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论教育的年龄分期<br /> 亚里士多德十分重视对人的生理的研究,提出应根据人的生理发展划分出不同的年龄阶段,依据年龄阶段而制订出不同的教育任务。不过在此之前,亚里士多德强调了婚姻制度的重要性,因为婚姻乃是健康的婴儿的前提,他认为婚姻应该考虑配偶双方的年龄和他们的品质,务必使得夫妇双方都在各自最佳的生育年龄结婚生子。其次,还要注意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年龄差距,差距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利于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以及他们之间的和睦相处。所以亚里士多德规定了男女结婚的年龄以及生育的季节,孕妇的锻炼与饮食也至关重要,这些对于一个国家的教育来说乃是“本初”的问题。<br /> 从灵魂论出发,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包括躯体和灵魂两部分,而灵魂又包含非理性与理性。人在婴儿时就开始显露出情感和欲望,婴儿的嘻笑与啼哭、高兴与愤怒,就是他们非理性灵魂开始发展的标志;而人的理性的灵魂,则要到以后的岁月,经过教育,才能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合理的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行程,先是体格教育,使其有健康的体魄;然后以情欲的训练为主,养成良好的习惯;最后才发达他们的理智,使其能过好闲暇的生活,从事于沉思,专心于学问。在西方教育史上,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教育应遵循自然的原则,而且把人的生理发展特征作为实施教育的依据之一,这成为后来夸美纽斯、卢梭等人教育遵循自然原则的先声,由于这一原理的提出及其运用,亚里士多德把教育思想的发展向前推进了重要的一步。具体说来,亚里士多德把年轻人的教育按照每七年一个阶段划分为三个主要的时期,并对各年龄阶段教育的要求、组织、内容和方法等具体措施提出具体意见,要求成人应根据儿童年龄特征对其进行教育。<br /> 第一个阶段是从出生到7岁,这是学前教育阶段。在这个时期,幼儿主要在家庭中接受教育,主要任务是身体的养成和体育锻炼,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成长,以养成植物灵魂。亚里士多德对幼儿的重视是从孕妇开始的,他认为子女的天性多遗传自自己的母亲,就如同植物生长的好坏依赖于土壤的营养。<br />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