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粮食流通现代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98135
  • 作      者:
    王元慧,徐从才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流通现代化》从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出发,借鉴发达国家粮食流通发展经验,以江苏省为例,从粮食流通效率、粮食流通组织、粮食流通方式和粮食安全保障四个方面构建了该省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对该省流通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定,描述了该省粮食流通现代化进程全貌及发展全过程。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流通现代化》不仅对加快江苏粮食流通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构建全国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以及测定全国流通业现代化水平也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流通现代化》:
  二、构建思路
  对于粮食流通基本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检索发现国内外并没有相应研究成果,我们依据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内涵和粮食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所遵循的原则,来构建粮食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
  1.构建目标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目标,不是罗列出影响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的若干因素或指标,而是建立一个科学的、可操作的评价粮食流通现代化的指标体系,能够为全面描述和综合评价江苏省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的程度、进程提供必要的尺度。该指标体系本身不仅要体现在对粮食流通现代化程度的测定与衡量上.更要体现在为粮食流通现代化提供具有指导意义的趋势分析上。因此,该指标体系构建研究不属于理论经济研究的范畴,而属于应用经济研究的范畴。
  2.构建步骤
  粮食流通就是粮食商品在流通领域中所体现的经济关系的总和或者是粮食商品从生产者转移到消费者手中的过程。因此,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不能简单地从现有评价粮食企业经济效益指标的筛选人手,而应该从分析粮食流通现代化的构成要素人手,特别是要分析粮食流通及其行业的构成要素。
  《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流通现代化》从粮食流通现代化的构成要素出发,选择相对应的评价指标,每一个或几个评价指标应该反映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首先罗列出尽可能详细的65个初始二级评价指标。然后,经过反复论证,征求不同专家的意见,《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流通现代化》对最初设计的指标体系进行了修正和简化:①对部分缺乏直接逻辑关系的指标进行了删减;②对部分关联程度较高的指标进行了归并;③对与流通现代化关联程度比较低的指标进行了概括,合并为综合指标;④对所有指标进行了重新归类,调整了指标之间的从属关系,设计出了具有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的指标体系。这些指标有助丁从各个角度、侧面、层次来反映江苏省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的整体水平。接着,通过专家评判和比较分析的方法确定每一个指标的权重,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还要确定每一个指标的现代化标准,没有此标准就不能称为粮食流通现代化的评价体系,而只能算作是粮食流通发展的评价体系。
  3.指标体系的结构安排
  粮食流通现代化是一个具有多维的概念,对其进行测度和评价离不开指标体系的遴选,粮食流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分别是粮食流通效率、粮食流通组织、粮食流通方式和粮食安全保障。其中,粮食流通效率是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粮食流通组织和粮食流通方式是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关键支撑,而粮食安全保障是实现粮食流通现代化的终极日标。
  粮食流通效率是判断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的基础性指标。粮食流通效率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也将随之上升。粮食流通效率是一个综合指标,包含了规模效率、产出效率和成本效率,与《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研究丛书:粮食流通现代化》中的粮食流通总量、粮食流通产出效率、粮食物流成本3个二级指标分别对应。第一,粮食流通规模不仅是衡量粮食流通效率的最基础指标,也是构成粮食流通现代化其他评价指标的基础。原因有二:一是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平衡区各自的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只有在较大的粮食流通规模的前提下,各地区的粮食安全才有保障;二是粮食流通基础设施投资具有一定程度的自然垄断特征,只有在较大的粮食流通规模的前提下才能保证投资收益,从而促进投资激励。第二,粮食流通产出效率是衡量粮食流通效率的核心标志,反映的是能否以最少的投入来获取最高的效益;显然,粮食流通投入产出效率越高,粮食流通效率也就越高。第三,粮食物流成本越低,粮食流通效率就越高;而粮食物流成本的降低离不开高效的粮食物流配送体系,这是衡量粮食流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提高粮食流通现代化发展水平有重要的影响。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宏观背景
二、产业背景
三、区域背景
第二节 研究目的
一、破除制约粮食流通业发展的错误观念
二、促进江苏省粮食流通业现代化发展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本书结构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法
二、访谈法
三、数理统计法
四、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五、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

第二章 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内涵与本质
第一节 相关概念与理论
一、现代化的概念
二、经典现代化理论
三、后现代化理论
第二节 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内涵
一、粮食流通范畴
二、粮食流通现代化的内涵
三、粮食流通现代化的特征
第三节 粮食流通现代化的作用与意义
一、促进粮食生产
二、提高粮食流通效率
三、降低粮食流通成本
四、增加粮食流通效益
五、保障粮食安全

第三章 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一节 流通现代化评价的研究回顾
一、流通现代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二、商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三、农产品流通现代化评价的指标体系
四、简短的评述
第二节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评价
指标体系构建
一、基本原则
二、构建思路
三、指标体系的内容
四、粮食流通现代化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第三节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指标
体系的权重设定
一、权重确定方法
二、德尔菲法(Delphi)的基本介绍
三、基于德尔菲法的主观权重确定

第四章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的测定——以江苏省为例
第一节 粮食流通业现代化水平测评方法
一、基本原理
二、基本步骤
三、综合指数的计算方法
四、粮食流通业现代化评价标准
第二节 数据来源与处理
一、数据来源
二、数据处理方法
第三节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水平的实证分析
一、测定结果
二、总体发展评价比较分析
三、一级指标层面比较分析
第四节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面临的制约因素
一、企业经营水平有待提升
二、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拓展
三、粮食流通业重视不够
四、经济发展不平衡

第五章 主要发达国家粮食流通政策演变及其启示
第一节 美国
一、美国粮食流通体制沿革
二、美国粮食流通的特点
第二节 日本
一、日本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历程
二、日本粮食流通的特点
第三节 欧盟
一、欧盟粮食流通政策的演变
二、欧盟粮食流通的特点
第四节 几点启示
一、规模化的粮食流通组织
二、对粮食流通采取有效的管理和调控措施
三、完善的各类农业合作组织
四、健全的法律体系

第六章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发展的目标与思路——以江苏省为例
第一节 发展要求
一、实现“两个率先”的要求
二、保障粮食安全的要求
三、粮食流通业自身的发展要求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二、阶段性目标
第三节 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第七章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方案——以江苏省为例
第一节 确立三大战略
一、转型升级战略
二、创新驱动战略
三、产业融合战略
第二节 建成四大体系
一、粮食产业体系
二、粮食市场体系
三、粮食储各体系
四、粮食监管体系
第三节 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保供稳价”工程,增强粮食宏观调控能力
二、实施“转型升级”工程,推动粮食大省向粮食强省转变
三、实施“数字粮食”工程,加快粮食流通科技进步
四、实施“法治粮食”工程,提升粮食行政管理水平
五、实施“人才兴粮”工程,夯实粮食事业发展支撑
第四节 粮食流通业基本现代化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完善投资机制
三、整合政策资源
四、依托科技优势
五、推进依法行政
六、加快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