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馆员年龄结构的不合理性
目前全国图书馆界从业人员达25万人,从1978年的1.348万人增加了近20倍,新增加人员,70%以上是35岁以下者,据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有关调查资料表明:目前高校图书馆系统中35岁以下的青年同志约占总数的一半,馆员老、中、青比例严重失调。在各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相互撞击,传统价值体系发生动摇的现实环境中,年轻馆员的心理脆弱性表现得十分明显,年轻馆员过高期望的个体价值理想在行业工资待遇明显偏低的现实面前,产生了多种负面效应,于是便产生了移情心理,许多人或别觅知音,或心在曹营,图书馆界十分严重的人才流失现象正是其明显的表现。
2.3 馆员性别结构的特殊性
我们通过调查全国图书馆界从业者的性别比例可得出如下结论:馆员队伍中,女性馆员的比例约占三分之二以上。女性馆员虽有自身的优势,但同性的比例过大造成的相互类比心理弱点也不容忽视,正是这种相互类比的心态,造成多数女性馆员求自在、图舒服,缺乏现代社会应有的竞争和自我意识,对追求个体价值的不坚定性形成了一种顽固的行业自我否认感。女性馆员的这种自弃意识不仅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容易引起部分男性馆员的心理异化,从而造成了馆员群体的一种对个体价值的自我否认。
2.4 馆员知识、智能结构缺限
由于图书馆的相对闲适、安静,行业待遇普遍较低,许多思维活跃者或弃文经商或改行,而现有馆员绝大部分为好静、埋头、甘心默默无为者,他们对知识的自我更新缺乏积极主动性,对自身智能结构的发展缺乏勇气和信心,因而馆员群体目前普遍知识老化,群体智能结构欠佳,馆员群体的个体价值的低价社会认同也就在所难免。馆员智能结构欠佳的另一表现是整个图书馆界缺乏行业学术带头人,理论学术研究气氛淡薄,行业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需要相脱节。
2.5 馆员个体价值的低能消耗
馆员群体的个体价值在现今图书馆界不仅认同较低,且存在着低能消耗的现象。有些图书馆的领导者,效仿企业的管理办法,采取上下班打卡、工间突击检查等一系列严格管理措施,这些措施的实施,虽然能在表面上制止部分馆员的不良行为,但也使得馆员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于是出工不出力者有之,应付检查者有之。所以,图书馆的管理者,应该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和学习管理知识,注重积累实际管理经验,切忌盲目照搬,套用别的行业的管理做法,在提高管理水平上多下功夫。使馆员能从低能的价值消耗中解放出来,真正发挥其内在的价值效能。’
3.要挖掘行业优势,促使馆员自觉实现其个体价值
尽管馆员个体价值的低能消耗,势必影响社会对馆员的社会认同,但只要图书馆界的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馆员的个体价值是应该也一定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发挥的。
3.1 注重精神激励,促使馆员发挥个体价值
在商品社会的今天,物质奖励是必要的,但能量却极其有限,精神奖励虽属无形,但却是必不可少,图书馆可以说是社会的一方净土,因此,精神激励的作用更显得重要,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多用诚恳、信任、关心、理解、支持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位馆员,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力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学习环境,充分肯定其优点,调动其潜在的积极因素,使每个馆员的个体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3.2 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
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为改善馆员的知识结构提供了比其他行业更为优越的基础条件。图书馆管理者应当鼓励每个馆员学习馆藏文献中的一个或几个专业,并且应当专门安排一些层次较高的人员分头深入研究这些专业,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学科领域中的科学研究动向,使馆员成为某学科或某专业的专家。馆员除了应具备专业知识以外,还应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掌握微机基本操作知识,尤其要了解计算机在图书馆的文献开发管理以及行政管理方面的运用,掌握计算机对数据规格的要求。信息时代的馆员只有掌握一定的现代科技知识,才能去开发和运用知识以实现自己的工作目标并在工作中有所创新,为未来社会的高信息服务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
3.3 培养馆员综合服务能力意识
所谓综合服务,即图书馆在充分利用馆藏的基础上,用最佳的服务方式、最佳的服务态度去满足读者的最大需求,千方百计地为读者开展全方位的、多种形式的服务。馆员综合服务的能力取决于馆员对馆藏了解的深度、掌握知识的广度、业务熟练的程度以及为读者服务的态度。馆员综合服务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馆员自我服务意识的加强,图书馆的领导者则应有意识地培养馆员的综合服务能力意识,并在适宜的条件下积极引导,‘这就为馆员个体价值的充分实现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