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科举宾兴研究综述
总体来说,20世纪的科举宾兴研究基本处于起步阶段,不仅文章的数量较少,而且大多数文章都发表于各地文史资料中,学术质量有待提高。涉及的地域也主要以广西、广东等地宾兴为主,缺乏对各省乃至全国各地宾兴的整体性研究。
20世纪发表于学术期刊上的宾兴研究论文较为少见,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有杨联陞《科举时代的赴考旅费问题》一文。此文最初于1961年6月发表于台北《清华学报》新2卷第2期,1996年收入河北教育出版社刘梦溪主编《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洪业、杨联陞卷》,2006年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杨联陞《中国语文札记》。文章从通史的视域,选取自宋代至清代的典型史料,全面论述了科举时代的科举旅费问题。文章指出:“总括以上所说,关于赴考旅费,南宋地方政府有贡土庄,明清中央政府有补助银两,清中叶以后有官绅士民合立的宾兴会等组织;私人方面,家族则北宋以来有义庄,地方则明中叶以后有同乡会馆,这都是所谓义举。”①这段话显示文章所说的“科举旅费”,既包括政府财政性科举经费,也包括社会公益性宾兴,还包括家族义庄、同乡会馆等,可谓相当广泛,宾兴只是其中一类。该文还为后人提供研究科举旅费的多种研究视野:“从社会经济史方面说,例如基金观念,在近代渐渐通行,发商生息一类举动,愈来愈多。又绅商士民的自治组织,自南宋以来,大为增加。而发展又受政府限制,法人地位不明确,自治组织的产业,往往要请政府特别保护,才得维持。从史地关系上说,如江西自南宋以降,人文特盛,与这各种义举之多,想来是互为因果的。”②
20世纪发表于各地文史资料的宾兴文章主要有以下各篇:覃义炯《兴业宾兴馆沿革》认为宾兴馆创建的目的是“以蒸尝形式组成一条纽带,勾结所有士绅,来统治人民及培养封建阶级所需要的人才”③。邓杰《廉江宾兴简介》介绍了该县清代至民国年间的两项宾兴,指出宾兴成立的宗旨是“帮助考试生员解决学费、川资困难的”①。雷方圣《宾兴馆简说》主要从“人员的设置与职责”、“管理制度”、“经费来源与支销”三个方面,介绍了清代嘉庆到民国年间江陵宾兴馆的发展演变情况②。陈衍英《郁林县宾兴馆的建置和财产史略》叙述了宾兴馆的由来、玉林宾兴馆的建置时代、宾兴馆财产的管理以及民国年间宾兴馆的演变情况③。关勋《西宾兴公所》根据县志的记载及父老传说,介绍了遂昌县西宾兴公所的建立时间、馆内布景、事务管理、最后结局等情况,并极为谨慎地评价了其历史功过④。王宝英《合浦宾兴馆珠瀛学堂》根据相关人员的口述,介绍了清代至民国年间该县宾兴馆的兴建、管理、产业、奖学、祭祀等情况,并指出“宾兴馆产业是奖学的津贴费用,历年军阀贪官都不敢过问”⑤。韩美周《合浦宾兴馆和珠瀛书院》讨论的对象也是合浦县宾兴馆和珠瀛学堂(其前身为珠瀛书院),但对宾兴馆的介绍则更为简略⑥。邹永祥《宾兴·公车·卧碑——漫话惠州宾兴馆》根据惠州桥西金带街桥西环管所职工宿舍中残存的《宾兴馆碑记》、《宾兴馆条约》,对宾兴馆的建立、职能进行了分析⑦。关立雄《漫述容县宾兴馆》介绍了宾兴馆的建立、资产来源、财产管理、经费支用及历史结局等情况,指出宾兴“对发展容县地方文化教育事业,造就各类人才,确实有所帮助”⑧。周树仁《谈谈宾兴馆》认为“宾兴馆是封建性的结合体,有其糟粕,但取其精华,为鼓励青年求学上进的意旨是可取的”⑨。杨海峰《宾兴:近代本县的“教育基金会”》高度评价了宾兴活动,认为宾兴“是先人们的创举”。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