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市化进程中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博弈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05593
  • 作      者:
    冯娟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城市化进程中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博弈研究》以区域范围内的各类村镇主体(农村居民、企业、农村基层自治组织、地方政府)的空间行为为研究对象,在系统诊断各类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基础上,运用博弈理论深入分析各类不良空间行为产生的根源,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公共政策建议,以期改变其博弈规则,从而有效引导和规范各类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空间优化目标。该研究充分发挥人文地理学交叉性和综合性的学科优势,综合运用博弈论、制度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成果为探索我国“两型社会”发展之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实际运作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展开
精彩书摘
  前面我们分析过,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对其就业一居住空间行为模式的选择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其受教育程度越高则其进行就业空问行为选择的能力就越强,其选择机会就会越多。然而,目前农村的普遍现实情况是很多青年人初中毕业之后就开始就业,一方面很多家庭对教育还没有足够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与个体的学习能力有关。因此,对于大批的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居民而言,此时,其就业空间行为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其劳动技能,有一定劳动技能的农村居民更容易在附近的村镇企业或城镇地区获得就业机会,其就业空间选择的活动性将更大。例如,周铺村的服装培训学校为其培养了大批的技术工人,这些具有服装裁剪缝纫技术的农村居民可以自由选择在周铺或仓埠街上的服装厂就业,也可以选择更远距离的就业地点;丛林村的不少男性农村居民也因为具有金属焊接等方面的技艺而较容易在各地找到就业机会。因此,在农村居民普遍接受了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一定的劳动技能或就业技能培训,将增强其空间选择行为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能促使其从传统就业模式向城镇就业模式转变,进而实现其向迁移模式、城市居民转变的城市化过程。
  在我国“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就已明确提出“培养新型农民”的战略任务,并对“加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进行了宏观部署。2006年,新型农民培养工程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当年国家财政安排培训资金l亿元,率先在全国10000个村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订单培训和定向就业培训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培养工程,接受培训的村民累计达到350方人次(陈二厚等,2006)。今后,中央到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强化新型农民培养工程的示范效应,充分调动农村居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切实提高培养实效,增强农村居民的就业空间选择行为能力。
  2)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加速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农村居民的法制、民主观念淡薄,以及维权意识不强等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空间博弈能力,并强化了其弱博弈主体的地位。因此,必须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加速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农村居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包括法制观念、民主观念、居住观念等。
  首先,应加速农村居民法制观念的转变。目前,我国农村居民普遍存在法律知识缺乏、法律观念淡薄等问题。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规定了农村居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然而,农村居民一户多宅的情况却一直较为普遍,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村民仍有一户多宅的情况,说明目前农村居民对于土地国有的法制观念还是相当淡薄的。对此,政府部门应加大法律宣传力度。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宣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权威。同时,也要针对农村交通、通信等条件相对较差,村民居住分散的特点,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使农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既要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也要严格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
展开
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对象及案例区域的选取
1.2.1  研究对象
1.2.2  案例区域的选取
1.3  研究评述
1.3.1  学科研究背景
1.3.2  相关研究现状
1.3.3  综合评述
1.4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2  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基础理论研究
2.1  空间行为决策理论
2.1.1  迁移行为决策及其理论模型
2.1.2  企业区位选择及其理论模型
2.2  空间稀缺性与空间需求
2.2.1  空间稀缺性
2.2.2  空间需求理论
2.2.3  空间需求与空间竞争
2.3  村镇主体空间行为引导与村镇空间优化
2.3.1  村镇空间优化的主要内涵
2.3.2  村镇主体的空间行为及其影响
2.3.3  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引导与调控
2.4  本章小结

3  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
3.1  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模式
3.1.1  农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的分类
3.1.2  农村居民的就业空间行为
3.1.3  农村居民的居住空间行为
3.2  农村居民空间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
3.2.1  制度因素与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
3.2.2  社会经济环境与农村居民的空间行为
3.2.3  农村居民的个体因素与其空间行为
3.3  基于新洲区仓埠街三个村的实证分析
3.3.1  案例村居民空问行为的基本情况分析
3.3.2  案例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的选择
3.3.3  影响农村居民空间行为模式的微观因素
3.4  本章小结

4  村镇企业的空间行为
4.1  村镇企业的空间决策
4.1.1  村镇企业的初始区位决策
4.1.2  村镇企业的空间扩张行为
4.1.3  村镇企业的迁移决策
4.2  村镇企业的空间集聚与分散
4.2.1  村镇企业的空间集聚
4.2.2  村镇企业的分散布局现象
4.2.3  案例区域工业企业分布的实证分析
4.3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外部性分析
4.3.1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外部性特征
4.3.2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正外部性效应
4.3.3  村镇企业空间行为的负外部性效应
4.4  本章小结

5  地方政府的空间行为
5.1  县域行政区划的调整
5.1.1  县域行政区划调整的行政主体
5.1.2  县域行政区划调整的主要表现形式
5.1.3  仓埠街行政区划调整的实证分析
5.2  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布局
5.2.1  村镇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其特性
5.2.2  村镇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对村镇空间的影响
5.2.3  家园建设行动计划与村镇空间优化
……
6  村镇主体空间博弈模型的构建
7  村镇主体空间行为的引导与调控对策
8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