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图书馆的价值观不尽相同,但一切为了读者、服务奉献、资源共享、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应成为现代图书馆基本价值观的内容。员工的价值观并非与生俱来的,要想使员工接受、认同并内化为个人的信念与追求,还需要领导层不断的灌输、宣传和提供,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抽象、内涵丰富的价值观并不是经宣传和倡导后,就可被全体员工认可并深人人心的,还需要借助各种具体、生动的仪式、活动来加以强化。图书馆可组织多种活动来宣扬图书馆的价值观,以加深员工的认识、理解和印象[49]。
(3)图书馆服务文化
图书馆服务文化是指图书馆在服务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的总和。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服务的提供者)与读者(服务的接受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行为互动,由此,形成独特的图书馆服务文化。和谐则是图书馆服务文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50]。某些人类学家把文化归结为人的行为规范和模式,这足以证明行为规范和模式对文化的重要性。当然这里论及的规范体系是指图书馆在特定的社会、区域环境中,图书馆对特定读者的长期服务中积累而成的,是图书馆的管理规章体系及图书馆行业规范体系的总称,主要包括对内与对外两个部分:对内规范体系是指图书馆对所属各业务部门及各岗位的业务工作制度,如采访部、编目部的书刊采访制度、编目规则等,涉及某类岗位的制度有图书出纳规则、阅览室管理规则、计算机操作管理规则等;对外规范体系是指读者服务规范。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是采访、编目、典藏工作的归宿——为读者所用。服务也是一种文化,它包括服务礼仪、服务艺术、服务品牌和服务创新。因此,图书馆员要具备不断更新专业技能、管理与组织、语言社交的综合能力,更要具备一定的思想素养,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较高的政治理论修养和崇高的职业道德。
(4)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的核心,也是价值观的进一步形象化和明确化,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有机融合构成了完整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科学精神是指崇尚科学的真理性与技术的效用性,主张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提高图书馆的工作效率;图书馆人文精神是指在图书馆的理论与实践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满足人的需求,实现人的价值,追求人的发展,体现人文关怀,创造美与和谐的图书馆人文宗旨。无科学精神的图书馆精神是没有生机的、愚昧的图书馆精神;而缺乏人文精神的图书馆精神,则是少了人情味的、冰冷的图书馆精神。在当代图书馆发展和建设过程中,应体现出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走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发展之路[51]。图书馆精神的培育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即图书馆精神的确认阶段、图书馆精神的倡导阶段和图书馆精神的深化阶段,这三个阶段是紧密联系、逐步递进的。图书馆精神确认阶段的任务是明确它的名称、内涵及其外延,对图书馆精神进行确认,应在图书馆领导的倡导下,采用上下结合、反复筛选概括的方法,并经过反复征求意见,用简洁、感染力强、催人奋进的文字把图书馆精神表达出来,如“敬业、奉献、参与、协作、竞争”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作为图书馆精神文化的基础,是图书馆人共同拥有的内心态度、意志状况和思想境界的体现,通过简洁而富有哲理的语言概括出群体的精神境界和追求,并以馆训、馆歌及馆徽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
(5)图书馆形象
图书馆形象是读者和社会公众对图书馆及其活动成果予以肯定的综合评价与一般认定,是图书馆文化的综合体现和外在反映,它从整体上体现着图书馆的声望。数字网络环境下,信息竞争和市场竞争正发生着显著变化,局部的信息产品竞争、人才竞争及技术竞争发展到总体性竞争,即产生了信息机构与图书馆之间的形象竞争。良好的图书馆形象须通过加强图书馆的公共关系活动和服务形象的塑造活动来树立,是图书馆文化的外显,也是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形象的外在表现即外部形象,表现在图书馆的建筑设计、馆内布局、馆藏文献数量与特色、服务手段及技术条件等。图书馆形象的内在表现即内部形象,寓于图书馆员的心灵、语言及行为等因素上。图书馆须重视不断地改善物化环境,提高图书馆员的综合素质,以适应读者对信息资源的迫切需要.应改变过去依靠经验和手工的管理方式,逐步走上科学化与现代化管理的发展道路,从过去那种“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上来。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