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体系:基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18814
  • 作      者:
    张大均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教育心理学研究丛书·心理健康教育书系·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体系:基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从我国当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实需求出发,针对现阶段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主要存在的制度、体制和机制问题,遵循“系统—生态理论”和“人在环境”的基本理念,从学校社会工作的视角,采用综合研究取向,系统探讨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保障体系问题,尝试构建符合我国学校教育实际和要求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保障系统”。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影响因素、保障制度、目标内容、保障机制、服务体系等方面。《教育心理学研究丛书·心理健康教育书系·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体系:基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构建的学生心理健康学校保障系统,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制度化,对国家及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决策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同时,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教育心理学研究丛书·心理健康教育书系·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体系: 基于学校社会工作视角的研究》:
  第一章 导论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体系研究”是我们开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素质培育整合的系列研究”的第五项专题研究,同已完成的前四项研究一样,是一项探索性研究。“研究导论”主要从总体上概括并呈现本研究的价值和现状、理论和方法、内容和贡献,以及后续研究建议,为本研究成果之“导引”。
  第一节 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
  一、研究价值分析
  (一)适应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
  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张大均等 2007),需要探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独特的实施途径、操作方法和保障机制。社会的急速变迁、经济的快速增长与伦理价值的多元选择,使学生的成长发展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适应要求而产生心理问题。而社会变革中的“变”与青少年发展中的“变”交织在一起,是引起或加剧当代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本原因(张大均 2010)。学生心理问题不仅是个人问题,还常常涉及家庭、学校、社区等多方面因素;学生心理问题类型也不仅限于学业、交友等方面,还涉及社会适应、职业选择、性与婚恋、网络使用、自我统合等方面。针对我国学生心理问题表现出的高发性与多样性、多变性与复杂性,迫切需要转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整合相关教育资源,改革教育途径和方式,使其与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相适应。这就要求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体系两个互为关联的方面进行系统探讨。虽然我国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已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障体系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因此,从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角度来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系统,将学校社会工作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既是适应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适应该领域国际发展的趋势。
  (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
  心理健康是人的健康的重要方面,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部条件。学生(主要是大中学生)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智力、较高文化和较强自尊的特殊群体,是一个承载着社会、师长、同龄人和自我高期望值的群体;他们自我定位高,成才成名的欲望强烈,但对自我、人生、社会缺乏深刻全面的认识,这是这一群体的基本心理特征。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日益多元化的社会价值取向及升学就业的双重压力,对于正处在人生定向和人格形成关键期的在校大中学生来说,心理健康对其健康成长和人生发展至关重要。从宏观层面看,研究构建科学高效的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对当代大中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对建立复合型、综合化、完整有序的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对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范化,对国家教育部门的相关决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从微观层面看,对于提升大中学生的生活质量和整体素质,促进其健康成长,解决其心理问题,优化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减轻高校教育负担,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而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构建中国特色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的教育改革需要
  早在 20世纪初,英国、美国和德国就几乎同时开始了教育与福利两种制度相结合的学校社会工作,构建家庭、学校与社区相结合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目前,学校社会工作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社会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大陆地区的学校社会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远远滞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和我国港台地区,这与我国快速发展的学校教育需要极不适应,亟待建立适合我国文化背景、符合我国教育目标、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社会工作体系,这是我国学校教育体制改革不能忽视的重要方面。就科学研究而言,迄今,我国大陆地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规范、实施策略及师资培训等理论和实践都有一定研究,但如何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真正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尚缺乏系统的探讨和建设。因此,借鉴国外的有效经验,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是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体系之中,力求从“制度 -服务-机制”方面保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有效实施的迫切需要。
  二、研究现状分析
  (一)国外研究现状
  “学校社会工作”一词由英文“ school social work”翻译而来,泛指在教育体系内尤其在学校领域中实施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学校社会工作始于 20世纪初的美国,它经历了从昀初关注学习障碍儿童到关注影响儿童学习和心理健康的因素,并通过帮助儿童解决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来帮助其获得学业的成功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目前,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领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制度研究
  其主要涉及学校社会工作的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专业素养与任务要求、工作内容与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1)组织机构设置与人员配置。机构设置主要通过政府与非政府机构共同实现,政府一般是提供一定的经费与政策支持,以保证、促进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在组织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大多成立了一些专业组织与协会(包括全国性专业组织及州、地方性协会等),在政府和上述相关协会中也设有专门的制度或相关的服务准则,对组织与管理作了一些相关规定,以对学校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监督(林万亿,黄韵如 2004);在人员配置上,学校社会工作者(社工)与辅导教师、护士、心理咨询师和精神病医师共同构成一个学校心理健康服务网络。学校社会工作者是服务网络的核心,负责联系其他服务人员、协调各职能部门和相关人员。
  (2)专业素养与任务要求。就专业素养来看,尽管各国对从业者学历与专业背景要求不同,但对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已越来越高。以全美社会工作者协会 2002年修订的美国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准则(林万亿,黄韵如 2004)为例,该准则明确提出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其中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条例包括:①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具有具体的学校和社区间交互影响的相关知识;②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具有系统性评估与探索的技术,能运用多元方式和多种资源收集相关资料,提出对学生学习影响的评估报告;③学校社会工作者要具备倡导社区心理卫生服务提供者之间合作的能力,使学生能更便利地获得这些服务,支持增进学生心理卫生的合作计划。在工作任务要求上,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团队的一份子,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就学率、咨询、家庭联络、教师磋商、预防、干预及为学生寻求支持等,也需要密切观察干扰学生学校活动的情绪、行为、家庭和社区问题。因此,学校社会工作者是一个综合角色,可称之为学生援助计划者( 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mers),应兼备预防计划专家、危机管理者、评价专家、转介员( referral agents)和案例管理者等角色( Franklin 2000),除了为需要帮助的青少年提供直接服务外,还可通过与教师进行磋商制定对儿童有影响的计划,从而对课堂组织、教师课堂面貌和学生成绩产生积极的影响(Lynn et al. 2003)。
  (3)工作内容与方法。以日、美两国为例,日本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收集信息、家访、家长援助、援助建构、环境调整、外部机构联合、社会资源信息提供和运用等,工作方法包括为学生代言,通过个人或团体活动帮助学生恢复人际关系信任度,召开学校、家庭和相关机构的联络会、个案管理协调会等;具体方法包括诊断,评价,辩护,团体活动实践,协调学校、家庭和社区关系等(黄辛隐 2006)。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开展的小学社会工作项目( the elementary school social work program)中( Garrett 2006),学校社会工作者每年初都会跟校长商议并制定该年度的主要工作目标,记录与学生、家长、学校工作人员和督导进行联系的频率和性质(如个体、团体、电话方式等),监控与每个学生和家长联系过程中所涉及的情况;年终时呈交一份工作报告,陈述在该年度中学生的服务情况,如转介原因、目标、干预和工作结果等。
  2.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研究
  其主要涉及学校社会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模式及工作方法等,不同的学校社会工作模式具有不同的工作目标,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采用的方法技术、依据的心理学的原理也不尽相同。
  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主要在于协助学生、家庭、学校与社区排除障碍,提升学生成功学习经验( Huxtable,Eric 2002),即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通过解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的外源性因素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主要工作内容是评估学生的问题、向其他人解释学生的问题、为学生和家长等相关人员提供教育咨询服务、调解学校-社区-学生的关系、向个别学生提供咨询服务,以全面解决学生的情感、行为、学习和适应问题,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Costin 1969;Meares 1977);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采用的主要工作方法有个人辅导、小组工作、学校和社区综合性活动及咨询服务等(宣兆凯 2000;范明林,张洁2005)。实务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杨国愉等 2007):①传统临床模式( the traditional clinical model)。依据心理分析和自我心理学等理论方法,工作重点是社会关系、情绪失调和情绪困扰的学生,工作目标是帮助学生提高社会活动能力和有效调整情绪。②学校变更模式(the school-change model)。依据社会科学理论尤其是组织和制度理论,工作重点是学校环境,包括规范、规定等,目的是改变学校的不适当规范。③社区学校模式( the school community model)。基于学校与社区的关联与互动,目的是促使学校与社区共同、和谐发展。④社会互动模式( the social interaction model)。基于系统理论,工作重点是学校和学生互动,以直接的服务方式,用个案、团体与社区工作技巧达成工作目标。⑤家庭 -学校-社区合作模式。该模式是目前的主流模式,通过优化环绕学生的整个社会系统进行,达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目标。
  3.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机制研究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机制的系统研究在国外比较少见。为保障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顺利实施及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国外大都从政策法规、人员培训及监管评估等方面对其提供保障。在工作人员培训上,Koller和 Bertel(2006)认为,传统培训模式的主要缺点是忽略或不重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注病理学和疾病而不是提前干预策略。他们提出建立一个针对学校员工的以预防为基础的培训模式,该模式以预防、合作及各学科之间共同努力为基础,既包括岗前培训又包括在职培训。岗前培训的内容不只是向准教师们教授一些基础心理学原理,还要让准教师和管理人员真正提高实践能力,也就是把与儿童和青少年的具体心理健康需要相联系的基础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灵活运用于教学实践( Koller et al. 2004)。通过培训应让所有准教师都具备这样一些知识:①了解教师在心理健康问题干预中的具体任务,如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健康同伴关系的发展,提高学生的自我概念等;②了解如何确定有心理健康问题或可能有心理健康问题学生的方法,如预防欺负行为,给有抑郁或焦虑倾向的儿童做工作等;③了解如何创设一个以积极能力为基础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既可以学到知识,又能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价值和研究现状
一、研究价值分析
二、研究现状分析
第二节 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
一、研究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论原则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后续研究
一、研究内容概要
二、后续研究

第二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系统的现状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的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系统现状调查问卷的编制
一、理论建构
二、问卷编制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系统现状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第四节 构建完善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保障系统的建议
一、成因分析
二、构建建议

第三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管理模式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管理模式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管理模式的发展
三、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管理模式结构模型的构建
一、构建结构模型的意义
二、理论基础
三、现实需要
四、研究方法
五、结构模型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管理现状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二、研究方法
三、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五、小结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策略及教育建议
二、实施策略的专家咨询

第四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及特点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的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大学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及其特点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模型的理论分析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初始问卷的编制
三、大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正式问卷的施测及检验
四、大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特点
第三节 中学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激励因素及其特点
一、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因素正式问卷的施测及检验
二、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激励特点
三、对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的建议

第五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基本途径及实施策略
第一节 概述
一、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实施策略的概念
二、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基本途径及实施策略的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实施途径及策略的现状
一、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途径及实施策略问卷的编制
二、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实施途径及策略的现状分析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基本途径及实施策略的建构
一、理论依据
二、基本原则
三、实施途径及策略
四、教育建议

第六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目标体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的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目标体系模型的构建
一、一级目标的构建
二、二级目标的构建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目标体系模型的验证
一、专家效度检验——目标体系模型的修订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模型的验证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目标现状及教育建议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的现状
二、对制定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的建议

第七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内容体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研究现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体系的现状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方法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四、讨论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体系的构建及验证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理论构想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构建
三、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模型的验证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内容体系构建的建议
一、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构建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制定要具有目标性
三、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制定要具有发展性
四、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制定要具有差异性
五、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制定要具有可操作性
六、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制定要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八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资源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界定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资源的现状调查
一、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资源现状调查
二、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资源访谈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资源系统的构建
一、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资源系统模型的提出
二、对模型的解释

第九章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绩效评估体系
第一节 概述
一、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的概念
二、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的相关研究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理论构建
一、绩效评估体系建构的现实依据
二、绩效评估体系建构的基本原则
三、绩效评估体系的内容结构
第三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实证研究
一、绩效评估体系的探索性分析
二、绩效评估体系的专家咨询
第四节 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绩效评估体系的实施建议
一、评估目的的正确定位
二、评估内容的恰当确定
三、评估主体的合理搭配
四、评估方法的科学运用
五、评估周期的有效运行
六、评估程序的规范展开

第十章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及信息评估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研究概况
二、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和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研究概况
三、已有研究的不足及本研究的思路
第二节 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初步探讨
一、理论建构
二、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问卷的编制
第三节 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
一、应激源指标和应激反应指标的确定
二、危机易感因素指标中个体背景指标的确定
三、危机易感因素指标中个体特征指标的确定
四、大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
第四节 预警信息评估系统的构建
一、评估目标
二、评估原则
三、评估内容
四、评估时期
五、评估对象
六、评估队伍
七、评估步骤
八、评估方法
九、保障措施

第十一章 学生心理档案及测评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学生心理档案及其测评系统的概念
二、心理档案研究现状分析
三、心理档案测评系统研究现状
四、当前心理档案及其测评系统研究的问题和不足
五、我国心理档案工作发展趋势
六、小结
第二节 学生心理档案服务体系的构建
一、基本目标
二、基本思想
三、基本内容
四、工作原则
五、采集手段
六、保障机制
七、小结
第三节 学生心理档案测评系统的开发
一、理论依据
二、技术支持
三、功能分析
四、设计开发
五、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调查问卷
附录二 专家咨询问卷——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模式的结构模型
附录三 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现状调查问卷(中学版、大学版)
附录四 关于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管理模式及实施策略的专家咨询问卷
附录五 大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正式问卷
附录六 中学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激励因素正式问卷
附录七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策略开放式问卷
附录八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策略访谈提纲
附录九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策略结构专家(教师)咨询问卷
附录十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策略调查问卷
附录十一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二级目标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十二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体系结构专家(教师)咨询问卷
附录十三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目标现状调查问卷
附录十四 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现状调查正式问卷
附录十五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的专家访谈提纲
附录十六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内容体系模型的验证问卷
附录十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调查问卷
附录十八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访谈提纲(学校部分)
附录十九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访谈提纲(学生部分)
附录二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访谈提纲(家长部分)
附录二十一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访谈提纲(社区部分)
附录二十二 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者绩效评估指标问卷(正式)
附录二十三 指标系统专家咨询表
附录二十四 权重系统专家咨询表
附录二十五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表(RI值)
附录二十六 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开放式调查问卷
附录二十七 大学生心理应激反应调查问卷Ⅱ(正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