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司文化研究丛书·吉首大学民族学研究文库·尘封的曲线:溪州地区社会经济研究》
第三节溪州地区的水陆交通
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与当地的交通条件有着紧密的联系。交通条件良好的地区总是比交通条件落后的地区的社会经济要先进一些。这一点,已经为近代经济学家们所认识。德国学者沃纳·松巴特就曾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一种“生长轴理论”,这种理沦直接把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并强调交通干线建设对经济活动的引导和促进作用。该理论认为,随着连接中心城市的重要交通干线的建设将形成新的有利的区位,方便了人口的流动,降低了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了产品成本。同时良好的交通条件还对产业和劳动力具有吸引力,形成有利的投资环境,使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集聚,产生新的工业区和居民点。原联邦德国的国土整治规划,就是根据生长轴理论,主要通过改善交通条件来调节区域投资大小和人口流动方向,引导产业带的建设,在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事实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理论的正确性。“要想富,先修路”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囚此,要探讨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问题,就有必要对其交通条件进行细致的了解。下面,我们将对古代溪州的交通条件做一番介绍。
一、山道交通
溪州多山,因而说到其交通条件,自然首先就是山道交通状况。溪州土司时代和前土司时代的交通发展极为不平衡,一般来说,在靠近土司王城的附近地区,其交通条件要远远优于偏远山区的交通条件。而且这种现象越是沿着历史回溯,其现状就越差。
唐代以前,土家族地区陆路交通不甚发达。汉代马援在征伐五溪蛮时,就曾发出这样的感慨:“滔滔五溪一何深,鸟飞不度兽不敢临,嗟哉五溪多毒淫。”从马援的这首诗歌中,可以看出五溪的交通是何等落后,其行走的难度甚至达到连鸟也难以飞过,野兽也难以登临的地步。当然,尽管在汉代,溪州的交通状况也不是普遍都像马援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至少还是有着鸟道羊肠可以通行的。这种羊肠鸟道似的交通到五代时,也无多大的改变。溪州铜柱铭文就这样记载着溪州之地的交通条件:“水泉无汲引之门,樵采莫通,粮模无转输之道”。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