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和工会干部谈谈新质生产力 理解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
0.00     定价 ¥ 3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2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00884507
  • 作      者:
    黄燕芬,杨宜勇
  • 出 版 社 :
    中国工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4-04-01
收藏
作者简介

黄燕芬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荣誉教授,长期从事宏观经济研究,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国家发展改革委研究课题等,获“薛暮桥价格研究奖”等奖项。

杨宜勇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二级研究员,国家发展改革委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全总工会理论和劳动关系智库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通过梳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特点,论述工人阶级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主力军作用,分析新质生产力在塑造高素质新型劳动者、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各级工会干部理解未来中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发展适应生产力跃迁的“新质”能力。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产业结构优化对就业质量的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高薪酬的就业机会。同时,产业结构优化也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二是改善工作环境与劳动条件。产业结构优化推动了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使工作环境和劳动条件得到改善。劳动者的工作安全性、舒适度和健康保障得到提升,从而提高了就业质量。三是提升劳动者职业发展空间。产业结构优化催生了更多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业,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劳动者可以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实现职业晋升和事业发展。

为了充分体现产业结构优化在提升就业质量方面的实际效果,应扎实推进相关工作:一要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政府应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投入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为就业质量的提升创造有利条件。二要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劳动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就业竞争力。同时,还应建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为劳动者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三要完善就业政策与服务体系。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消除就业障碍,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还应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全方位的就业指导和支持。

(三)创业创新激发就业活力的机制

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创业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入研究创业创新激发就业活力的机制,旨在揭示创业创新在促进就业方面的积极作用,可以为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创业创新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激发就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如何通过创业创新促进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当下创业创新涉及创业活动和创新行为的有机结合,具有创新性、风险性、市场导向性等特征。创业创新活动不仅有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还能为就业市场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创业创新包括创办新企业或开展新业务,以及通过引入新技术、新产品、新市场或新组织方式等创新行为来推动企业发展。创业创新具有创新性,能够打破传统模式,推动产业变革;也具有风险性,需要承担市场、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风险;同时还具有市场导向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满足消费者需求实现商业价值。

关于创业创新对就业活力的影响机制,一般而言是,创业创新通过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等方面激发就业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一是创造就业机会。创业创新活动能够催生新的产业、新的业态和新的岗位,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创业创新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效应,进一步扩大就业规模。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创业创新活动有助于提升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使其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同时,创业创新还能推动劳动报酬的提高,改善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从而提高就业质量。三是优化就业结构。创业创新能够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劳动力市场的优化。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创业创新有助于实现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的转移,优化就业结构。

为了充分发挥创业创新在激发就业活力方面的实际效果,应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要营造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优化政策环境,降低创业门槛和成本。同时,加强创业创新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素质。二要加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构建创业创新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融资支持、市场开拓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平台的力量,推动创业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要完善就业政策与服务体系。政府应完善就业政策,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同时,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劳动者提供职业指导和就业援助等服务,帮助其顺利实现就业。

三、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工会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必须抓紧抓实抓好。

(一)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工会高度重视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这是因为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工会作为维护职工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重要力量,自然要将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工会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为职工提供更精准、更有效的就业服务。工会可以针对职工的技能水平、工作经验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方案,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实现更好的职业发展。其次,工会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可以积极推动企业和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工会可以与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多方合作,共同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等项目,提升职工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最后,工会还通过高质量充分就业研究,关注职工的就业质量和工作环境。工会可以推动建立健全的劳动保障制度,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改善他们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从而提高职工的就业满意度和幸福感。

(二)为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而奋斗

工会全面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一个系统性、综合性的工作,涉及以下多个层面和措施。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  

一、新质生产力丰富了习近平经济思想的内涵  

二、新质生产力与新型生产关系 

三、新质生产力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二章 工人阶级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 

一、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及其历史担当 

二、坚持工人阶级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 

三、工会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角色 

第三章 新质生产力呼唤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一、新质生产力发展与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二、如何塑造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三、工会在塑造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中的作用 

第四章 新质生产力将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一、新质生产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新引擎”

二、新质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机制分析 

三、工会高度重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四、提高劳动生产率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 新质生产力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 

二、新质生产力促进市场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机制  

三、为高质量充分就业注入工会动能  

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未来趋势 

第六章 新质生产力将深刻改善劳动关系  

一、新质生产力与劳动关系调整的逻辑内涵 

二、新质生产力改善劳动关系的具体表现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会担当  

四、劳动关系的改善与发展  

第七章 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  

一、新质生产力引领共同富裕之路  

二、新质生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具体路径  

三、实现共同富裕的工会作为  

四、让职工在共富路上“不掉队”  

第八章 锻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工会干部能力  

一、提高工会干部的政策理论素养  

二、提升工会干部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锻炼工会干部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如何塑造工会干部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