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论
生存的本能,是任何生物所共有的,人既高出于一般生物,而为万物之灵,则必于本能的生之保持与生之延续以外,更当求进一步的生之充实与生之光大,以别于禽兽。生之充实,就是丰富美满的生活;生之光大,就是创造建树,泽溥后世,众生均得以充实而美满的延续。因为生之涵义,最进步的认识:生命是整个的,不但全人类的生命是整个的,整个宇宙的生命,也是整个的。所以我们要从全民族全人类整个的生命中,去了解个体生存之意义,不可从整个生命中截头断尾地去认识个体之生存,否则便不知人生之意义了。那些糊涂混世,得过且过,没有正确的意志,不知道做人的目的,随波逐流,不想有所有为,吃饭着衣,终日无所事事,似生非生,似死非死,有他不觉有益,甚至有害,无他不感缺少。或且必要的这一种人,以及无勇气生,亦无勇气死,参禅修道,在世幻想出世,只能消耗他人努力之成果,自己毫无贡献于社会的那些人,单纯的只是个体生之保持,或兼尽了生之延续。此外还有一种人,只知个人丰衣美食,住得精致,行得舒适,听得悦耳,看得满足,浮浪尽兴,赌博无分昼夜,巧取豪夺,终生只知享乐,甚至谋为其子子孙孙,亦同其享受,储财不嫌其多,惟利天下,则拔一毛而不为。这些人,只知自我之充实,不谋社会、人类共同之充实,为求一己之满足,而陷他人于穷困死绝之境地,只知有我,不知有社会。这不是生之充实之真谛,更说不上价值。惟有如下述的这样一种人,才是了解人生意义,合理生存的人,这种人除具生物本能的要求而外,并力求整个社会、国族、人类的生之充实(本身自然也在内)。立定意志,竭尽智能,时不虚掷,事无苟且,明礼义,知廉耻,尽责任,怡情性,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创造建树,积极奋进,以求地尽其利,物尽其用,使人们一切生活需要,都能得到均等普遍的满足,不受任何限制,不感任何缺憾,使人皆尽其乐。于是社会日益进化,人类幸福日益增进。为达到此目的,亦即完成人生之意义,而遇有需要时,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而毫不犹豫疑虑,这样的人,不仅做到生之光大,且将永生而长存了。人之所以贵乎生存者,其意义在此,其价值亦在此。因为一人之生命有限,活到一百岁的人,可为长寿了,但与无穷尽的时间相比衡,虽百年亦一瞬间而已,一瞬间之充实,一个人之美满,不独无甚意义,亦且不得保持,所以人生的意义,在求光大的人生。
根据以上的结论,我们就可以确实认识人生的真义,和如何改进我们生活的方式了。校长在民国二十五年,曾亲订教育方针七纲,就是因为见到中国大多数人民,对于人生意义没有正确的认识所发的对症良药。一、恢复民族精神。二、养成纪律习惯。三、注重团体生活。四、锻炼健全体格。五、训练科学智能。六、充实现代常识。七、认识人生意义。校长认为这是起死回生的唯一办法,所以亲订出来,交教育部施行,以期造成国民奋斗合群创造的人生观,以奠定中国民族复兴的基石。校长的人生哲学中,还有几条讲得更精深,可以滋养我们的生命,促进我们的生活,我们应该悬之座右,时时去体验的。“一、人在宇宙中的地位,为主宰宇宙,征服自然,创造文化。二、人在社会中的地位,为民众服务,为民族造产,为人类造福。三、人在国家民族中的地位,为继往开来之主人翁,以救国救民为己任。”此乃就人生意义阐述人的价值。我们要了解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人的责任和人的目的,才能认识人生意义的全部。识识人生真义以后,乃可在实际生活中,修养律己待人之道,逐步实现人生的价值,以谋人生问题得到至真至善至美的合理解决。这样的人生,才可说是有意义的人生,然后我们反躬自问,才不至于发生“生不如死”之感。以上所讲的,虽只是一些概念,但这些概念,确是非常重要。以我国人的聪明才能,若人人对于人生意义,都能澈底认清,进而改变生活方式,奋发迈进,那末要变成世界上第一等的强国,绝无困难。无论哪一个国家民族,所以能独立在大地之上的,必有所自信,以为精神及行动的原动力。但各国民族常有妄自尊大,鄙视他人的倾向。有些人说:中国民族是世界上最文明最优秀的民族。也有些人说:中国民族的天赋不如白种人。这些都是主观的说法,并没有什么根据。
……
展开
于是在1927年首创中央党务学校。1928年国民党单独完成北伐之后,宣告国家进入“训政”时期。为培养更多的训政人才,遂于1929年改中央党务学校为中央政治学校。在抗战胜利后的1946年,中央政治学校与中央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国立政治大学,归属当时国家教育部。虽然该校在大陆前后不过22年时间,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效忠于国民党政治统治的骨干分子。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教授 管怀伦
★编者在南京图书馆的支持下,于工作之余,夙兴夜寐、夜以继日,历经三年,终于完成了40多万字的《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文献类编》,为民国历史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工作带来一项丰硕的成果,精神可嘉,业绩可彰。
——南京图书馆研究馆员 卢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