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场现形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1584
  • 作      者:
    郑也夫编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罗辑思维 罗振宇鼎力推荐《吾国教育病理》姊妹篇,呈现中国教育之种种怪相
  奥林匹克竞赛班的记忆   高考加分门
  高考移民自述   北京示范高中的借读生
  复读班   高中招生大战   逃离重点班
  一所中学教改中的导师制  寄宿教师家庭
  乡村学校迎检过程   北大自主招生
  高中生早恋   为奥数殉葬的北大人
  台湾高校与北京大学对比  留学中介机构
  ※北京大学教授、知名社会学者郑也夫愤懑之作,一剑封喉,直指中国教育之癌变!
  ※陈丹青 李公明 刘苏里 雷   颐
  熊丙奇 杨东平 易中天 联合推荐!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郑也夫,祖籍不可考。1950年生于北京。初中即将毕业时遭遇“文革”。1968年赴北大荒。其后的三十九年中先后工作、学习过十个单位:八五二农场四分场六队,该农场水利工程队,该农场工程大队学校,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世界宗教系,北京社科院社会学所,美国丹佛大学社会学系,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平均每个单位不足四年。很高兴一直在流动,始终是边缘人,得以冷眼旁观周围的一切。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兼任北京市交通顾问。曾任央视《实话实说》总策划。
  作者主要作品
  《吾国教育病理》,2013
  《科场现形记》,2013
  《语镜子》,2013
  《双城记》,2013
  《半开放社会》(香港),2011
  《沙葬》,2011
  《神似祖先》,2009
  《与本科生谈:论文与治学》,2008
  《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07
  《抵抗通吃》,2007
  《知识分子研究》,2004
  《阅读生物学札记》,2004
  《被动吸烟者说》,2004
  《城市社会学》,2002
  《信任论》,2001
  《忘却的纪念》,1998
  《世界杯断想》,1998
  《游戏人生》,1997
  《走出囚徒困境》,1995
  《代价论》,1995
  《礼语咒词官腔黑话——语言社会学丛谈》,1993
展开
内容介绍
  郑也夫教授在北京大学开设《教育社会学》课程,指导选修该课的学生撰写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科场现形记》正是选其中优秀者编辑而成。调查者们以自己敏感的触角伸向教育领域中我们能想到的所有方面,呈现出我们想象不到的事实——奥林匹克竞赛班的记忆、高考加分门、高考移民自述、北京示范高中的借读生、复读班、高中招生大战、逃离重点班、一所中学教改中的导师制、寄宿教师家庭、乡村学校迎检过程、北大自主招生、高中生早恋、为奥数殉葬的北大人、台湾高校与北京大学对比、留学中介机构等等,林林总总,呈现出当前中国教育的种种怪相。
展开
精彩书评
  我于教育的现状与后果,久已不忍看、不敢想。多年前因辞职带出的叫骂,无理可据,极度业余,惟泄愤而已。之后,总期待院墙内外出来高度专业的话语,层层剖析这场灾难的内因与外延。今郑也夫先生大著,豁然有此担当、有此分量,所见、所涉、所指、所论,俱出入于社会学、哲学、教育学、伦理学,而能在在紧扣眼前的真实。目下虽未节节读毕,但我愿意说,这是一部勇敢的书,而以世界范围渐趋俎坏的教育现实,比对“国情”,深具理性之力。
  ——陈丹青

  也夫对中国教育的积弊与癌变的批判一剑封喉,令人有掩卷拍案之痛。作为行走在学术研究与社会思考之间的思想者,强烈的情感动力、深刻的认知追求、睿智的情理论辩和脚踏实地的实践探索是也夫最可贵的个人特色,所有这些在本书中再次鲜明地体现出来。
  ——李公明

  这本书取名“科场现形记”,盖因当今中国,虽已步入大众化教育时代,中国大学生已多如牛毛,可高考思维还是科举思维,而围绕“科举”,高考以及教育全异化为应试、竞技,教育走到完善人、发展人的反面。
  ——熊丙奇

  社会学手术刀对教育病的一组切片剖析,不动声色而深刻入微,知人所皆知,见人所未见,首先解决“是什么”的问题,此高手也!
  ——杨东平

  社会研究与历史研究一样,最重要的是“材料”。没有“材料”的宏论,只是空中楼阁。《科场现形记》的作者们,确切说是调查者们,以现代社会学调查方法,对中国教育现状做了一次“抽样调查”。一篇篇调查,就是中国教育的一张张“切片”。
  ——雷颐

  “现形”,指的是表面光鲜事物,轻轻一拨,便现出原形。盖因“现形”事物,没有价值根基,违背自然之理,虽得逞一时,终禁不住深究。若此事物关乎未来国族命运,其得逞一时之代价,无法不让先觉者奋臂一呼,试图唤醒民众和肉食者。对也夫教授的努力,投以敬仰,但并不乐观。教育领域之形早现了,上下仍捧着皇帝新衣剧目自娱自乐。悲夫!
  ——刘苏里
展开
目录
序言 诊断教育:学生的慧眼和社会学手术刀 杨东平
编者的话 你想象不到的事实郑也夫

第一编 大学敲门砖
“竞赛班”学生的高中生涯 李蓝天
竞赛与高考,两种路径 王田一
重庆“高考加分门”事件的背后 刘小玲
一位高考移民的经历 酉梦婷
不同高考体制下非高考科目地位的研究 王晨
浅论小语种保送之得失 殷环宇
美术高考生的艺考生活 李翃

第二编 名校光环下
示范中学的进入汤宁
高中招生大战潘冰雁
复读与中学声誉的制造 王文婷
围绕报考北大的师生博弈 胡荣琴
中考择校中的多方博弈 梁丹琳
重点班:进入与逃离 蒋越
小升初中的“占坑班”调查 刘雨甲
北京某高中的教育改革 刘紫微

第三编 教育生态位
军事化的初中生活李可
学生眼中的“衡水模式” 智楠
农村学生考上北大的因素分析 张琳
企业家子女教育状况的个案调查 粱瓜
中学生寄宿教师家现象 朱兰香
一个高中生早恋的故事 罗艳斌
一所幼儿园的调查梁艳
均衡生政策在乡镇中学 李利利
一所乡村学校迎检过程考察 杜津威

第四编 北大自画像
台湾高校与北大的比较 李海蓉
北大社会学系毕业生去向调查 刘悦
政治课在北大郭尔嘉
北大学生选课动机研究 王伟
北大辅修和双学位情况调查 周子威
北京大学本科生院系转换规章与实践 付华昊
北大自主招生选拔机制研究 褚文璐
透视自主招生之路于洪妍
奥数行业中的北大人 杨博雅

第五编 本科生走向
大学生入伍的收益风险 金婷
保研过程探析熊雨婷
公费师范生的守约与违约 夏翠翠
本科毕业生被就业现象调查 陈曦
为什么要去日韩留学? 于丽平
留学中介:飞跃重洋的跳板? 张昊阳

第六编 职教明暗面
职业教育中的实习余姣
中等职业学校“冠名班”培养模式研究 张丹璐
普教阴影下的职业教育 胡璟怡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实习现状调查 陈颖茵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