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公司:跨国公司发展新阶段》: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不同,也由于各国企业发展历史的差异,过去公司治理模式和结构呈现多样化。例如,德国公司实行双委员会,既有相当于美国董事会职能的监事会,也有相当于美国公司高管(执行层)的董事会;美国公司则有董事会和以首席执行官(CEO)为首的管理执行团队。
20世纪80年代,由于雇员、银行或供应商等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在促进长期投资、增进信赖和合作、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积极效果,日本和德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受到推崇。但是在90年代,由于美国经济力量增强,针对美国式经营的批判也随之减少。国际舆论逐渐趋向于认为惟有盎格鲁一美国式模式才是出色的企业管理基准,股东价值成为投资家的口号。美国式公司治理模式似乎成了独一无二的国际标准模式,逐渐奠定了其霸权地位。经过20世纪90年代战略调整、业务重组和管理改革,美国公司治理和管理理论和实践影响了欧洲和日本韩国等国跨国公司的改革。
过去,在社会市场经济框架内德国企业十分重视企业利益相关者,重视社会效益。在90年代以来的改革中,德国企业经营目标作了调整。例如,戴姆勒奔驰公司的经营目标比过去强调了股东利益。其经营目标表述为:“旨在增值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为股东提供适当的利润;为顾客提供有吸引力的产品与服务;为员工提供优厚的和有保障的工作职位。”
日本企业过去对于公司市值不够重视,实际上是对于股东价值的忽视。1998年以后一些日本企业对此进行了重大调整。目前不少公司认为,企业必须重视为股东盈利。索尼公司现在把股东、员工和客户三者利益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进行企业管理结构的改革。一些大型跨国公司按照欧美控股公司模式进行改革。其目标是在总公司下面按照不同业务组建若干分公司,分公司独立经营,独立核算;总公司负责全公司战略管理。改革的目的是使企业经营决策更加贴近市场,对市场变化反应更灵活和更迅速。管理结构改革还包括对董事会的改革。90年代末,索尼公司把董事会成员从37人减少到10人,引进3名公司外董事。东芝公司建立“执行董事”制,使董事人数减少,职责清晰。上述几个方面的改革事实上对日本企业传统的经营目的、经营管理体制以及企业文化进行了全面的冲击。
进入新世纪后,新的经济泡沫破灭,安然公司和WorldCom的丑闻给美国式模式投下了阴影。人们开始重新思考,美国公司治理和管理模式是否理想的模式,究竟应当如何借鉴其他管理模式。
韩国最大的民间经济研究所三星经济研究所,在2002年7月底提出了“引进美国式经营要慎重”的主张。该研究所在一份名为《财务欺诈与美式经营的动摇》的研究报告指出,美国式经营的问题在于,一是股票期权的过度发放使经营者过于追求短期效益;二是美国式的会计准则无法准确界定形式多样的金融商品及其交易方法的合法性;三是企业与会计法人以及股市评论师等相互勾结,使后二者都堕落为协助企业做假账的“帮凶”。因此,急于全面引进美
2.关于市场结构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产生的另一个原因是市场结构不合理。一方面,上市的市场准入制度存在很多缺憾,企业上市的类型和数量难以成为市场约束下自我选择的结果。为了地区经济繁荣发展的地方政府、基于自身利益需要的中介机构,对拟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采取默许、纵容、鼓励乃至主动参与的态度,客观程度上助长了违规行为,这种制度上的缺陷成为“对后起者的诅咒”(杨凤、何禹霆,2006)。另一方面,我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屡禁不止还在于对违法违规行为惩戒力度不足,违规成本小于违规收益。杜煊君(2000)针对我国证券市场上屡禁不止的违规现象,从博弈论角度进行研究发现,证监会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实施稽查的概率远低于按照混合博弈模型求出的纳什均衡概率,对违规上市公司稽查成功的概率也远远小于最优概率,这样,上市公司自然会选择远大于纳什均衡的概率进行违规行为。谢平、尹龙(2003)研究认为,由于作为委托者的政府与作为代理人的监管部门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监管者为谋取自身利益,往往会接受被监管者的贿赂并与其串谋,应该加强对监管者的监管,才能提高监管效率和水平,同时认为,加强监管和增加规章制度并不一定总是有利于监管,适度监管和清晰、透明的游戏规则,有利于游戏者合规行为,也有利于提高被监管者的创新和竞争水平,从长远看,有利于降低金融业的系统性风险。阎长乐(2004)[6.3]着重从压力、机会、合理化等方面对上市公司违规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常用方法和表现做了深入的介绍,研究认为外部监管机制的滞后与制约机制的失灵是我国上市公司违规行为产生的根源,违规行为的存在使得证券市场上出现“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投资者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