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554100
  • 作      者:
    秦刚著
  • 出 版 社 :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根基,有社会主义的实践基础,也有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中华文化作为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总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思想资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中华文化积淀的思想精华的吸纳和传承,对中华文化体现的思维方式的融合和提升,对中华文化包含的价值取向的贯通和彰显,使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的解答和阐释,贯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带有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同时打上了中华文化的深刻烙印,具有了浓郁的民族气派和风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中,中华文化积淀的思想精华、思想方式、价值取向得到再次展开,并被赋予新的时代精神,成为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思想元素。
展开
精彩书摘
  建设什么样的党,关键问题是要实现由革命党思维到执政党思维的转变,明确执政党建设的目标;怎样建设党,关键问题是要适应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历史任务,创新党的建设方式方法。这两个问题集中在一点上,就是继续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使党始终成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核心。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新变化,对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和回答,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这种新的探索和回答的显著特点,是围绕着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核心这个目标,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趋势联系起来,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联系起来,赋予执政党建设以鲜明的时代内容和时代特征,进一步强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执政党建设的一致性。面对苏东剧变留下的新课题,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新情况,面对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新变化,江泽民提出了要切实解决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两大历史性课题,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开启了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有了新的视野、新的认识。江泽民强调,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就是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总揽全局的能力。同时,江泽民还进一步提出要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忧党忧国忧民;领导干部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坚决惩治腐败现象。他还强调,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要用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要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等等。这些丰硕成果,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
  进入21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党的建设面临的新挑战,在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问题上继续进行探索和解答,明确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要把党建设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围绕这个目标,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形成了“一条主线、五个重点”为主要内容的总体部署。这就是: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贯穿于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之中,凸显了这两大建设对其他建设的统领作用。五个重点使党的建设的着力点更加明确,内容更全面,结构更严整、操作性更强。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主题,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题。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前提的,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着生产关系的变革,也带来了世界性普遍交往的扩大,使各个国家和民族有了日益广泛的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还要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社会主义要在消除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的基础上,实现利益上的共有共享,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的主人,使每一个人都能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社会主义的发展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认为,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以后,第一位的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同时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文化建设。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才能得到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他提出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要走自己的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正确处理各个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兼顾各个方面的发展需要和利益要求,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变成经济强盛、文化繁荣的国家。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现实基础
一、必须解答的历史与时代课题
(一)回应历史的呼声和要求
(二)摆脱社会主义发展的困境
(三)顺应世界发展变化的趋势
二、理论建构新基点的重新确立
(一)回归科学的理论起点
(二)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
(三)重新认识两种主义的关系
(四)尊重和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三、历史经验的启示与新的实践基础
(一)总结历史经验获得的启示
(二)立足改革开放的实践基础
(三)把握中国与世界关系新变化
(四)汲取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第二章 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
一、紧密联系的有机整体
(一)邓小平理论奠定的坚实基础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创新
(三)科学发展观的新贡献
(四)历史新起点上的新发展
二、探索解答的问题和形成的理论观点
(一)一个首要的基本问题
(二)相继展开的基本问题
(三)一以贯之的精髓和灵魂
(四)明确的核心理念及要求
(五)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
(一)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二)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章 对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运用
一、党的理论与实践的思想根基
(一)马克思主义的应运而生
(二)破解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大课题
(三)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新典范
(一)一条重要的经验及实际体现
(二)在坚持中形成的新认识、新判断
(三)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为马克思主义增添的新特色
(一)显著的实践特色
(二)浓郁的民族特色
(三)鲜明的时代特色

第四章 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一、毛泽东思想解答与未解答完的历史课题
(一)开创走向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二)创立新型国家政权和社会改造新方式
(三)探索巩固和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成果
……
第五章 对中华文化的融合和贯通
第六章 与道路和制度的内在联系
结束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守的准则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