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41298
  • 作      者:
    胡登全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风险已成为现代社会无法回避的因素。媒介在风险事件中,既能搭建沟通平台、推动社会进步,又能掀起滔天巨浪、威胁国家社会安危。鉴于媒介的重要作用,对风险传播的关注与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的热点。如何把握风险传播,从什么角度切入,怎样才能捕捉到其规律性,怎样遵从这些规律以有效实现媒介在风险传播中的“社会公器”作用……这些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这也是《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的重点所在。
展开
作者简介
  胡登全(1975-)男,汉族,四川德阳人。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美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重庆市广电集团节目评审组专家。主要从事文化与传媒研究,近年来主持省部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多项,参编“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传媒文化与媒介影响》,在《文艺理论与批评》、《当代传播》、《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西南大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探索与争鸣》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全球风险社会,媒介是风险治理的一个关键要素。如何认识风险的客观性和建构性,如何洞悉风险传播的生产规律,如何把握受众的风险感知特点,如何从中国社会、媒介实践和受众心理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媒介在风险复合治理中的作用,是胡登全这本《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的重点所在。
  《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以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为切入点,首次提出风险传播场这一概念,并从自主极和他律极出发,对场域的生产机制进行深入剖析。为此,在研究方法上,实现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文化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领域的融合,定量分析与定性研究的结合,历史研究和文献研究的并重。在研究中,借用和改造了休梅克的把关层次理论,分析了自主极和他律极的不同资本的生产力在场域的不同时空中的变化过程,论述了风险传播场的动态性和半自主性。针对国内风险传播的定量研究少、风险感知调查薄弱、实证研究往往仅限于某单个案例的情况,进行了两项实证研究:第一,1200名受众的风险感知与媒介使用的调查;第二,1095名媒介人员的风险传播素质的调查。在此基础上,以媒介为出发点,构建了风险复合治理框架,提出了政府、组织、媒介、个体等风险治理单元在常态和异态环境下的不同策略。
展开
精彩书摘
  《风险传播的场域研究》:
  第一层次是社会制度(包括主体意识形态、经济体系、文化、社会控制方式等),它是新闻媒介根植的土壤,对新闻内容的影响是最根本的。不同社会制度对传播内容的影响,难以相互衡量和比较。这种影响表现在经济方面,是一个国家与另外一个国家的贸易交易额大小,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该国对其报道量的多寡;这种影响表现在政治方面,则是各国根据各自的国家安全需要而进行的新闻审查。
  第二层次是社会机构(也包括其他新闻媒介)。这些机构又可分为三大类,一类是新闻源方面的,比如利益集团、公共关系公司和其他媒介;一类是收入源方面的,比如广告商、受众消费;一类是技术进步方面的,例如各种生产最新传播科技手段的公司。
  第三层次是新闻机构。它对传播内容的影响包括五个方面:第一,所有权(联营、独营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第二是媒介自身的大小、结构和分工情况的影响力;第三是媒介存在的目的(为了经济目的、为了意识形态等)影响内容;第四是内部的某些政策或观念偏向影响着媒介内容;最后是媒介的效益压力大小与媒介管理人员对内容的影响。
  第四层次是新闻工作的日常工作方式以及习惯了的规则,包括专类新闻专门报道的体系、常用的公关渠道、对官方信息源的依赖,以及习惯性的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等等,该层次对传播内容保持着无形而持久的影响力。
  第五层次是新闻工作者的内在素质。它包括个人背景、工作背景、性别、种族、教养、经历、价值观和政治宗教信仰、职业道德、角色定位,等等。这些素质在具体的内容上会有所反映,但传播的整体内容已经被其他四个层次,特别是制度层次所决定了,因此该层次的影响力是最小的。
  第三节  场视域下风险传播的生产研究
  一  场域理论:媒介生产研究的新范式
  以休梅克为代表的把关研究,强调了社会制度、社会机构、新闻机构、新闻工作惯例和个体素质5个层面的把关机制,并认为在实际中这5个层次的作用是递减的。尽管休梅克较为深入地说明了媒介信息的生产机制,但是休梅克的把关理论也有待进一步发展:
  第一,休梅克的金字塔理论更多偏于静态描述。从实际考察,个人、组织、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种力量对信息的把关在不同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而这些把关者的影响力的变化没有得到进一步阐述。如果要整体打量媒介的生产动态,应将这些把关元素置于媒介的不同阶段进行分析。
  第二,休梅克金字塔模式对受众的把关作用重视不够。现代受众的角色不仅是市场、商品、消费者,也是媒介信息和意义的生产者。文学理论上接受美学强调的“读者中心论”、“读者反映批评”提出的“阐释共同体”,传播学上霍尔的编码/解码模式以及莫利民族志对该模式的检验、费斯克的两种经济学说都证明了受众在媒介信息流通中的意义生产者角色。
  第三,休梅克着重阐述了媒介如何被生产,即如何“被结构”的原理,但是对它的“结构”作用重视不够。根据辩证的观点,事物发展都是相互影响的。在媒介化生存的今天,媒介是现代社会强有力的公共平台,必然对其他社会力量或组织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即媒介也具有“结构”的功效。这已经在社会实践中得到了广泛而有效的检验。也就是说,媒介信息既是被他者结构的产物,信息一旦得到有效传播,也是结构他者的施动者。
  这些不足,在和休梅克理论有共通点的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的新闻场域理论中得到了完善和丰富。如果说休梅克提供了剖析媒介生产的具体方式,布尔迪厄则从更为宏观和动态的角度提出了洞悉媒介生产的思路。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问题的缘起
第二节 认识现代风险
第三节 认识风险传播场

第一章 场视域下的风险传播:以媒介的生产研究为起点
第一节 从媒介的效果研究到生产研究
第二节 媒介的生产研究
第三节 场视域下风险传播的生产研究

第二章 自主极特征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一节 媒介人员个体特征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二节 信源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三节 新闻价值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四节 媒介议程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三章 他律极特征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一节 政治特征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二节 经济特征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三节 文化特征与风险传播的生产

第四章 受众的风险感知与媒介使用的调查研究
第一节 调查背景、目的及基本情况
第二节 调查结果及分析
第三节 调查结论

第五章 风险传播的策略研究
第一节 长效策略之一:优化政府的“他律”效率
第二节 长效策略之二:提高媒介风险传播引导力
第三节 应急策略之一:“事实——真相”的传播路径
第四节 应急策略之二:“文化——仪式”的传播路径
第五节 应急策略之三:“情感——人本主义”的传播路径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主题词索引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