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CSCL交互行为的评价
CSCL学习绩效包括两方面的成果:学术成效和社会成效。CSCL交互绩效也依赖这两方面因素的支持。在交互过程中通过引入有效的人际和社会因素,可以提高共同知识建构的学术绩效,也能直接促进CSCL中社会性目标的达成。协作学习研究认为,协作学习中的社会交互技能既是其重要手段(达到提高学习效果的目标),又是其目的本身之一。著名教育技术专家罗米索斯基曾指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心理动作技能、反应技能(态度)一样,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协作学习研究者也认为,合作学习的目标体系包括两方面内容——学术性目标(即通常的教学目标)和合作技能目标,即人际与社会交互目标。”
因此CSCL学习绩效,不只是一个学科知识获得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在社会层面的融人问题,交互过程中的社会因素对学术成绩和从新的学习与发展观看的学习结果都是非常重要的。与此相应,评价CSCL中交互的绩效,必须考虑其中的认知因素、元认知因素、群体认同、小组凝聚力和其他各种社会心理因素等的综合影响。综合上述,本人提出CSCL教师在评价学生交互行为时必须坚持的几个最基本的原则。
1.综合性原则:综合考虑CSCL使学习者融入一种文化共同体的各方面表现。
2.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相结合原则:要考虑学生成绩的量,更要考虑成果的质量。
3.关注过程性评价,过程与结果相结合的原则:不以最后的考试成绩为主要衡量指标,更关注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学习进步。
4.小组与个人成绩相结合的原则:以小组成绩为主,结合个人成绩。
5.发展性原则:根据平时评价结果对小组和个人行为进行引导调节,使之向更理想的方向发展。
在我们的课程实验中,就是坚持上述原则,把学生平时的合作交流过程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其分量与期末考试成绩相同。在平时考核中重视量和质两个方面的表现,以小组成绩为主,辅以小组和教师对个人表现的评定,受到了学生欢迎。
在具体的评价指标方面,由于专业绩效方面有丰富的研究和长期实践,而社会性绩效的评价指标一直被忽视,本人在此简单讨论一下社会性绩效评价指标的问题。
关于社会性因素的研究,在CSCL领域非常缺乏,应该说是一个空白领域。但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心理测量和协作学习中的较多研究可作为进一步研究的基础。
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一般涉及两大内容:个体社会(心理)因素研究和群体研究。从两个维度看,一是个体群体的,二是内容性质方面:知一情意一行。
周晓虹等人在《现代社会心理学——多维视野中的社会行为研究》中认为,除社会化外,社会性因素基本可归为社会认知(社会知觉、社会印象、社会判断)、社会归因、社会动机、社会态度、社会沟通、群体与互动等方面。这种分类缺少社会情感,并在社会认知中没有区别出自我社会认知和对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没有谈到社会适应;社会归因一般认为是社会认知的方面,没有谈到社会责任。
郑杭生等在研究中,除提到社会运行、社会控制、组织与社会变迁等外,提到的与本研究相关的内容有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和群体研究。
马向真等人把社会性因素分为个体社会心理[个体社会化、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社会动机、社会行为(亲和行为、援助行为、攻击行为)]、人际互动心理[人际沟通、人际影响(模仿、暗示和感染、顺从、依从和服从)、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团体领导、大众心理)三大方面。时蓉华等也提出了比较类似的体系,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也基本给出三方面内容:社会化(内含自我意识)、个体社会心理[社会动机、社会认知、社会态度、相符行为(从众、众从、服从)]和群体社会心理(人际交往、人际关系、群体规范、群体凝聚力、群体对个体的影响、领导心理等)三大方面。
这些研究的框架基本上确定了两个大方面:个体社会心理和群体心理。其中社会化主要涉及自我形成和社会适应,可归人个体社会心理,人际互动被时蓉华归人群体行为,似有不妥,大多数研究认为群体研究是关注群体整体效应的方面,所以人际互动被更多地归人个体社会心理或单独列出,这样有利于我们确定CSCL社会性因素的总体指标框架。考虑到个体社会心理因素涉及绝大多数内容,而群体因素内容相对很少,这样得出一级指标只有两个并且很不平衡,所以考虑按照知一情一意一行的维度,分为个体社会认知、个体社会情感态度、个体社会行为和群体因素四大部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