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积极道德教育: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教育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447624
  • 作      者:
    周围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文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周围,女,1967年生,汉族,江苏南通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政治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与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道德教育。
展开
内容介绍
  积极道德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研究成果在道德教育中的拓展和运用,也是针对传统和现实社会中消极德育的问题和弊端而提出的道德教育的创新理念与实践策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文库·积极道德教育:积极心理学视域中的道德教育》倡导从受教育者的积极道德品质、道德发展愿望与潜能出发,采用以肯定、鼓励、欣赏、强化等积极、正面为主的道德教育方法,营造充满尊重、真诚、理解、关爱、信任、公正的道德的教育关系,以增进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为教育契机与途径,激发受教育者道德发展的愿望和潜能,促成受教育者积极道德品质的培养,并在积极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消除不良的道德品质,预防恶习的萌芽与产生。
展开
目录
引言
一、选题缘由
二、核心概念与基本思路
三、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四、前沿动态
五、研究方法
六、创新之处与存在问题

第一章 积极道德教育的哲学基础
一、积极道德教育的社会建构主义意蕴
二、积极道德教育的现象学视角
三、积极道德教育的美德伦理学思考

第二章 积极道德教育的心理学渊源
一、积极道德教育的人本主义心理学铺垫
二、积极道德教育的积极心理学导引
三、积极道德教育的积极心理治疗渗透

第三章 积极道德教育的德育学背景
一、消极取向的教育与道德教育
二、西方积极取向的道德教育研究
三、当代中国积极取向道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积极道德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一、积极与消极:一种观念的颠覆
二、积极道德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核心思想
三、积极道德教育的本质特征

第五章 积极道德教育的基本理念
一、向善与趋恶:论积极道德教育的人性预设
二、扬善与抑恶:论积极道德教育的根本目标
三、增加与删除:论积极道德教育的实现方式

第六章 积极品德培养的要素机制
一、积极体验:积极品德培养的实现途径
二、积极认知:积极品德培养的中介环节
三、积极行为:积极品德的最终目标

第七章 积极品德培养的动力机制
一、道德需要:积极品德培养的动力源泉
二、内在动机:积极品德培养的直接推动
三、自我效能:积极品德培养的调控机制

第八章 积极道德教育的主体与关系
一、积极道德教育中的教育者
二、积极道德教育中的受教育者
三、积极道德教育的教育关系

第九章 积极道德教育的方法应用
一、建立积极道德教育关系的方法
二、促成教育者人格完善的方法
三、促进受教育者美德形成的方法
四、积极道德教育中语言艺术的运用
五、积极道德教育对惩罚的理解和应用

结语 积极道德教育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一、总结与反思:积极道德教育研究的自我评价
二、展望与设想:积极道德教育研究的未来预测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