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视不是疯人院:高长力广播电视评论杂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4371751
  • 作      者:
    高长力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电视不是疯人院:高长力广播电视评论杂文集》汇编了作者近两年来在《中国广播影视》等杂志上发表的杂文近60篇。如当时正值“限娱令”出台,引发了业内关注和讨论,网上以及平面媒体有些误解误读,作者通过自己多年从业经验,针对广播电视节目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和评论,阐述自己的新观点。
展开
精彩书摘
  《电视不是疯人院:高长力广播电视评论杂文集》:
  
  记得看过一部美国电影《无名英雄》,是宣传美国式好人好事的,讲的是一场空难中一个男人冲进火海救出几十人,之后默然离去,只在镜头中留下一个模糊的背影,于是各大媒体开始全城寻找这位无名英雄,这竟然也能编成一部引人人胜的电影。当然,按照好莱坞模式编出的故事,男主人公是个救人时动机不纯的小偷,而别人又冒充他骗取了百万奖金,最后真假英雄见面,良心忏悔,英雄互救。有评论说这表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哲理,反映了人性善恶的复杂。不管怎样,可以看出,寻找英雄是美国媒体最愿意追逐的主题。
  我国媒体已经学会了这种宣传手法,这两年寻找英雄题材的报道多起来了。兰州最近就掀起一场寻找“最美路人’的媒体行动,全城搜索“留下千元救命钱”的那位最美妇女。前两年在学雷锋日的宣传中,北京新闻广播独辟蹊径,组织了一场“寻找身边的雷锋”活动,派出几组记者帮助受助群众寻找恩人,每条线索的寻找过程都跟电影一样,一波三折,跌宕起伏,一会儿老线索断了,一会儿又发现新线索,寻找过程的现场音响像电影录音剪辑,被找到的人话语往往十分朴实,如一个救人的出租司机说“别的司机遇到这种情况也会这样做,这是做人最起码的”。恰恰是这种话语闪耀着人性的光芒,让人感动。
  我们身边的好人好事不可谓不多,媒体对好人好事的报道不可谓不多,但为什么我们感受不到,感动不了?回想一下前些年我们的好人好事典型报道,往往事发多时甚至当事人都成了烈士才得到关注和表彰,于是有人负责帮助总结事迹,有人负责辅导演讲技巧。总结报告会虽然也感人。但称不上有多少新闻性和吸引力,因为直接一步直入主题,直接是高山仰止的结论,直接高潮,没有过程。
  ……
展开
目录
电视不是疯人院
让科学流行起来
一朵美丽的雪绒花
《新闻联播》“变脸”的启示
让创新创优助飞中国电视
电视人应有一点人文关怀
非为相亲而来——新一轮电视相亲节目热的冷思考
“打哪指哪”与“客里空”
让上星频道回归公益
在同质化与差异化的十字路口
美国历史与中国舌尖
给生活增添些暖色调
可否舍弃这样的新闻
天天都过愚人节
过程比结论更重要
公益节目不应成为要饭的场所
政府应学开超市
跳水节目招惹谁了
要产量还是要质量
动画片要导人为善
怎样是为孩子好
每个中国人的梦
春晚不再担心错过
新刑诉法实施,你准备好了吗?
“你幸福吗”,一次积极心理学的媒体实验
国家安全广电有责
做负责任和高效的政府
今天你3D了吗
媒体要有理性精神
中国电视迎来大片时代
广播电视道歉更正制度正在形成
“舌尖”打破的迷信
升级梦想
我是谁
有一种缺德叫——我们离群众有多远
赶走“闯进客厅的猪”
如何坚持“走转改”
用哪只手?
“波兹曼咒语”不要显灵
历史剧不要成为刘谦的魔镜
“走转改”:新闻传播规律的回归
劝和还是劝离?
广播电视应发挥“破窗效应”
“中国之声”的小故事大道理
2012年广播电视节目回顾与思考
广播电视节目向何处去
广电节目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的政策引导
我国亟待健全广播电视播后监管机制
动画片的美好时代
中国纪录片大有可为
中国广播杂志采访问答
转折跨越中的中国广播电视节目
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研究
关于广播电视宣传管理创新的思考
需求与引领:传媒生态与监管服务之变——2014年《现代传播》年度对话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