大的现象。
第四,因为井中心的温度低,边缘的温度高,因此,就有可能出现放大现象。只要能测出井底附近的空气温湿度存在的差异,就能找到这个隐藏在空气中的“放大镜”。但工作人员用一般的指针温湿计测出井底与井口的温度相差两度,湿度相差10%,却无法测出井底中心位置和边缘位置温湿度的微妙变化。
据了解,在古井底部还有一根直径40厘米的木头。古人为什么要在井底横担一根粗大的圆木?古井下面是否还有其他建筑?古井已干涸10年,下面到底隐藏着多少秘密?人们期待千年古井的谜底早日揭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