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184535
  • 作      者:
    吴东方著
  • 出 版 社 :
    教育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吴东方,男,1978年出生于青海刚察,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现为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学原理,近年来陆续在《教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学报》、《青海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课题研究,主持全国少工委课题两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面向当代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卷):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认为复杂性理论和思维方法的引入为教育研究提供了更清晰的、明确的思维路径和认识方式。复杂性研究范式所包纳的整体性、综合性、包容简单性与复杂性的思维方式,是对教育研究中传统的主客二分、单向度思维方式,以及独白式研究的变革。教育的复杂性研究是通过过程式的思维,诠释、对话与理解的方法来解读教育世界,构建更富解释力的教育理论和面向实践的教育知识。
  《面向当代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卷):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为陕西师范大学优秀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同时也是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青年教师项目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面向当代教师教育的教育科学研究(理论卷):复杂性理论观照下的教育之思》:
  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
  教育实践并非完全是由牛顿、笛卡尔机械因果决定论所控制,也非普利高津刻画的拉普拉斯小妖所掌控的决定论世界。教育研究面对的并非全然纯粹的事实世界,同时也面对厚重的文化世界,文化世界的核心是价值和意义,这种世界带有强烈的个体性、多元性、习得性、偶然性等特征。教育研究不能只说明实然而回避对价值和意义的评判和指引。譬如,当下教育哲学所研究的交互主体性师生关系,对于师生双方而言是一种意义和价值的建构过程。对教育研究对象的价值和意义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判断,有助于社会建立合理的价值观念和评价体系,并引导人们正确的价值追求。
  石中英在《教育学的文化性格》一书中特别指出:“教育学在本质上不是一类以价值中立、文化无涉为前提,以事实发现和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活动,而是一类以价值建构和意义阐释为目的的价值科学或文化科学……在教育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价值,体现着价值,追求着价值,从而与更宽广深厚的文化背景相联系。”上述表述正是对教育实践复杂性的描述和反映。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二者之间不仅关系复杂,而且教育实践还具有自身的实践逻辑,它遵循着布尔迪厄所说的“惯常”的力量,受到模糊的“实践感”影响。这使实践活动充满了连贯性和必然性,使任务迥然不同的实践者之间能够产生共同的感知、策略和评价系统,实践不仅是历史的实践,实践的意向也受到实践情景的影响,时间的不可逆性和空间的耗散结构都影响着实践活动,非线性、内随机、自组织、新质的涌现和不断生成。譬如,在教育实践中具体的课堂教学是异常复杂多变的,课程专家多勒(Doyle)认为课堂教学的框架有五个重要的特点:第一,多元性,即有多种不同的任务和事件在课堂里发生,课堂里的一件事情可能产生多种结果;第二,同时性,即课堂里的许多事情是在同时发生着;第三,即时性,即教师必须在许多事情发生之时做出反应;第四,难以预料的公共课堂气氛,即课堂里的事情通常不会按希望的方式发生,而且,发生在一个学生身上的许多事情,也会被其他学生看到;第五,历时性,即一个班的学生和老师相处几周或几个月后,就会形成共同规范和促进相互了解。
  三、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
  科学知识在认识、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巨大成功,给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育学者期望在教育领域中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在教育世界通过对教育本质的发现、教育规律的把握来应对纷繁复杂的教育实践。
  近代科学以统合论为目的,以数学化、形式逻辑的方式来解释所有的现实领域。在社会科学领域,社会学家首要的任务就是通过归纳日常生活实践的统计学规律,借以建构凌驾于社会活动之上的宏观结构、普遍性规律。通常,这些规律很难被参与其中的行动者所察觉,但由于建构逻辑化知识的需要,又必须被社会学家所建构。社会活动因而被归结为纯粹理论的、超时间的、逻辑模式的下位实施。在教育世界中,人们赋予理论隐含的预期是,“知识为了预言,预言为了权利”,波普尔也曾谈到理论如同一张知识之网,抛出它是为了捕捉世界,使世界合理化并得到解释。理论可以完全认识世界进而控制世界,在此种理论预设之下,学者更加关注纸面上的技术操作,唯理论是瞻,常常把片面粗陋的经验作为理论,陷入一种集体的盲动或“理论指导实践”的盲从。这是典型的简单化、单向度的思维方式。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二、选题的价值
三、本书基本观点
四、研究方法
第二节 复杂性概述
一、复杂性、复杂性思想
二、教育世界中的复杂性研究
三、基本概念的确定

第二章 复杂性理论——不期而至的必然
第一节 复杂性的内涵
一、科学语境中的复杂性
二、哲学意义上的复杂性
三、三种代表性的复杂性理论
第二节 “比较”中的复杂性理论
一、复杂性理论与中国哲学
二、复杂性理论与后现代思潮
第三节 复杂性理论——不期而至的必然

第三章 现实教育世界的存在样态——“简单性”思维的僭越
第一节 教育理论的历史演进——简单性思维的推动
一、理性主义肇始下的原初教育理论
二、科学主义与教育学理论的发展
三、本质主义与教育理论的发展思路
四、结构主义与教育学研究
第二节 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发展
第三节 教育理论演进的内核——“简单性”思维范式
一、认识路径的单向度
二,普遍性的思维原则
三、还原性的原则
四、机械决定论

第四章 自治与顺应——“复杂性”教育研究的适切性
第一节 “天然复杂”——教育实践主体和实践对象的基本属性
第二节 复杂性理论的引入——教育学科发展的要求与呼唤
第三节 复杂性理论介入教育场域的理论自洽性与合理性
一、作为个体学习者行为的复杂性
二、教育实践的复杂性
三、作为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复杂性
四、教育实践逻辑的复杂性

第五章 复杂性范式下教育理论的历史性解读
第六章 复杂性理论对教育世界的启示与介入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