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0185910
  • 作      者:
    牛旭光著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牛旭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硕士,现为中共中央办公厅副部长级干部,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理事、深圳基地特聘研究员,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兼职教授、政党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1982年大学毕业后,曾在山西大学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任教十多年,从事哲学、科学社会主义以及政治学的教学和研究。1995年起,先后在全国政协办公厅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工作。较早涉足对民主和政党问题的系统研究,并在研究中有自己的见解和坚守。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1辑: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是作者20多年研究成果的集萃。内容包括对政治文明的内涵及其历史演变的研究,对世界各国政党政治的研究,对中国特色的协商民主和多党合作的研究,对中国民主党派与参政党建设理论的研究,对新时期统一战线问题的研究,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问题的研究,对中国政治民主发展历史中若干重大问题的研究,等等。《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1辑: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着眼于现实,不避锋芒和敏感问题,秉持科学探求的态度,据理提出自己的看法。《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1辑: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对于真正关心并用心研究中国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的同志,颇具参考价值。
展开
精彩书摘
  去年,我在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政治民主研究》一书的序中曾讲“这本书或许就成了我的学术生涯的一个小结了”,意思是今后可能不会再出学术性的著作了。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刚过一年,我竟要为一本同样性质的“新作”写序了。原因是出版社申报的国家出版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获批,承蒙贺耀敏、郭晓明诸先生关照,敝著有幸忝列其中。好在当初序中用了“或许”二字为今日留了余地,否则我是断然不会再出新作了。
  我现在的身份是公务员,按说与纯学术的东西不太搭界,然而于今却来“掺和”,究竟意欲何为?其实是无所欲的,只是有些历史的情结和缘由罢了。我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1977级大学生。先是在山西大学政治系读了两年半,后又在哲学系读了一年半。大学毕业后即留校当老师,给哲学系的学生讲西方哲学史。我原本对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更感兴趣些,但因工作需要或教学分工让我先讲了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由于在欧洲历史上,许多哲学家特别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17—18世纪的英国和法国的哲学家们同时也是政治学家,因而从事西方哲学史教学无形中就对其政治学说也会有一些了解。哲学教学时间不长,一年半之后便又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专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个历史的机缘,使我在研究生毕业后来到著名理论家、哲学家吴江教授身边工作。吴江是胡耀邦主持中共中央党校工作时协助胡发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关键性人物之一,为“文革”后党在思想理论战线的拨乱反正立下了汗马功劳。他当时任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副院长,我则主要给他做学术助手。正是在他的引领下,我开始跳出哲学的“象牙塔”,更多地关注和专注于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的研究。其间也做过一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学”的研究,反倒像是业余而为之了。之后,我有几年时间专门从事统一战线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其重点是多党合作问题、民主党派问题,兼及世界政党问题等。直到1995年调入全国政协“从政”,我的学者生涯即告结束,学术生涯则多少还有些延续,尽管那不过是“从政”主旋律中的“插曲”而已。之所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能够坚守一点爱好、一点清静、一点相对独立的思考,或得益于我在从政后(全国政协七年半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十年半)的较长时间里,仍然以文字工作为主,仍然不舍学者情结,仍然不喜逢迎应酬,仍然保留着一点书卷气吧!
  这本《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是我二十多年相关研究成果的集萃。虽然未敢奢求自己的研究能有多少价值,但作为一个认真的研究者,每每为文,总还是力求有所思考有所见解,不屑人云亦云和应景之作,有时亦不避锋芒和敏感问题。比如,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我和吴江同志合写《民主与政党》一书时就曾撰文指出:从世界政治文明的漫长过程来看,资本主义政治民主是民主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资产阶级创造了议会民主制,建立了分权和权力制衡制度,开创了政党政治,树立了法制权威,发明了舆论监督,这是资产阶级在近代政治文明中的“五大贡献”。之所以这么认为,是因为撇开其阶级实质,我们可以从其民主形式中发现一些反映人类共同政治文明的进步的东西。(参见本书《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一文)比如,1989年制定、1990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首次把我国的民主党派确定为“参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问题在理论和政策上的重大突破。而在此前的研究探讨中,我于1988年发表了题为《民主党派是参政党》的文章,十分鲜明地提出和阐发了这个论断。比如,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在政权机构中合作共事,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内容,其中党外人士任职比例下降曾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一个敏感问题。我较早地关注和较深入地考察了这一问题,在《我国政权机构中党外人士任职比例下降原因的考察》一文中,有理有据地分析了这些原因,厘清了当时在这个问题上的一些困惑。比如,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无论在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长期以来都是很薄弱的。我主持的“八五”国家课题“中国参政党建设研究”首次从学科建设的角度对此开展了系统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发展多党合作,建构参政党建设理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关于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一点思考》等,均体现了这一研究成果。由于工作上的联系,我较早并用较长时间关注人民政协问题的研究。从1987年开始在《人民政协报》撰文与人商榷政协的职能问题起,先后发表了20多篇有关政协的文章,其中《人民政协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邓小平与新时期人民政协》、《对人民政协建言立论工作的一点认识》、《对开展协商民主研究的一些看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历程中的七个标志性进展》等,侧重阐发了加强协商式民主、发挥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问题,梳理了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脉络。在政协工作期间,我还协助我的老师和领导卞晋平同志组织实施了国家“九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重点项目“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与他合写的《走向21世纪的人民政协》就属于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的一部分。如此等等。这些研究虽多是微言薄论,也许仅像一粒小石子投向理论研究的浩渺大海中一样至多偶尔激起一点浪花而不足道,但毕竟是独立思考了的东西。因略抒己见,可聊以自慰。
  收入本书的文章都是以前发表过的,都是旧作。既是旧作,就是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是不能变的,变动了就不客观了,因此也就没有权利再作修改。遵循这个理念,我完全保留旧作的原貌,不对其内容作任何修改,除更正极少量的印刷错误之外。另有几篇文章在刊物发表时或因篇幅所限等原因对少许文字和注释作了删节处理,这次依照原稿予以恢复。还有个别篇目因原来的标题不够鲜明准确,故作改动。而这些改动部分均在书中一一注明了。坦率地说,有些东西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前写的,现在回过头去看,有个别观点显得不那么成熟,有个别表述亦可斟酌以臻于完善,但我还是不想改了,不想在自己的历史轨迹里掺入虚假的东西。更何况我书中的所论所述,就其基本观点和内容而言,我自认为还是能够站得住脚的。至于个别论点曾受到质疑,当属见仁见智,更是我所乐见的。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政治文明与民主政治
关于“政治文明”的思考
政治文明与多党合作
政党在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
正确认识两种不同类型的民主
“以人为本”的思想渊源和内涵特征
关键在于适合国情

第二部分 世界各国的政党政治
重新界定“政党政治”
当代世界政党概况
世界多党制浪潮浅析
世界各国政党立法概况及对我国政党立法问题的思考
西方国家政党经费来源琐议
我国政党制度与西方政党制度比较研究

第三部分 中国特色的多党合作
完善多党合作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要加深理解我国多党合作的特色和优势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论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多党合作的政治前提
共产党为什么能领导好多党合作
中国政党制度的几个疑难问题初探

第四部分 民主党派与参政党建设
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党派的性质
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参政党建设的新课题
关于参政党思想建设的一点思考
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发展多党合作,建构参政党建设理论

第五部分 新时期统一战线问题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仍有“三大法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若干问题探讨
重新界说统一战线的内部构成
统战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务
毛泽东对知识分子问题的理论贡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一国两制”

第六部分 民主架构中的人民政协
人民政协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邓小平与新时期人民政协
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
对人民政协建言立论工作的一点认识
关于政协常委会几个问题的思考
浅议政协机关工作的特点
走向21世纪的人民政协

第七部分 中国式的协商民主
对开展协商民主研究的一些看法
政治协商的类型和形式初探
协商民主与人民政协
“政治协商”与“社会协商”
协商对话与协调矛盾
重视协调作用
“和”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一致性
——浅议李瑞环同志关于“和”的思想的理论贡献

第八部分 政治民主发展的历史回顾
孙中山的建党思想和建党活动
抗战时期的三三制政权与当代中国的多党合作
试论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
我国政权机构中党外人士任职比例下降原因的考察
风雨同舟
——人民政协走过50年光辉历程
一位资深理论家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深刻反思
——读吴江同志的新作《中国的新路

第九部分 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
关于建构统一战线科学的几个问题
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的建构与发展
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几个问题
传统文化与统一战线
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历程中的七个标志性进展
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任重道远

附录 牛旭光著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