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课堂:我的学校管理改良之策》:
一(3)班是我校2010年课文朗读比赛一等奖获得者。今天,我走进徐斐老师的语文课,印象最深的就是学生的朗读。
教学从读好“棉花”这个词语开始,两位学生看图说话,一位说“棉花(念第一声)”,另一位说“棉花(念轻声)”,徐老师提醒大家仔细听,在肯定第二位同学的同时,引领大家读准读好。有了这样的“教学场”,接着读“棉花姑娘(‘娘’也念轻声)”时,学生一下子都会了。检查自学效果时,学生齐读“盼望”一词,细心的徐老师发现有一个声音不对,即刻拿起生字卡片“盼”,让坐在最前面的一个男生读,果然,他读成了“ban”。发现学生的错误,需要爱心,需要智慧,徐老师做得很精彩。精彩的字词教学,还有“树干”的“干”的读音,用考一考的办法;“许多可恶的蚜虫”不是“一只可恶的蚜虫”,而且“可恶”一词要重读,是现场纠错版;“啄”的字形特点,是采用联想识字法。生字、词语、短语的正音和感情朗读,不是集中进行的,都是随着教学进程在现场生成的。
课上,徐老师带学生读“雪白雪白的棉花”、“碧绿碧绿的叶子”,以及课文中的长句子,都非常细心、实在和充满情趣,我匆匆记录了她的一些朗读评价:“今天朗读的声音比平时响亮多了,把掌声送给你”;“带生字的句子还不会读?没有关系,大家都自己练习一下”;“你的朗读让所有的小朋友都感受到了棉花姑娘盼望着的急切心情”;“真好!老师也要情不自禁为你鼓掌了”;“下面,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做可爱的七星瓢虫,来介绍一下自己”。评价在朗读教学中的推进作用很明显,评价其实就是顺学而导。
朗读指导有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课文第一段、第六段的朗读以扶为主,朗读课文第二至五段时合作学习为主,交流检测为辅。如是,循序渐进,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朗读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徐老师不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保证每一个学生的朗读时间,而且在交流检测时,也努力做到每一个学生都参与,都反馈。其做法有,一个一个抽读,开小火车读,自由读,喜欢读的同学都站起来读。从课堂现场看,不管是谁,站起来个别读、小组读、自由组合的齐读,全班齐读,水平都很高。朗读的重要性,大家都懂,但是,实践一直是个难点。语文课是培养学生朗读水平的主渠道,今天的课,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另外,徐老师漂亮端庄的板书,规范的书写朗读示范,制作精致的词语卡片,情趣盎然的课件,精练的教学语言,有效的课堂管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专注,都给看课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后,来自上虞的校长们提出了教学容量的问题,我认为很有道理,下课铃声响起,徐老师才开始组织写字教学,给人的感觉是拖堂了。拖堂肯定是不规范的。我在想,写字教学能不能放到第二课时呢?我们习惯了在第一课时安排写字教学,基本是两种形式,一是集中在最后10分钟时间里写,二是分散在课的始终写。几十年如此,怕改,怕被人说有悖常理。其实,像今天以朗读训练为主线的课,把写字教学放到第二课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建议有兴趣的老师做一个小课题。以前听写词语一般安排在第二课时的前5分钟,现在有教师在第一课时的前5分钟安排听写词语,现场效果也不错。一样的道理,常规可以打破。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