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效率的经济学含义
在经济资源稀缺性普遍存在的前提下,要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求,就需要提高资源的利用程度。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以适合人类需求,就是效率的问题,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经济学意义上的效率有“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和“X效率”三种含义。
“技术效率”是指在既定的投入下追求最大的产出水平,即一个部门、一个生产单位或一个区域运用何种方式使得自己可支配的稀缺资源发挥的作用最大,用既定的生产要素最大化地生产出产品,以避免浪费。技术效率的概念最早由Koopmans提出,他认为如果在不减少其他产出(或增加其他投入)的情况下,技术上不可能增加任何产出(或减少任何投入),则该投入产出向量是技术有效的,技术有效的所有投入产出向量的集合构成生产前沿面①。1957年,英国剑桥大学的经济学家Farrell从投入角度将技术效率界定为在生产技术和市场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按照既定的要素投入比例,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的最小成本与实际成本的百分比②。1966年,Leibenstein从产出角度给出技术效率的定义:“技术效率是指实际产出水平与在相同的投入规模、投入比例及市场价格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产出量的百分比③。”
“配置效率”指的是以何种方式在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生产单位之间对有限的经济资源进行分配,即以何种方式使得每种资源能有效合理地分配于使其发挥最大作用的方面和方向上。判别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是帕累托效率,帕累托最优或称帕累托准则的含义是:当且仅当该经济体系中不存在一种可供选择的可行状态,能使得至少一个人或者一个主体的境况更好,但同时不会令别人或其他主体的境况变差,此时即为达到帕累托最优。
“X效率”指的是经济活动主体内部非生产技术的运作效率,其中“X”代表造成非配置(低)效率的一切因素。“X效率”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维·莱宾斯坦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创立和发展起来的。莱宾斯坦认为“X效率”是客观存在的,这主要是因为:①劳动合同不具有完备性;②市场不是什么都可以交易;③生产函数并不是事先确定的;④不完全竞争的市场;⑤人是具有惰性的。莱宾斯坦也说过:“显然,除了我们可以轻易观察到的那些投入要素外,还有更多的一些因素会影响到产量。例如,管理水平,企业的经营环境和其他一些动机因素等等。”因此,“X效率”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是经济单位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的一种状态。
3.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含义
本书认为,由于省域科技资源配置的特殊性,不适合将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简单界定为科技资源投入与科技资源产出的比值。首先,省域科技资源的投入包括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及科技信息资源等多方面的投入,简单的投入产出之比,很难判断出各类科技资源的配置强度是否合理、各类科技资源之间的配置结构是否科学,而且还可能出现投入不足但效率很高的情况。其次,省域科技资源的产出既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技术开发方面的成果,也包括知识形态的成果、科技转化成果及经济结构优化方面的效果,简单的投入产出之比,也很难判断出哪方面的效果好、哪方面的效果差,以及在配置强度既定的情况下,科技资源产出是否最大化。再次,省域科技资源的配置目标具有多元性,既有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科技发展方面的目标,也有各级地方政府科技发展方面的目标;既有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方面的目标,也有产品开发方面的目标;既有宏观目标,又有中观目标,还有微观目标,简单的投入产出之比,很难判断出各类目标的实现情况。
基于以上的理解,本书认为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指在省域范围内为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及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科技资源管理主体按照一定的方式方法将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等科技资源要素按适当的组合分配到特定对象和各种不同发展方向上的有效性,以及由此所获得的各种配置结果的效益性,即科技资源配置效率是科技资源配置过程的有效性与配置结果的效益性的综合。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至少包含三层含义:总体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省域科技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是指在省域范围内,科技资源管理主体对科技人力资源、科技财力资源、科技物力资源、科技信息资源等科技资源各要素的投入力度、对科技资源配置结构进行定位的有效程度,以及将科技资源分配到特定对象和各种不同发展方向上所产生的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总和;总体效率反映科技资源配置强度、配置结构及配置效果的总体情况,是对科技资源配置过程及结果的描述与刻画,是对省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总体衡量。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