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育工业化”
1.“教育工业化”影响
对“教育工业化”现象的研究成果虽不多见,然而研究者对于“教育工业化”现象的关注则已有较长的时间。如何秀煌指出,要关注教育领域存在的“教育政治化、教育工业化、教育商业化”乃至“教育选美化”现象。”而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学者奥托.彼得斯(OttoPeters)等学者就提出了远程教育的“工业化理论”,对远程教育过程与工业生产现象进行比较研究。彼得斯把学校教育看作前工业化形态,把借助现代通讯和视听技术手段进行的远程教育看作工业化形态,将远程教育放在工业化背景中,并以工业化生产的观点和术语来解释远程教育,提出了远程教育和工业化之间九个共同特征,如机械化、标准化、大批量生产等。
“教育工化”的表现,一是指许多学校的教育模式具有工业生产(主要是制造业)的相似特征,特别是与工业生产计划、生产机器、生广杯准’生产流水线、产品检测以及工厂制度等有诸多相似之处;二是学校教育经付不断优化“升级”,“教育生产力”不断提升,教育“产值”(规模)不断扩大,教育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对人的培养产生了重大影响。
与工业文明发展相适应,满足工业化生产需要,并参照工业化生产模式形成的“教育工业化”现象,关注社会大众接受教育的一般标准和普遍性需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大致相同,从而降低了生均教育成本,为扩大教育规模和增加教育机会提供了可能。有研究者认为,传统教育在规模和效率上不能满足大规模生产对劳动者高素质的要求,而远程教育产业化形成的“制造业模式”,为满足社会大众的教育需求、实现教育公平创造了有利条件。实际上,就教育现实看,尽管表现程度不同,“教育工业化’’现象已不仅仅局限于远程教育,而是几乎渗透到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
一方面,“教育工业化”能够帮助更多的人接受一般标准的教育,对于普及基础教育或加快普及基础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知识的爆炸式增长,具有典型“工业化”特征的学校教育已越来越不适应21世纪对高水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从“李约瑟之谜”到“钱学森之问”,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都在寻找破解创新人才培养的“金钥匙”,然而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却是教育不断增长的个性化培养需求与教育“工业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以被称为“教育神话”的一些“超级高考工厂”中学为例,观察者发现完全可以把这些中学“当作一家工厂来看待。流水线从每天清晨5:30开始运作,到每晚上22:10关机停工’其间的每一分钟都被精确管理”。“一切公司化”一一现代企业的流水线终于被移植到中学教育当中。教师们仿佛是往电路板上焊接元件的女工’她们在规定的时间点上,娴熟地把语文、英语、数学等科目考试所需要的知识,焊接到这些十六七岁孩子的大脑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