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经验层面的理解
从经验层面来看,网络空间可以看做是图像和想法,在电影、小说以及我们的想象空间中都有网络空间的存在。经验层面主要就是指我们日常使用网络的经验中网络空间是怎样的,社会在接受互联网时总的认识和看法。
总的来看,西方对网络文化的研究是承袭一直以来对技术和社会的互动的研究,西方网络文化研究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网络文化的大众化阶段,以新闻界为主力,主要是对互联网和网络文化做描述性的研究;第二个阶段,网络批判研究阶段,发端于英尼斯和麦克卢汉的技术决定论,如麦克卢汉的“地球村”的运用,而后法兰克福学派则对其进行了批判。此时对网络文化的研究呈现技术决定/怀疑论的二元取向;第三个阶段,网络文化的文化学研究阶段。强调网络文化的日常性和叙事化,研究呈跨学科的特点。如JonathanSterne《对互联网的思考:文化研究与千禧年》,指出不要把互联网看成是一个新鲜事物,而应该是一种交织在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的技术,即互联网的平凡世俗性。②
三中西网络文化解读差异及原因
厘清中西网络文化的理解,其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我国网络文化的理解偏重操作层面,现实实用性取向较为明显;西方网络文化的理解则更多探讨价值。网络文化的价值发源于技术文化,在文化批判及反思中壮大,在经验文化中扩散,其发展具有明显的学术传承性。
其次,我国网络文化的定义是从宏观到中观,如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伦理道德的反思等,到网络文化对不同群体影响;西方对网络文化的定义是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的人机交流现象的理解到文化价值的植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