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性别影响力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2005073
  • 作      者:
    上海社会科学院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主编
  • 出 版 社 :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中国基本国策写入报告,世界银行将性别平等与发展作为2012年世界发展报告的主题,这些行动充分彰显了性别影响力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大。
  现代社会中,两性教育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女性就业率不断提高,“性别”不再是局限于个体、家庭私领域的话题,日渐成为影响社会、经济、政治等宏观领域的重要力量。《性别影响力》由胡苏云主编,本书既有对女性主义理论的深刻反思、对女性价值重建的真知灼见,也有对公共政策的深入调查剖析和建议,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性别平等路漫漫,制度建设、传媒责任和社会性别意识提升需协同努力。
  上海社会科学院性别与发展研究中心推出的最新力著《性别影响力》,以一手的数据、前沿的观点,充分说明了中国本土化社会发展过程中,“性别”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旨在积极推进性别主流化与社会发展宏观目标的有机结合,呼吁全社会对性别影响力的持续关注!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女性主义的理想信仰
  《圣杯与剑》一书,借助6000年考古新发现,揭示了女性主义追求男女“伙伴关系”的社会形态必将成为未来社会的美好理想。通观全书可以发现:当作者将今日普遍存在的男女对抗的社会矛盾放到一个宏大的历史过程中去演绎时,正好从人本内在矛盾的视角再现了黑格尔“正一反合”的辩证法则。
  该书出版后不到4年就在美国再版15次并被10多国文字翻译,学界好评如潮。在中国,该书也引起学界高度重视,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门组建研究小组并出版了相应专著:《阳刚与阴柔的变奏》。然而,这一震撼世界的女性主义思想在中国女性研究思潮中并未成为主流,在以后的日子中更是遭到了一定程度的冷遇。从表象上看,一是因为中西女性文化的差异;二是后现代女性主义思潮正在反对“宏大叙事”,这种思潮正好吻合了中国偏重具体实践领域的女性主义研究习惯。
  当然,对此书所阐述的思想产生共鸣的国内学者也不乏其人。有学者指出:“艾斯勒的男女伙伴关系理论可能引发的学术界诸多理论的革命将是深远和广泛的。”①还有人认为:“艾斯勒能用一种开阔的视角、令人惊叹的想像力和充满激情的勇气,对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做出如此有说服力的阐释,的确令人印象深刻。”②“艾斯勒使女权主义学术成就超出了少数人的范围——这便是此书的爆破性功能。它具备任何一种革命理论的一切必备基本要素。”但即便如此,国内学者对艾斯勒最终观点难以接受的方面几乎是相同的,就是对女性主义被上升为一种理想和信仰的质疑:“艾斯勒的女权主义理论,又何尝不是在制造一种新的神话呢?何尝不是在复活一种新的宗教热情呢。”④“艾斯勒最为人所诟病之处:她指出了希望,却没有提供可以抵达的具体路径。”⑤
  笔者认为上述质疑需要反思,艾斯勒在书中并未回避这些问题,而且她对马克思主义最高信仰提出了补充。艾斯勒认为共产主义理想不彻底的地方在于没有深入家庭关系层面的变革⑥,这涉及信仰最深层的核心理论。在这个理论层面,不可缺少宏大叙事的方法。事实上,“宏大叙事”作为人类把握历史总体的逻辑抽象,从来都不可或缺。艾斯勒的女性主义采用了大型历史叙事方法,这一方法与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并行不悖,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进行更深入的考察。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理想源于两个理论基础:其一,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其二,是辩证法。然而,上述两方面的理论基础现在都遭到了挑战:
  第一,恩格斯给予充分肯定的黑格尔的辩证法,是以当时科学发展的有限认识和归纳为前提的,将这样的一般规律用于指导科学,曾出现很多荒谬,遭到了批判。例如当人们用一年生植物的“种子一生长结果”三阶段特征成功说明“正、反、合”原理时,改用多年生且连年结果的果树生长过程。
  ……
展开
目录
前言
一、性别理论与性别文化
主义抑或信仰:对女性主义理论的反思
性别观的变迁:上海离先进文化有多远
中国女性解放理论视角的辨析
生活世界中的性别政治与价值重建
女性叙事与纽约城市雕塑
哲学观念更新中的女性参与
互联网对女性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男孩危机:一个危言耸听的伪命题
电视体育:霸权男性气质的想象性生产与消费

二、社会政策与婚姻家庭
中国生育政策60年回顾:评估与调整方向
家庭价值的变迁和延续:来自四个维度的经验证据
“丁克”家庭:青年人的时尚?
孤单也可精彩:都市单身女性之生存状态考察
离婚风险的影响机制:中国的综合解释模型探讨
中国独生子女生命历程:家国视野下的一种制度化选择
性别差异视角下的法定退休年龄:上海实证与对策研究
家庭能力发展与社会公共政策

三、社会组织与公共服务
女性社会组织培育与枢纽式管理研究
工会女职工组织建设的优势与挑战
上海市基层妇联组织建设的现状程福财
妇女代表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作用
“两新”女性的社会动员与组织方式研究
多元的家庭结构与公共服务需求
中国独生子女家庭老年照护问题及对策

四、女性人才与女性发展
女性领导在转型发展中的作用
女企业家群体特征及发展状况
女性创意人才现状与成长机制
城市女性科学素养状况及其促进
女企业家经营管理影响及因素的区域比较
女性人才参政的北欧模式
女性领导人崛起的东西方比较

五、流动女性与人文关怀
大都市女性流动人口特征与结构解析
外来女性生存状况和发展需求
两代来沪务工女性生存状态
进城务工女性权益保障调查
近代上海女工收入研究
女性人文关怀与社会管理创新
国际移民女性化新趋势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