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折了玫瑰的刺(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叙事)》:
1.孩子做人重要还是做事重要
孩子做人(这里更多的是指做一个心理健康的人)重要还是做事(这里指学业分数)重要?当然,我们希望这两方面都好,但如果不能呢?
这是一个有关做人做事的问题,就这个问题再深入下去,又引发了下面的一些问题:
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怎样才能做一个好人?
做事要做什么样的事?怎样才能做好一件事?
我们怎样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青春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到底是什么?
家长在教育孩子做人做事的过程中要承担多少责任?
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的教育家、校长都考虑过诸如此类的问题,也提出过许多教育理念。伟大的教育家竺可桢先生的教育理念则是强调独立思考,注重培养有人格修养之人。他提倡人格教育,强调孩子们要有清醒的头脑,有独立思考,明辨是非的能力。他还认为,学校教育要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通过研究学问来培养他们反省意识和批判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对自然进行细微观察、才能在处事时慎重考虑。
那么现实社会是怎样的呢?
我举一个例子。
2007年4月29日某市某中学初中一年级一男生留下一封不到200字的遗书后离家,3天后的清晨,少年的尸体浮起在距家不到300米的河面上。究其原因是25日下午,因不能忍受英语口语考试课堂上任课老师的批评和惩罚,到附近的河流跳河自尽。
家长们,当您的孩子有了网瘾、厌学情绪、社交恐惧、逆反心理、自卑心理、孤僻症、亲子关系紧张等青春期心理问题时,该怎么办?您更为关心的是孩子的什么呢?面对青春期的孩子,家长们是否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的为人处世和心理需求,而不仅仅是学业。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