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丁宝写给老爸的“情书”<br /> 丁丁升入幼儿园大班后不久的某一天晚上,回家的路上,我给丁妈打电话, 告诉丁妈我已经走到了哪里。丁妈在电话中告诉我说,丁丁要给我一个惊喜, 送我一个礼物,等着我回家看呢。于是,我加快了回家的脚步。<br /> 走进家门,丁丁正坐在马桶上气定神闲地便便,看到我进屋,就叫正在厨房干活儿的丁妈:“妈妈,你给爸爸拿出来。”丁丁从厕所出来后,丁妈从书包中把丁丁要给我的“惊喜”拿出来,交给丁丁。丁丁接过要送给我的礼物, 还特意背过身去,神神秘秘又认认真真地在拆开什么,那小小的背影看起来像正打开蜂蜜罐的维尼小熊。然后他转过身,手中捧着一封信,小心翼翼打开信封,把要给我的惊喜递给我,原来是写给我的一封信。我兴奋而激动地接过信, 问他:“是你自己写的?”丁丁说:“是我说的,妈妈帮我记下来的。”<br /> 我打开信,内容如下:<br /> 我亲爱的老爸!你每天上班很疲累,我好爱你啊。我亲爱的老爸,你每天给我带来绘本,我好爱你!每次你都带着我老妈去看眼睛,我真的是很爱你啊! 祝你工作快乐、开心!我亲爱的老爸,我真的是很爱你!<br /> ——爱你的儿子:杨子川<br /> 短短的一段文字中,每一句都饱含着爱。看到这样的文字,怎能不感动呢? 而对丁丁来说,这种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可以为他带回来绘本。书已经成为爱的表达,爱的载体,几年来坚持不懈地为丁丁读过的书,一本本筑起了我们坚实的、美好的爱的城堡,想到这里我就感到难以言说的幸福!我把丁丁高<br /> 高地举起来,丁丁咯咯地笑起来。我把他抱在怀中,在他的脑袋上、脸上亲吻, 感谢我的儿子送给我的这份珍贵的礼物,一份如此美好的惊喜。<br /> 这封信让我想起了曾经为丁丁带回的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书情节并不复杂,讲的是一大一小两只兔子比谁的“爱”更多一些,而比的标准是身高、弹跳高度等。这样比,小兔子的“爱”当然是比不上大兔子的“爱”了。最后,小兔子在实在困得不行即将睡着之前,说自己对大兔子的爱就像从这里到月球的距离,这似乎让大兔子没法再比了。但是,当大兔子把小兔子放在床上之后,在小兔子的睡梦中,大兔子说:“我爱你,就像从这里到月球再回到这里。”这是一个很温馨的故事。<br /> 转天晚上的某个时间,书房中只亮着落地灯,丁妈一遍遍朗读一份要录音的材料,我在旁边当观众。丁丁跑过来,我忽然想起那本《猜猜我有多爱你》, 于是高举双臂,对丁丁说:“我个子比你高,所以我更加喜欢你!”丁丁也高举双臂,当然,再怎么举,就是没有我喜欢他多嘛。睡觉前,丁丁又想起小兔子在困得不行时所能想到的表达爱的最远的距离——从这里到月亮。而丁丁对我说:“我喜欢你就像从这里到月亮再到太阳。”哈,这个距离显然比大兔子最后想到的那个距离还要远得多了嘛!<br /> 还有一次,我为丁丁读童话名著《时代广场的蟋蟀》。读到看报摊的小男孩玛利奥为蟋蟀在火柴盒中铺上面巾纸作为床铺之后,丁丁把幼儿园老师送的小礼物——他喜欢的小玉米玩具,也放在他小时候穿的一件小肚兜上,然后用面巾纸作为被子,盖在小玉米的身上,自己还说“往下盖点”,这是学我们给他盖被子的样子。盖好之后,对小玉米说“晚安”,声音温柔得很。读到玛利奥如何喜欢自己的蟋蟀,丁丁说:“等一下,我看看我的小鱼去。”于是,就跑到阳台,看了看鱼缸中他的那两条小黑鱼,然后回来报告说:“很好。”讲到好心但没有能力表现大方的冷饮摊主米奇给蟋蟀柴斯特准备了一个专用的纸杯,还在上边写上了蟋蟀的名字时,丁丁也拿起一个他刚喝完的饮料瓶子,要我在上面写上“玉米”。你看,通过温暖可爱的童话,爱的意识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丁丁的心灵。<br /> 爱是需要表达的,也是需要学习的。但表达需要一定的渠道,学习需要一定的平台,而童书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渠道和平台。书中用故事和画面表达出来的那种饱满而充满趣味的爱,不仅感染着我们,也教会我们如何去相互表达。<br /> ……</p>
展开
<p> 带着孩子踏上阅读之旅<br /> 爸爸这个角色,其实是太阳底下与妈妈一样伟大的角色,只不过由于受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人们一直偏重于赞扬爸爸伟岸、刚毅的一面,而忽略了爸爸柔情、细腻的另一面。<br /> 古往今来,爸爸往往以严父的面孔示人,结果其舐犊之情却被隐藏在心灵深处。这种现象,不得不说是可悲的。让人欣慰的是,从今往后这种状况有希望得以改观。<br /> 一口气读完《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书》的出版清样,我看到一位家庭生活中真实的爸爸,读懂了一位年轻爸爸的心。为了孩子能更多、更有效地汲取人类文化的精华,这位爸爸不仅给孩子读故事、讲故事,还蹲下身来,陪孩子“玩”故事。他对孩子的期待和牵挂,交织着拳拳严父情;其育儿的良苦用心,向世人展现了一位爸爸刚毅却又细腻的责任担当。<br /> 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兴趣是他们较好的老师。为了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看到了“老爸变形记”,看到这位爸爸如何把“读书当作一门技术活”,如何完成从为孩子“选书”到“备课”再到“这样读,孩子才爱听”这一系列家庭教育工作。通过这些努力,一颗读书的种子在孩子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必将让孩子一生受益。<br /> 在孩子的成长经历中,游戏是他们较重要的工作。幼儿教育之父、德国教育家福禄贝尔曾经呼吁:“母亲啊,培养儿童游戏的能力吧!父亲啊,保卫和指导儿童的游戏吧!”在书中,我不仅看到这位爸爸怎样把自己变成一个“有童心的成年人”,更看到他怎样与孩子“一边游戏一边读书”,怎样帮助孩子搭建读书的“小房间”,怎样带着宝贝一起“造书”,怎样让“5岁小娃有了自己的图书证”等真实的心路历程。在这样的陪伴中,孩子感受到的是真切的快乐,是暖暖的幸福。<br /> 为了让孩子享受高水平、高质量的家庭教育,这位爸爸真是动足了脑筋,下足了功夫。这位爸爸所采取的读书方法也许不一定是较好的,但可以肯定,对于大部分的孩子来说,是有效的;对于大部分的爸爸而言,一定是值得借鉴的。真心希望这本书能成为一个引子,引领有心的爸爸们,引领有识之士带着孩子们踏上阅读之旅,希望孩子们能站在爸爸结实的肩膀上,领略世界文化的魅力和真谛!<br />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学前教育专家 白燕<br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