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文库·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治理》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首先,作者围绕研究问题,采访了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高级经理和上市公司董事。然后,作者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投资基金和证券公司的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最后,作者采用案例研究方法,分析了2003年招商银行拟发行百亿可转换债券案例中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基金)已经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不同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同。
《财会文库·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和公司治理》的研究发现表明,中国政府努力发展金融机构投资者(主要是投资基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政策是正确的,并取得了成效。同时,中国政府还应该进一步增强这种治理作用,尤其是发挥证券公司的监督作用。研究结果同时揭示了在考察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区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
随着金融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越来越大,持股比例越来越高,他们作为公司管理人员的监督者的这种作用及其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以往绝大多数有关股东积极主义的研究都是以
经济发达国家(例如美国和英国)为背景的。中国的学术界并没有对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给予足够的关注,多数人认为中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但是,随着中国金
融机构投资者的蓬勃发展,他们逐渐成为积极的股东。我们已经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有关金融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决策制定的报道,所以,有必要重新评价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公司治理
中的作用。
我们采取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在上市公司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具体的研究问题包括:
(1)能够吸引金融机构投资者投资的公司的特征是什么?
(2)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理论作用和实际作用分别是什么?
(3)影响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4)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是什么?
(5)金融机构投资者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他们的作用?
为了回答上述前三个问题,我们采访了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高级经理和上市公司董事。访谈结果表明,经营业绩良好、流通股的比例高、财务报表和年度报告质量好、管理人员素质高、有效的投资者沟通
是吸引金融机构投资者的公司所具备的特征。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多数证券公司是消极投资者,一些积极的投资基金则帮助它们投资的公司进行财务预测、规范公司行为、改善公司业绩。这种有限的公
司治理作用受到许多因素影响,包括股权高度集中、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不成熟的监管环境、利益冲突、财务信息不透明和披露不足,以及金融机构投资者自身代理问题的存在。
为了回答第四个问题,我们以2006—2010年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1654家公司(7009个观察值)为样本,分别分析了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的持股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我们发现:(1
)投资基金对公司业绩有积极影响,会计盈余反过来影响它们的持股比例;(2)证券公司的持股不会显著影响公司业绩。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同。
在回答第五个问题时,我们采用案例研究方法深入分析实际环境中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在招商银行拟发行百亿元可转换债券案例中,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小股东团结起来,采取集体行
动反对招商银行的融资提案,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小股东利益。案例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主要的代理问题是控股股东和小股东的利益冲突,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投资者能够代表小股东,发挥监
督控股股东的作用。同时我们发现,中国其他治理机制的低效率限制了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
总之,中国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尤其是投资基金)已经开始在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不同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不同。这些研究发现表明,中国政府努力发展金融机构投资者(
主要是投资基金)、鼓励他们积极参与上市公司公司治理的政策是正确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中国政府还需要继续努力,进一步增强这种治理作用,尤其是发挥证券公司的监督作用。研究结果
同时强调了在分析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时,区分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的重要性。
本书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区别于以往以美国和英国等发达经济国家为背景展开的研究,本书分析了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丰富了公司治理的文献,尤其是金融机构投资者
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的文献。第二,本书关注具体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即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而不是一般意义的法人投资者。本书还在研究中区分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投资者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第三,本书采用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金融机构投资者在中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我们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这些结果相互印证,从而更加全面、可
靠。第四,本书分别以金融机构投资者的高级经理和他们所投资上市公司的董事为访谈对象,从不同的角度对所要研究的问题进行剖析,给读者提供了更全面、客观的答案。第五,本书采用案例分析的
方法深刻挖掘了金融机构投资者如何试图影响他们所投资公司的决策,这是对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小股东反抗大股东和管理层利益侵占的一项探索性研究。
本书共有9章。第1章是导论,介绍研究背景、理论、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讨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总结主要研究结论和本书特点,最后介绍本书的结构安排。第2章提供理论分析。我们主要以代理理
论为指导分析中国制度背景,确定研究问题、建立假设,分析研究结果。第3章回顾主要公司治理模式和有关公司治理机制有效性的文献。第4章回顾国外关于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和对公
司业绩影响的文献,为与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进行比较提供了理论背景和现实基础。第5章介绍中国的制度背景、公司治理和金融机构投资者,为第6、第7、第8章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提供了制度背景。第6章通过对金融机构投资者高级经理和被投资的上市公司的董事的访谈,分析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第7章分析证券公司和投资基金的持股对公司业绩影响的实证证据
。第8章是案例研究,分析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小股东如何面对强大的控股股东和公司管理层,团结一致反对招商银行的百亿元可转债融资提案,最终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第9章总结主要研究发现和结论
、研究特色及启示,指出本书的研究局限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
第1章导论
1.1引言
1.2研究背景
1.3理论、研究目标和研究问题
1.4研究方法
1.5研究意义
1.6主要研究结论和本书特点
1.7结构安排
第2章代理理论
2.1引言
2.2代理理论概述
2.3代理问题
2.4代理理论以及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2.5代理理论的局限性
2.6代理理论的应用
2.7结语
第3章公司治理体系及其有效性
3.1引言
3.2公司治理模式
3.3公司治理机制:内部机制和外部机制
3.4新兴经济体的公司治理
3.5结语
第4章国外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1引言
4.2世界各国的主要金融机构投资者
4.3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4.4金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过程
4.5影响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作用的因素
4.6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业绩
4.7结语
第5章中国的制度背景、公司治理以及金融机构投资者
5.1引言
5.2中国经济和经济改革
5.3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
5.4国有企业与上市公司
5.5中国上市公司的治理制度
5.6内部公司治理机制
5.7外部公司治理机制
5.8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
5.9中国金融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5.10结语
第6章金融机构投资者的治理作用:来自深度访谈的证据
6.1引言
6.2研究问题
6.3样本选择和研究方法
6.4对访谈数据的分析讨论
6.5结语
第7章金融机构投资者持股和公司业绩: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
7.1引言
7.2研究假设
7.3研究设计
7.4实证分析
7.5敏感性测试
7.6结语
第8章中国的股东积极主义:招商银行百亿元可转债融资案分析
8.1引言
8.2理论基础和文献回顾
8.3研究方法
8.4案例分析
8.5结论和建议
第9章结论和启示
9.1引言
9.2研究问题和研究结论
9.3本书特点
9.4对代理理论的进一步思考
9.5对政策制定者和实施者的启示
9.6局限性
9.7未来研究方向
附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