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古代中国的港口:经济、文化与空间嬗变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5435252
  • 作      者:
    李燕著
  • 出 版 社 :
    广东经济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话说中国海洋文化系列:古代中国的港口·经济、文化与空间嬗变》是大型海洋科普丛书《话说中国海洋资源系列》之一,《话说中国海洋》丛书是一套全方位反映与介绍海洋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与地理、自然资源各板块并在每个板块中细分成若干书目的大规模海洋丛书。自2011年第一辑出版以来,目前已经推出了10几种。此次作为第三辑出版的品种共计有9本。
  特色卖点:
  1、目前国内最新系统介绍海洋科普知识的大型丛书。品种涵盖了海洋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地理、自然资源等内容。
  2、制作精良、图文并茂、全彩色印刷。

展开
作者简介

  李燕,女,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历史地理和文化地理。
  2001年6月,获中山大学人文地理学博士学位。
  2001年7月迄今,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文化研究所工作。
  2004年1月,获哲学副研究员资格。
  2007年1月1日—2007年6月30日,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地理系访问学者。
  2007年7月1日—2008年6月30日,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学社访问学者。
  研究成果包括专著1部,合著2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自古以来,在华夏文明的辞典中,就不乏“海国”一词。华夏民族,并不从一开始就是闭关锁国的,而是有着大海一般宽阔的胸怀。正是大海,一直激发着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一部中国海洋文化的历史是波澜壮阔的历史,让后人壮怀激烈,意气风发。
  金轮乍涌三更日,宝气遥腾百粤山。
  影聚帆樯通累译,祥开海国放欢颜。
  古人寥寥几行诗,便把广东遍被海洋文明之华泽,充分地展现了出来。两千多年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广东起锚,不仅令广东无负“天之南库”之盛名,更留下千古传诵的“合浦珠还”等众多的神话传说。而指南针的发明,造船业的兴盛,尤其是航海牵星术,更令中国之为海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声望。唐代广州的“通海夷道”、南汉的“笼海得法”、宋代的市舶司制度,充分显示了我们作为海洋大国的强势地位。明代郑和七下西洋,更创造了古代对外贸易、和平外交的出色典范。尽管自元代开始,有了禁海的反复,但明清“十三行”在推动开海贸易上功不可没,并带来了大航海时代先进的人文与科学思潮,也为中国近代革命作出长期的铺垫,成为两千多年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华彩乐段。新中国的广交会,可以说是“十三行”的延续,为打破列强的海上封锁,更为今日走向全面的对外开放,功高至伟。改革开放之初,以粤商为主体的国际华商,成为中国来自海外投资最早的,也是最大的份额。这也证实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国力强弱在海不在陆。海权优胜,则国力优胜。

展开
精彩书摘
  东夷海上通道之山东半岛
  三国鼎立时期,山东半岛属曹魏辖地。尽管曹魏以陆军见长,但对于海上势力的培育仍不遗余力。山东半岛及渤海沿岸的青、兖、幽、冀四州,都开设有专门建造海船的基地。其时,朝鲜半岛有乐浪郡和带方郡,属辽东太守公孙渊节制。公孙渊名义上向曹魏称臣,实质上则是自东汉末年开始经营的一支地方割据势力,三国时代既向曹魏俯首,又与东吴暗通款曲。公元237年,因公孙渊两面三刀,曹魏意图征讨,公孙渊遂拥兵自立,并“隔断东夷,不得通于诸夏”,阻断朝鲜半岛南部诸国与曹魏的交通联系。公元238年,魏明帝派司马懿出兵辽东,击破公孙渊,从此辽东及朝鲜半岛北部悉归曹魏直接控制。这次辽东之战,曹魏大军的粮草供应依然延续秦汉以来的传统,从山东半岛的东莱郡起运,说明山东半岛的海港仍然具有浓厚的军事性质。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东半岛也是联系中原地区与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主要通道。三国时期与曹魏政权保持往来的日本列岛上的国家就有三十多个,其中最大的是邪马台国。公元238年,曹魏实际控制朝鲜半岛北部以后,邪马台国女王即遣使与曹魏交好,并奉上“男生口四人,女生口四人,班布二匹二丈”。同年魏明帝回赠的物品则包括大量的金、珠、铜镜以及各色丝绸织物,并告之日“郑重赐汝好物也”,因为回赠的物品无论在价值上还是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倭国朝贡的物品。从魏景初二年(公元238年)到正始八年(公元247年)的十年间,倭使人贡四次,魏使人倭两次。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中国蚕丝就在此时传人日本北九州。这一时期的中日航路,基本上走的是秦汉以来的古航道,即从曹魏的都城洛阳出发,经陆路到登州(山东蓬莱),从登州人海,横渡渤海海峡至辽东半岛,循海岸水行,沿辽东半岛海岸线南下至朝鲜半岛西海岸,再从朝鲜半岛西岸抵朝鲜半岛东南岸,最后取对马、壹岐两岛,横渡朝鲜海峡到达日本北九州沿岸。
  西晋初年,倭国仍“遣使重译入贡”。不过,自此以后,中日之间的传统交往就宣告中断。中原地区开始战乱频频,无暇东顾,朝鲜半岛的政治局势也发生重大变化。高句丽崛起于朝鲜半岛北部,兼并了乐浪郡和带方郡的北部;百济在统一马韩之后又侵占了带方郡的南部;朝鲜半岛南部则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日本列岛则被新崛起的大和国统一,一直与汉、魏、晋交好的邪马台国也在被统一之列。自此以后,史书中所提及的“倭国”就泛指日本,而不限于北九州。其时,朝鲜半岛的三国互相攻伐,日本列岛的大和国趁机东侵,与高句丽争夺朝鲜半岛南部地区,双方长期处于敌对状态。高句丽与百济的关系也十分恶劣。然而,高句丽恰好处在中、朝、日传统航路的必经之地,因为政局变得错综复杂,这条航路也时通时阻,中、朝、日的交往,一时濒临断绝。
  东晋末年,东夷诸国与中国的使节往来逐渐恢复。南北朝时期,这种交往开始密切起来。东夷诸国往来中国,大多继续走传统的北线航路,即仍以山东半岛北部的登、莱二港为主要的登陆口岸。山东半岛的政权更迭相对比较频繁。最早这里是南朝宋与北魏政权争夺之地。南朝宋在山东半岛设有青、冀二州,后为北魏所取,山东分属青州、南青州、光州等地。其中,原胶东一带归属光州管辖,治所在掖城(莱州)。其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山东属东魏管辖。东魏为北齐所灭,山东又归北齐管辖。
  南朝宋与东夷诸国的交往最为频繁。高句丽“每岁遣使”,“贡献不绝”_,百济亦“每岁遣使奉表,献方物”。日本列岛的倭国(大和国)也“世修贡职”。在刘宋统治的五十九年问(公元420—479年),倭使人贡达十次之多,不仅贡献方物,并请求刘宋王朝的册封。尽管其时南北对峙,但东夷诸国仍然认同中华上国的无上权威。
  北魏政权与高句丽、百济等国也有密切往来。据《魏书》记载,直到武定(公元543—550年)末,高句丽的“贡使无岁不至”。其时,高句丽占据了辽东半岛,但高句丽的使者每次来朝,都是走海路从光州“送于京师”。北魏的使者出使东夷诸国,也是“从东莱浮海”。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先秦(公元前770-公元前221年):诸侯争霸与最早的海港门
东部沿海的政治地理
早期海港的功能
第二章  秦汉(公元前221一公元220年):统一时代的海上扩张
始皇东巡
徐福东渡
与东夷诸国的海上交通
南平百越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
最早的始发港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1年):割据时代的南北分异
东夷海上通道之山东半岛
东吴: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
广州港的崛起
交、广之富与南海交通
第四章  隋唐五代(公元581-960年):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大运河和隋代的航海
大唐的海上贸易和文化交流
大繁荣大发展的主因
五代的割据小国及其海港
唐代第一大贸易港
第一个市舶使和第一个蕃坊
春风十里扬州路
扬州港的兴与衰
南海贸易中的交州和泉州
中日新航线之明州的初兴
吴越国的杭州
以登州为首的北方港口
第五章  宋元(公元960-1368年):海上贸易的鼎盛时代
两宋积极的海上贸易
元代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
宋元海外贸易繁荣的基础
港口与市舶机构的设置
宋元的市舶管理制度
长盛不衰的广州港
后来者居上的泉州
元代第一大港
宋元三大港之明州
以城兴港的杭州
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密州
元代海运之刘家港与直沽港
短暂出场的上海港
第六章  明(1368-1644年):海禁与朝贡贸易门
明代的海禁
明代的朝贡贸易
明代的市舶司及其港口
作为广州外港的澳门
明代的私人海外贸易
走私贸易港之浙江双屿
从非法到合法的漳州月港
第七章  清前期(1636-1840年):闭关还是开放门
清前期的海洋政策
经略厦门与台湾:郑成功的海外贸易
清前期的中日贸易
清前期的南洋贸易
一口通商的广州
南北贸易的兴盛
北方的港口
南方的港口
前奏曲:上海时代的来临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