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转型与反思:徜徉海派文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7112414
  • 作      者:
    管志华著
  • 出 版 社 :
    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转型期论生态研究丛书·转型与反思:徜徉海派文化》是作者阐述海派人文精神的纪实随笔,对海派的历史文化、城市演变、生活习俗及精神迁徙进行独到观察,分析上海及周边文化领域或凸显或隐蔽的生活形态,对社会转型时期相互交织、陆续浮现的各种文化、理念、思潮作了剖析,讴歌坚守理想信念、激发爱国情怀、担当诚信道义、传递正能量的社会人物。
展开
作者简介
  管志华(又名子华),汉族,江苏无锡人,1951年生,毕业于华东师大中文系、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供职于《人民日报》,中国作协、上海作协会员,上海市退离休高级专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从事新闻工作30余年。出版著作有:《世纪传真》、《人间聚散》、《上海时光隧道》、《放歌春天》、《掌灯书话》、《中国报纸副刊学》(与姚福申合著)、《行走天下》、《走过那山,蹚过这河》、《转型与使命:海上文化散论》等。
  特约编辑《知识与存在》、《新时期中国立法反思》、《欧洲一体化的政治分析》、《城市的文脉》、《天主实义与中国学统》、《宗教与历史》、《中国的体育电视化生存》等30部学术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转型期论生态研究丛书·转型与反思:徜徉海派文化》全书分为三辑:第一辑《当代上海的故事》,用实录方式歌颂在物欲横流、人文精神匮乏的当下,仍有奉献社会、在改革交锋中透发道义之光的人物,其聚焦集合将成为引领思想文化领域耀眼的光芒,其人文精神的光明将照射中国转型期人们的心灵;第二辑《长江三角洲印象》,叙述作者亲眼所见江浙各地正在改善的自然、社会文化生态建设,阐明只有坚持改革才能揭示与克服矛盾,人文精神坚守才有真实空间;第三辑《社会生态沉思录》,议论抨击世俗社会的某些不良风气,揭示平衡和完善社会精神结构的重要性。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二位当属于光远。作为后学,邓伟志说道:“我在学术上无法同于老相比,可是,我在学术上同于老又有些相像之处。在我的学术生涯中,受于老的影响太大了。”欲问“影响”何处?即“抓住真理,所向披靡”、“勤奋好学,笔耕不辍”。邓伟志举出一例:于光远“嗜书如命”,为了借一本书读读,费尽心机。他读书破万卷,是标准的“采了百花再酿蜜”。在他身上读与写的比例是百比一、千比一。邓伟志说,从他的“读写比”始知什么叫理论深度和高度。深度不是自吹的,只有把头埋在书堆里,才能深;高度也不是捧出来的,只能是站在一位又一位学术高人的肩上,做到像杂技的“叠罗汉”那样,才能高。
  至于第三位,邓伟志说就是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后任安徽省委书记的曾希圣,他的特点是“敢说真话”,“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那年,邓伟志他们跟随曾希圣到奉贤县胡桥公社孙桥大队搞“四清”,曾希圣化名“余勉”,公开身份是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在孙桥,“余教授”和司机两人住在两间加起来不超过20平方米的茅屋里。可是,白天在屋里找不到他;晚上,屋里又常常坐满了人。不管刮风下雨,他都喜欢往外跑。孙桥大队共有15个生产队,男女老少都认识“余教授”。按照上级吩咐,“余教授”出去要有人陪同、照顾。但“余教授”很喜欢甩掉陪同人员单独走出去,看饲养场、电灌站、自留地,找干部、社员谈话。当警卫员向他提意见时,他笑着回答:“到了孙桥,你们都是工作队员……”他单独跑生产队,可以说是“随机抽样”,他说:“不要以为住到了队里就是深入了。深入是过程,是学问。”说起来,邓伟志有过亲身经历:邓伟志有段时间兼任他的誊写员,一次曾希圣要他写阶级阶层状况的调查报告,邓伟志写了交曾希圣修改。曾希圣修改后,邓伟志再誊写清楚。正誊时,一位复旦大学的女队员来大队部送材料。她问邓伟志在干什么,邓伟志说誊写曾老的修改稿。她问:“曾老的文字水平怎么样?”邓伟志自不量力地给她吹开了:“这份报告中,‘曾中有邓,邓中有曾’,我已誊得差不多了。你能有本事看出哪些是我写的,哪些是曾老加上去的吗?”她接过去辨别,不一会,她指着其中一句说:“这一句很深刻,你写不出。”邓伟志凑过去一看,果然是曾希圣写的:“这是辩证法加给我们的困难。”邓伟志想,这般富有哲理的句子,确实不是我邓某这号人所能写得出的。在理解了这句话的分量后,几十年来,邓伟志不知把曾希圣的这一警句引用过多少次!
  “学术之路并非是平坦大道”
  邓伟志是我国第三代社会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持续几十年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问题进行不懈而深入的研究。若要划分的话,邓伟志的学术生涯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960年至1976年前后,是他研究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阶段,以自然科学为主;1976年前后至20世纪末,主要从事家庭社会学、妇女学和知识社会学的研究;2000年至今,主要集中在政治社会学领域。不过,邓伟志说:“在社会学上,我不是科班出身,社会学下有170多个分支学科,我只不过进了两三个分支的边门”;他冷静而幽默地评价自己,若把22卷的全集各卷加在一起,“其总和还够不上社会学分支学科数的一个零头。媒体上称我‘社会学家’,我实不敢当,充其量我是‘家’字下面那个‘豕’身上的一根毛。”这并非自谦,20世纪60年代,邓伟志学的是政治经济学,他的学术理想是按前辈学者、领导的培养目标当一名“冲锋枪”式的杂家,但“文革”的爆发,改变了邓伟志的人生命运,准确地说,这场“革命”,使邓伟志经受困惑、磨难、厄运,更多地学会独立思考、敏锐观察,出现“遵命文学”转向“自觉文学”的人生拐点,也决定了他的学术之路不是一条平坦大道,而是充满荆棘的崎岖山路。
  ……
展开
目录
代序 弱势者的空间——以上海为例
一 当代上海的故事
邓伟志:赤子之心,星斗其文
印海蓉:闪过音像,留下岁月
颜文棵:一代油画艺术宗师
徐纯中:中国心,绘画缘
黄连萍:篆刻不灭,书法永存
俞卓伟:俯首甘为孺子牛
陈国良:中国造币机械专家的情怀
阳虹:从高端制造到高端创造
建筑的风雅颂
东方葵园畅想
商榻的原生态、田山歌及阿婆茶
蛇年
城市流变与精神迁徙
上海人
附录:海派中医的形成及其特征/严世芸

二 长江三角洲印象
巴城:蟹为天下第一鲜
知味震泽
故乡琐忆
梵宫的世界
让太湖重现碧浪美景
擦亮蒙垢的“太湖明珠”
为有清水源头来
安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三社会生态沉思录
“五饵术”
“治国”与“烹鲜”
为政的仁与容
精神缺钙
剖析“裸官”
……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