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怎么找选题,我用大半年时间都在头痛这个问题。上千家上市公司,不计其数得的公告,如同无头苍蝇,完全找不到方向。
第次蜕变是被派到河北曹妃甸工业区调查中粮屯河的精炼糖项目。第一次出差,真正体会到调查记者的艰辛。
曹妃甸工业区,渤海里的一座小岛,岛上居民习惯把这里熟悉的地片儿称作为“加”,零加、一加、二加……每加相差一公里。
由于地处偏远,很难找到住宿,所以三天时间里,我每天来回于曹妃甸工业区和唐山市。每天吃早饭时都多买一个饼,装在书包里,当做午饭。
我跑了两天,包了两辆车,一遍一遍地打听,在土路上一遍一遍地折返,几近晕车状态,连出租车司机都劝我放弃,我仍然坚持,终于找到目的地。
我开始渐渐懂得,从哪些途径,可以看清楚一个公司,了解透一个项目。
接下来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到通化调查通化金马毒胶囊事件,在门口苦守3天未能入门,截稿前5小时终于接到董秘电话,真心体会到什么叫柳暗花明;在长春调查长春高新艾滋病疫苗项目,在多方拒绝采访的情况下,执着地用蹲守的方法等到项目负责人。
第二个蜕变,是2012年5月,带我入门的师傅任家河离开,我大哭一场。还没有习惯离别的我有点不知所措,这也意味着我要独立承担一个条线,不会再遇到问题时可以转头向救星求助。
也就那时开始,我觉得我开始真正成长。那时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无论几篇稿子,周三前必须完成全部采访,周五中午前交稿!采访无论是否事先联系好,只要到现场肯定有收获。几个月下来,我的体重径直掉到95斤。
那个时候,我的重心开始偏向券商。经纪业务、投行、资管、自营,这些以前偶有涉及,但又浮于表面。
成熟一点的我很明白,做机构,最重要的就是资源。
每接触一个新的领域,就如同再接受一次炼狱般洗礼。没有资源,我只能不停地参加各种活动,疯狂交换名片,然后一个个发短信约见面、求指点。连睡觉时我都会琢磨,什么样的交流方式,才能让别人不拒绝我,直到接受我。
我曾经不只一次在晓萌姐面前怀疑自己“我什么时候才能涅檠?”她总是很有耐心地安慰我别着急,并在适当的时候告诉我:你的问题就是不够自信。
我承认,我有女汉子的外在,但却缺乏一颗强大的内心。于是,我经常用“京城名记”来鼓励自己,用“美貌”来麻醉自己,游走于圈子与圈子之间,也渐渐有了我的圈子。
五
第三次蜕变,我感谢罗老师,给我指出了入口。之前报纸极少涉及关于证监会的报道,罗老师问我:小蕾,你有没有野心。
接下来四五个月的时间,每周一篇,就连休假的时候都没有间断。从交材料、见面会到发审会,再到后面的复盘IPO财富核查,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需要像制作电影一样要形成一个个片段。
有好几次,我引以为豪的韧劲差点被击溃,我惧怕每周重复给几个采访对象打电话,小心翼翼地琢磨着他们的态度,也曾被他们不耐烦的回复折磨得失眠。
《紧急14天:独家复盘首批IPO现场检查全过程》,在我看来,这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怎么会有企业,愿意跟记者分享被检查的过程呢7二十几个电话,5封邮件,无任何收获。
又是一次绝处逢生。截稿前一天下午6点,公司的一封邮件、一个电话解答了我所有的疑问。
要真心感谢那些尊重记者的人们。
从家河走后,直到现在,已经有3名同事相继离开。我渐渐学会怎么面对这种离别。有时候自己难免也会想,能否打破两年魔咒,还能坚持做下去?
但后来我发现,这个地方有种魔力,让你又爱又恨,不能自拔。它的魔力在于,总能给你一次次突破自己,创造奇迹的机会。
最后,我想对自己说,继续做记者,坚持做记者,接受下一个两年的考验。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