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哺喂孩子的心灵
0.00     定价 ¥ 49.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521233391
  • 作      者:
    孟迁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5-05-01
收藏
编辑推荐
《哺喂孩子的心灵》是孟迁的佳作,为亲子关系和个人成长提供了深度见解。本书核心聚焦于探索亲子间爱的流动,从“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四个维度展开。能“认同”自己的父母,给予孩子自然的欣赏;安全感好的父母,界限清晰,支持孩子自主;懂得“重视”的父母,自己生活精彩,也在意孩子感受;真正“接纳”孩子的父母,恐惧执念少,更珍惜当下。 书中后半部分指出,父母对孩子影响重大却非决定性,打破传统认知。作者孟迁真正能看见人,将孩子和父母置于平等视角,关注其“人”的属性,而非角色属性,思考格局独特。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也对此书高度认可。无论是新手父母,还是对亲子教育有深入探索需求的读者,本书都是不可多得的优质读物,值得一读。
展开
作者简介
孟迁,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太平洋国际萨提亚认证家庭治疗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级育婴师资培训师。为《母子健康》《父母世界》《父母必读》《好家长》等多家知名亲子杂志开设专栏,并且受邀做客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北京电视台少儿频道、卡酷《宝贝一家亲》、《成长在线》、《宝贝星计划》等多家亲子节目。所经营的亲子公众号“父母软实力”曾获搜狐自媒体白玉兰奖。著有《做好父母这件事》《上帝也是单亲》等亲子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探索亲子之间爱的流动和我们的个人成长是本书的核心,本书从“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四个角度阐述。能够“认同”自己的父母,他们懂得自我确认,不再依赖外在认可,他们对孩子的欣赏和肯定出于自然,而非学来的某种鼓励或者安慰孩子的方式;安全感好的父母,有清晰的界限感,更支持孩子对自己做主,不会因为对孩子说“不”而内疚,也不会因孩子对自己说“不”而恼怒;懂得“重视”的父母,不会总把孩子放在优先地位,他们自己活得有声有色,同时很自然地在意孩子的感受和意愿,孩子也在这种氛围中充满活力和热情;而真正的接纳则需要父母对生命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信任之后才降临,这种状态的父母其内心的恐惧和执念少了很多,和曾经不停地操心未来相比,他们现在变得更看重和感恩眼前的生活,和曾经的焦虑相比,他们不再试图把控,而懂得凡事皆有善意,一切不是问题。
本书后半部分强调了一个观点: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格外重要,但不具有决定性。
展开
精彩书评
小迁真正能看见人,所
以他不仅懂孩子,也懂他们
的父母。他把孩子和父母放
在绝对平等的角度上来看待
,即关注的都是他们作为“
人”的属性,而不是角色属
性。这决定了他思考的基础
、格局和习惯与众不同。
——著名教育专家 尹建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读过一些育儿书。有些书
阐述理论,有些书介绍方法
。这本书却不好归类,它既
不教理论,也不提供方法。
它是另一种眼光,以这种眼
光可以认出冲突间的爱意、
痛苦中的妄想、恐惧内的平
安。如今我的孩子已经长大
成人,我仍然在读这本书,
因为它也是一本育儿书。
——唐僧
育儿路上我翻书万卷,
千回百转找不到出路,是小
迁点亮我的心灯,帮我卸下
愧疚的重担,成长的路才真
正开始。小迁的分享从来没
有师长的权威,却身体力行
地给予我们活生生的例证,
让我们觉得自己也可以如此

——瑜恒
当我试着去角色化地看
待父母,我和父母亲近了好
多,我感到他们和我一样,
虽然都有自己的局限,但也
总在有限中尽力地爱着,这
已经足够了。
——菜菜
展开
精彩书摘
孩子需要的只是爱
我们知道,一个小孩子,只要生理营养足够,他就能自然地发育、成长,走路说话都不用教,他能发声就自然地在环境中吸收到母语,他能动就自己动,能爬就自己爬,身体需要他运动,他就特别爱运动,即便长大后是宅男,但小时候也没有孩子不爱跑不爱动的,仿佛孩子身体里有一颗种子,你只需要提供适宜的土壤,它自己就能健康地成长、成熟。孩子的心智也是一样,只要心理营养充足,他只要感到安全,感到被重视,父母给他良好的回应,而不是否定他、恐吓他、限制他或者催迫他,那孩子的心智也会自然地发育和成熟,而且能完成他成长中需要面对的所有任务,包括学业、人际交往、心理建设等方方面面的任务。
现在社会上关于育儿、亲子关系的书籍多到让人眼花缭乱。好多父母朋友很有爱心、很有进取心,然而,当他们亦步亦趋又无法把握的时候,反而会使他们在达不到目的时自我批判。当“专家”们在媒体上强调“培养健康的孩子,必须做到多少件事”的时候,父母们常会因为做不到或者不能完全做到而内疚、自责。
现在的时代,好的理念、好的方式、好的经验的确有很多很多,然而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你能够给到孩子心理营养,你做什么都好,不做也没问题;相反,如果你没能给孩子足够的心理营养,而是执着于某种具体的形式和结果,反而会使其成为自己和孩子的双重枷锁。好的形式和好的选择有很多很多,但没有一样是必需的。只要你能给孩子心理营养,其实怎样都好,你不需要做那么多,不需要那么忙、那么累、那么紧张。
我见过一位自闭症孩子的单亲父亲,他只是不批评孩子,话很少,默默地做些最基本的事,结果这个孩子发展很好,而且身边的人都很喜欢他;我自己的父母,没怎么上过学,我上初中开始,妈妈就对我说“你的事情我也不懂,你自己看着办吧”,父母不能给我什么支撑,也从不给我什么阻挡,我终于遵循内心走出自己的路。
我做的第一个托管实验,我只是相信那个孩子,几乎没有限制和要求,他问我“可以出去玩吗”,我说可以,“可以打游戏吗”,我说可以。结果他玩完就学习,他是他们班出去玩最容易的孩子,也是他们班学习进步最快的孩子,最终从濒临辍学到考上重点大学。你以为是我相信他,他才有这样的自觉吗?不是,他的心和我、和你、和所有人是一样的,那个向上向善的种子本来就有、与生俱来,我的相信只是没有干扰他(担心和怀疑就会打扰),我的相信只是支持他相信自己,他内心的力量和智慧是本来就在的。
心理营养就是爱
既然孩子需要的只是爱,我们只需爱孩子,这个很简单,为什么生活中有那么多问题呢?
因为,虽然我们对孩子饱含爱心,但是具体如何做却是由我们的信念系统决定的,我们认为怎样做是爱孩子,就会怎样对待孩子,这个环节可探讨的太多了。
爱是无形无相的,内心很容易感到却无法言喻,为了学习和澄清的方便,我选择用最基本的四种心理营养来阐述我对爱的体验和理解。四种心理营养本身都是爱,角度不同,终点一致。接下来我们就会很痛快地探讨认同、安全感、重视、接纳四种心理营养。然而,无论我选择的语言和事例是什么,其实主题只有一个,就是亲子情境中如何爱。
说到亲子情境,其实有三种,一种是我们面对孩子,一种是我们面对自己的父母,一种是我们面对自己。实际上,自我关系也是一种亲子关系,我们能够做自己的好父母,就能做孩子的好父母。
比如,当你注视自己的时候,你首先看到的是问题、差距,还是希望和进展?
你曾经真诚地感谢过自己对自己的照顾和珍爱吗?
P3-5
展开
目录
第1章 为了孩子,我们不需要做那么多
孩子需要的只是爱
心理营养就是爱
第2章 认同——孩子自信的来源
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父母懂
是的,认同可以带来瞬间改变
自信来自内在自我确认
用成熟有爱的眼光看待孩子
做不好是因为看不出
给不出是因为自己还没有
现在就开始练习
问答录
刚又对孩子暴力了,我好内疚
认出老公的爱
孩子就是不愿意分享怎么办
我妈妈很强势
如何破解爸爸留给我的心理阴影
第3章 安全感——孩子幸福一生的保障
你做的和你要的恰恰相反?
我爱你,所以我对你有权利?!
一个有安全感的人
怎样给孩子安全感
问答录
无须因为专家的话焦虑
我受不了老公对孩子大发雷霆
我的女儿不达目的不罢休
和孩子谈性谈什么
我无法面对妈妈的担心
第4章 重视——爱的聚焦
我所说的“重视”
重视孩子的感受
重视孩子的“想要”
重视孩子的主权
问答录
如何教孩子又不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好
如何化解“不配得”感
如何与人连接
接纳自己和他人的有限诚实
诚实是我们对自己的尊敬和爱
诚实就是追随自己的内心
第5章 接纳——给孩子无条件的爱
“父母”是世间最深的催眠
重新看待父母
不再做“那个家的小孩”
从“需求”到“给予”
身为父母的三个功课
让关系回归朴素
接纳的常识和建议
问答录
如何处理教育孩子方面的分歧
我和父母很客气,这正常吗
改变自己就够了
不要去改变别人,即使出于善意
什么叫为自己的期待负责
如何不做“受害者”
责任意味着主权而不是惩罚
如何让自己变得有主见
如何疗愈童年创伤
“爱”与“父母”无关
跋:未尽之言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