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中第三类代理成本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49593
  • 作      者:
    饶晓秋,关爱浩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饶晓秋,男,博士,教授,1954年7月生,江西临川人,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任教。主要研究方向为企业财务成本理论与实务,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两个,省级课题三个,专著两本,先后发表各种专业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关爱浩,男,1969年3月出生,江苏新沂人,产业经济学博士,副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软件学院院长,财务管理信息化方向、现代教育技术方向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会计信息共享质量及其对证券价格决定;大数据视角的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社会资源管理配置效率及其仿真模拟。主要研究成果有:《证券市场会计信息共享质量研究》、《信息共享边界理论基本框架研究-基于市场价格决定视角》、《国有垄断企业财务监督体制中第四类代理成本问题研究》(合著)、《基于统计方法的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合著)等。
展开
内容介绍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术文库:中国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中第三类代理成本问题研究》主要采用规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方法、逻辑推理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等,从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与第三类代理成本的一般理论阐述入手,对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中发生的第三类代理成本现象进行分析,采用一定的计算方法,估算沪深市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及其中部分垄断行业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第三类代理成本的数额,在借鉴西方国家国有垄断企业利用内部治理制度控制代理成本的经验基础上,提出控制我国国有垄断企业第三类代理成本的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内部治理的含义
  公司治理由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组成。前者主要包括公司股权结构、治理结构或组织机构安排和治理结构的权力配置,后者主要包括用人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公司治理可以分为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其中,外部治理是指通过企业外部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外部环境,制衡企业经营管理者,从而达到界定股东、经营者、债权人和其他相关利益者权利与责任的制度。外部治理以公司控制权市场为载体,通过公司股权或控制权的争夺给现任公司经营层以压力,迫使其规范经营行为和财务行为,保护股东权益和相关利益者权益;内部治理是指公司内部的决策主体、执行主体与监督主体,在公司经营管理运行方面的各项权利之间的制度安排。内部治理的主要问题包括股东权益的维护、董事会、监事会和总经理的权力制衡、专业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发挥和内部经营者的激励约束等。
  一般来说,公司内部治理的三大权力主体是所有者、经营者和监督者。这里的所有者为终极所有者,只就其出资额对公司拥有股东投票权、根据出资比例的剩余索取权;经营者包括董事会和总经理或总经理办公会。其中,董事会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执掌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决策权,对公司经营战略和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总经理或总经理办公会负责执掌法人财产所有权的决策执行权;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监事会,执掌公司的监督权,以确保股东的利益。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布的《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对公司治理的六个方面,包括股东与股东大会、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董事与董事会、监事与监事会、绩效评价与激励约束机制、信息披露与透明度等,进行了具体的权责利界定、各权利主体行为方式的规范。这一法规文件,至今一直都是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必须遵守的制度。因此,从本质上看,公司内部治理是公司制条件下的一种企业内部管理制度。
  二、内部治理产生的根源
  公司内部治理的产生,主要源于:①终极所有者与法人所有权拥有者利益目标的差异。在传统的个人企业、合伙制企业和个人绝对控股的股份制企业里,所有者与经营者是统一的,所有者利益与经营者利益差异基本不存在或差异不大,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一直能够较好地左右企业经营者的决策行为和日常管理行为,内部治理问题基本不存在或不严重。但在社会公众持股的股份制公司中,由于股东众多、公司规模扩大、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技术的复杂化等因素决定,股权资本所有者难以胜任公司的经营管理,雇佣专门的经营者已经成为企业的发展趋势,资本终极所有者与企业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差异问题由此产生了。股权资本所有者的利益目标是投入资本的增值,是企业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企业经营者的利益目标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包括薪酬、社会声誉和闲暇时间等。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者不得不考虑满足终极所有者的利润最大化和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考虑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方利益问题,努力使企业的价值最大。这样,企业经营者的利益目标外在的表现为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企业高速发展、利润丰厚的情况下,股东权益最大化目标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矛盾并不尖锐。但在企业发展受阻、利润目标难以实现时,股东权益最大化与经营者自身利益的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很多时候甚至会异常尖锐。②企业股权分散化导致小股东选择“搭便车”行为。
  ……
展开
目录
引言

第一篇 理论篇
第一章 第三类代理成本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一节 代理关系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二节 代理成本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三节 第三类代理成本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一节 国有垄断企业一般理论概述
第二节 内部治理的一般理论概述
第三节 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的基本情况
第四节 对我国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情况的基本评价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第三类代理成本与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的关系
第一节 第三类代理成本是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制度的经济前提
第二节 第三类代理成本在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中的数量特征
第三节 第三类代理成本对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的影响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篇 现实篇
第四章 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在控制第三类代理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
第一节 在控制第三类代理成本直接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
第二节 在控制第三类代理成本间接成本方面取得的成效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国有垄断企业内部治理存在的第三类代理成本问题
第一节 在控制第三类代理成本直接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在控制第三类代理成本间接成本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三篇 对策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