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87474
  • 作      者:
    何忠伟[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研究》以北京地区为立足点,利用北京的各种优势资源,结合北京的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农业品牌的研究。本文就北京创建农业品牌的意义、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的优势条件、理论支撑和经营策略展开理论研究,并以13个区县的农业品牌建设作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强化领导、健全机制、加大投入、坚持科技创新、采用“标准和绿色”、利用广告、传媒等手段打造以及加大政府支持力度。本书可以作为农业经济管理专业的教学研究用书,也为其他地区开展农业品牌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三、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的优势条件
  (一)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
  特色农产品应当具备“名、特、优、新、稀”的特色,这些特色既有先天具有的比较优势,也有后天形成的竞争优势。北京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将特色农产品从总体上分成了主导特色农产品和名优特色农产品两大类:主导特色农产品是在本乡镇起主导作用的特色农产品,它需要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在农业生产中所占比重较大,产品产值在本乡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位居前5名,具备“名、特、优、新、稀”特色中的一种;名优特色农产品是具备科技含量高、单位产品价值高和产品知名度高等特点的“名、特、优、新、稀”农产品。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主导特色农产品除了特色之外,更强调规模,强调这一农产品在其所在的区域范围内形成的经济影响,而名优特色农产品则更加注重单个产品的品质及价值。
  1.北京市特色农产品的现状2006年,北京市以乡镇为起点上报的主导特色农产品共有102个,产值达771897.1万元。收入排前10位的产品分别是猪、鸡、鲜牛奶、桃、黄玉米、鸭、鸡蛋、红富士苹果、番茄和西瓜。这10类主导特色农产品的产品收入占整个主导特色农产品收入的68.89%。以村为起点统计,北京市2006年的名优特色农产品共146个,产品收入为91306.8万元。收入排前10位的产品分别是红富士苹果、柴鸡蛋、观赏鱼、桃、四季豆、鸡、牛肉、板栗、鸭和西瓜。这10类名优特色农产品的产品收入占整个名优特色农产品收入的52.37%。
  2.北京市特色农产品的具体分类按照农产品具体分类标准,可以将北京市现有特色农产品分为粮油、蔬菜、果品、畜禽及其产品、水产、观赏性动植物和其他农副产品7类。
  (1)粮油。粮油是对谷类、豆类、油料及其初加_丁品的统称。北京市粮油类主导特色农产品有12种,名优特色农产品有7种,其中有5种产品是主导和名优共有的.分别是混合玉米、甘薯、粳稻、黄玉米和花生。主导特色农产品中产品收入最高、涉及面最广的是黄玉米,其年产量达到2.98亿千克.在粮油类主导特色农产品中产量最高。名优特色农产品中,混合玉米和甘薯产品收入高、产量大,已成为主导农产品;但是,单位价值高、更能体现名优特色的则是小麦籽种“轮选987”和粳稻。
  (2)蔬菜。在2011年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特色农产品调查中,有21种蔬菜被列为主导特色农产品,25种被列为名优特色农产品。其中,番茄、四季豆、黄瓜、芥蓝、西蓝花、生菜、平菇、西葫芦、巷道蘑菇和杏鲍菇10种名优特色农产品已发展成为当地的主导特色农产品。在主导特色农产品中,番茄的产品收入最高,达到25003.26万元,同时产量也是蔬菜类中最高的,达到1.58亿千克。在名优特色农产品中,产品收入最高的四季豆同样也是产量最高的。蔬菜类名优特色农产品的整体价格要比主导特色农产品高出1倍多,这体现出了名优特色农产品的价值特点和优势。
  (3)果品。果品可分为鲜果、干果、瓜类以及它们的制品4大类,鲜果是果品中最多和最重要的一类。在这次特色农产品调查中,果品产品数量是最多的,包含32种主导特色农产品和53种名优特色农产品,其中既是主导又是名优的产品有30种。果品中的红富士苹果、桃和西瓜在主导和名优特色农产品中,都具有产量高和产品收入多的特点,主导特色农产品中桃和西瓜的产量都超过了2亿千克。在单位产品产值方面,两者差别不大,名优特色农产品略高。
  ……
展开
目录
  一、农业品牌概述 
  (一)农业品牌的概念 
  (二)农业品牌的内涵 

  二、北京创建农业品牌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农业价值,增加产品市场竞争力
  (二)有助于促进农业组织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三)借助品牌的辐射效应,有助于农业产业升级
  (四)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三、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的优势条件 
  (一)特色农产品资源丰富 
  (二)特色郊区旅游资源丰富 
  (三)显著的地理区位优势 
  (四)广阔的市场前景  
  (五)当前北京农业品牌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的理论支撑 
  (一)规模经济效应理论 
  (二)生产要素配置理论 
  (三)外部性理论 
  (四)信息不对称理论 
  (五)顾客让渡价值理论 

  五、农业品牌经营策略 
  (一)农业品牌经营的主要步骤 
  (二)农业品牌的命名 
  (三)农业品牌的推广 

  六、北京区县农业品牌建设 
  (一)“大兴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案例分析 
  (二)“海淀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案例分析 
  (三)“房山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案例分析 
  (四)“门头沟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案例分析 
  (五)“丰台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案例分析 
  (六)顺义区的品牌建设案例分析 
  (七)通州区农产品品牌案例分析 
  (八)怀柔区农产品品牌案例分析 
  (九)朝阳区农产品品牌案例分析 
  (十)“平谷鲜桃”区域品牌的品牌化建设案例分析 
  (十一)延庆有机农业的品牌化建设案例分析 
  (十二)昌平区农业产业品牌分析 
  (十三)密云县农业品牌分析 

  七、北京农业品牌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强化领导,转变观念,增强品牌创建意识 
  (二)健全机制,壮大龙头,夯实农业品牌建设基础 
  (三)加大投入,加强扶持,加快农业品牌创建速度 
  (四)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品牌科技含量 
  (五)用“标准”和“绿色”提升北京农业品牌影响力
  (六)利用广告、传媒等手段进行北京农产品区域品牌打造 
  (七)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