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探索》:
2.培养国际化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目前,我国大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重视学术型人才,而轻视应用型人才。这种“重学术、轻应用,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取向,不利于我国高等学校的分类发展和多样化人才培养。我校人才培养计划应加强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识,走出传统的“精英教育”办学理念和“学术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开展应用性教育,培养面向地方、服务基层,理论基础扎实,专业知识面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有较强的科技运用、推广、转换能力的本科层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我校应在高等教育发展的格局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确立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加强应用性的学科专业建设,发挥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
3.建设知行融合的教材体系。知行体系教材中的实践内容或与之配套的实践教材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我校应当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教材,并筛选出具有应用特色的优秀教材,以促进我校培养更多应用型的优秀人才。这项工程光靠我校一己之力是难以完成的,必须集众人之所学,发挥团队作用,联合其他各大高校骨干教师共同开展调研、交流,合作编写。另外,由于只有将实践性比较强的内容与现代生产实践、职业工作实践相结合才能编出理想的教材,所以应该采取措施鼓励高校教师与有关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等业界人士合作编写实践教材。推动教材编制从理论体系向知行体系改革,构建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教材体系,以更加符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上,要从大学教师学术职业的特殊性出发,着重于教师主体性的发挥,重视教师的自主性、个性化发展,激励教师自我实现,使之达到某种目标。尤其是我校致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师,不光涉及基础理论知识,还在实践技能上有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因材施教,要以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引领大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教师的教学方法与课程体系是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有机体。从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看,他们之所以能够通过较少的课程门数和较少的课时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主要在于教师对“知识”的不同理解以及与之相符合的现代教学方法上。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