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文化品牌评估报告》:
(二)基金投资和退出
与爆发式的文化产业基金募集状况相比,投资和退出逊色许多。一方面国内文化产业企业整体不成熟,具备投资潜力的企业数量有限,另外企业文化创意不足,产品生命力较短,企业盈利模式不够清晰,也使得国内文化产业基金与可投项目之间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部分基金因从企业层面投资退出渠道受限只能退而求其次,转投个别明星项目以获得回报。
2007-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基金共发生92起投资案例,累计投资规模55.3亿元,其中2010年投资案例数量和规模均为最高值,分别为31例、36.94亿元。2013年披露15例,投资规模为9.5亿元,相比2012年有所回升。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影视音乐、文艺演出、旅游地产以及网游。
在现有的文化产业基金投资案例中,仅有1例IPO退出和2例并购退出。另外,单个项目的退出通常以项目结束作为结点,根据投资时签订的保底协议或按出资额度进行利润分配等方式对项目进行结算,故公开渠道难以获得回报情况。其中,宋城股份A股上市,东方星空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基金实现IPO退出;京西风光旅游5.66亿元收购时尚之旅酒店全部股权,天津华胜旅业股权投资合伙企业基金实现并购退出;浙江嘉瑞联合新材料认购华数传媒股份,新干线投资旗下星空创业基金实现并购退出。
(三)私募基金特点
就产业基金组织形式而言,主要分为有限合伙制、公司制和契约制(信托制)3种,目前国内已成立的103支文化产业基金中,有89支基金采用有限合伙人制,13支采用公司制,仅1支采用契约制。
而103支文化产业基金的LP中有64.08%来自企业投资者,政府主导参与(包括引导基金)的份额为16.5%,VC/PE投资机构投资者为11.65%,金融系LP群体为7.76%。大型产业资本和政府是中国文化产业基金的主要出资人。四、文化产业银行信贷自2009年国务院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开始,特别是2010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出台《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后,文化金融工作实现了快速发展,目前银行信贷已经成为文化产业融资的主要途径。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估算,截至2013年年底,全国文化产业长期贷款余额在1500亿元左右。全国性商业银行文化信贷产品趋于成熟,价值开始凸显。信贷(抵)质押主要围绕无形资产与收益权等形式展开,重点投向了广播影视领域中的传统大中型国有企业及民营龙头企业,新闻出版行业和文化旅游业受到重点关注,新型文化业态的个别企业获得信贷支持。但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信贷整体规模偏小,贷款余额占比仅在0.2%上下,文化金融信贷产品不够丰富,中小文化企业投贷依旧不足。
(一)银行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状况
部行合作机制已经建立。文化部先后与中国进出口行、国家开发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10家银行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各合作银行机构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信贷力度,为各类文化企业、文化产业项目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
银行机构文化信贷产品逐渐成型。北京银行的“创意贷”文化创意贷款系列产品、华夏银行北京分行的“文创贷”系列产品、交通银行的“展业通”文化系列产品、中国工商银行的“融慧贷”、中国建设银行的“文化悦民”等产品方案逐渐成型,成为所属银行在文化金融领域的创新点。
文化企业信贷一体化服务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文化金融特色支行/专营机构正在成为各大商业银行服务文化企业的重要载体,为文化企业量身定做“专门化十特色化”服务,并开始涉足文化产业相关基金的设立,发行中小文化企业集合票据业务。
(二)银行业文化信贷产品与模式
全国性商业银行文化信贷产品趋于成熟,价值开始凸显。总体看,银行金融机构普遍都能为文化企业提供信贷及相关配套服务,但大部分银行金融机构只是将文创信贷作为传统业务形态的延伸。主要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所推出的文创信贷产品,逐渐趋于成熟,市场价值开始凸显,业务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文化产业发达地区,部分地区性城市商业银行(如北京银行、上海银行、南京银行、杭州银行、江苏银行等)也实现了业务突破。
信贷(抵)质押形式上,主要围绕无形资产与收益权等展开。银行机构主要从企业所属动产和能够体现其收益能力的有效凭证设计金融产品,包括知识产权、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版权等无形资产和收账款、未来收益权、门票收入、租金收入、运营收入或其他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部分信贷产品将企业法人连带责任与信用评级计入。
(三)银行业投资文化产业的重点领域
广播影视最热门,传统大中型国有企业和民营龙头企业受青睐。广播影视行业成为银行投资主流,投资集中在大型影视集团或公司。从公司层面看,目前影视行业上市公司在上市前都获得了银行不同程度的授信贷款,银行贷款在影视公司的发展上,起了一定的助跑作用。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