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不定人,你怎么带团队?》主要内容特色如下:
1.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团队的问题?北大、清华导师写给高效能经理人的管理第1课!回归以人为本的管理本质。
2.管事先管人!2个策略,5个措施,彻底解决 “人”的问题。用柔软的文化留住人,用坚硬的制度掌控人。明确规则,统一目标,摆正心态,开放沟通,公平激励。
3.上完这一课,所有人都会支持和追随你!节约管理者80%的精力,激活团队10倍战斗力!全球一流组织都在使用的管人真理!
北大、清华管理课导师杨长征、蒋兴文历时三年,研究了世界一流机构的数百个真实案例,汇集在国内众多学校与企业组织的培训精要与调研成果,提出以人为本的团队建设核心理念,打造团队凝聚力、沟通力、协同力,提高管理者的领导力、意志力,建设一流团队,节省管理者80%的精力,激活团队10倍战斗力。
归零心态,不断冲击新高峰
什么是归零心态?它来自一个小故事,又称为“空杯心态”。
古时候有一位佛学造诣很深的人去拜访一位德高望重的老禅师。进门后,他的态度十分傲慢。老禅师不以为忤,恭敬地接待了他,并为他沏茶。只见老禅师不停地往杯子里倒水,杯子已经满了还在倒,水都溢出来了。这个人感觉很奇怪,就不解地问:“大师,杯子已经满了,你为什么还要往里倒?”大师说:“是啊,既然已满了,干吗还倒呢?”这人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既然是来请教的,心态这么傲慢,是无法获得知识的。
这就是“归零心态”的典故,管理者应该时时提醒自己,不能沉迷于过去的业绩,要经常调整自己去适应新的变化,定期给自己的内心清零。
归零心态是一种谦逊的态度。在任何时候都小心翼翼,随时准备重新开始。人生不是一座小山,而是一座座崇山峻岭,当爬过一个顶峰时,迎接你的还有下一座。对有的人来说,第一次成功相对比较容易,但第二次就比较难,这就是因为心态没摆正。
长安汽车集团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2010年,长安集团以自主产量最高跻身中国汽车国企第一名。公司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新中国的第一辆吉普车就是它生产的。这家超大型企业在一个多世纪以来面临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现在依然焕发着青春。在2003年时,当时的总裁尹家绪先生曾接受过《东方之子》栏目的采访。那时,他已经在长安汽车七八年了,在外人看来,长安已走出困境,但尹家绪认为,长安依旧危机重重,他说,有不少企业在发展最好的时候一下子就倒下来了,它们失败的最根本的原因来自什么?来自它们过去的成功,往往过去的成功给它们带来一种思想上的障碍。
由于心思被成功占据,所以心态就不能归零,这也就酿成了失败的开始。中国人的思想是阴尽了生阳,阳尽了生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螺旋上升的,花无百日红,随时都要准备从头再来。越是顺利,越是要时时提醒自己。管理者面对新的挑战时,不能仅仅依靠经验主义,要以归零心态平静对待。
归零心态,就是不断地挑战自我。每个人的潜力有多大,谁也无法回答清楚。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中,才可以发现自己的极限是无法想象的。
73岁,对很多人来说应该算是人生的尽头吧,说不定已经开始料理后事了,但是在吉林,有一位老太太在73岁时却重新开始学习画画,并且在她81岁时开了画展。这位老太太姓王,她说:“我从小就喜欢绘画艺术,但一直不敢拿笔,直到73岁才鼓起勇气开始学习工笔画。”虽然没有基础,学起来很不容易,但是她相信努力一定会成功。老师留下的作业,别人画一幅,她就画两幅。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八年后,她居然开了个人画展。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当她坐在教室里,和年轻的孩子们一起学画画时,如果没有归零心态,她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功。
还有一位胡达?克鲁斯老太太,70岁开始登山,陆续征服了几座有名的高山,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创造了攀登富士山的人中最年长的纪录。
归零心态,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也是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在70岁高龄,还愿意重新学一门新学科,对于正当壮年的管理者来说,更应该提醒自己,不断挑战自己,而不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归零心态,也是一种永不自满的态度。优秀的管理者对已取得的成绩永远不会满足,总是希望自己做得更好。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目前是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供应商。在20世纪90年代,华为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跃居国内著名的通信设备供应商,成为中国移动智能网的主要供应商,可以说发展势头正猛。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华为总裁任正非先生做出了那篇著名的讲话《华为的冬天》,他在讲话一开篇就提到了危机,他说:“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正是在这种永不自满、时时危机的态度下,华为从零开始,进入了国际市场。这十多年的打拼,使华为从中国一家民营企业跻身“世界五百强”(2013年第315位),而且,华为公司还在随时准备“过冬”,用开放的态度去接受新的挑战。
像华为这么大的公司都永不自满,我们大多数管理者更要时时提醒自己,每当实现了一个近期目标,这时所需要做的,是深吸一口气,迎接下一个目标。原来的终点就是下一个起点,以终为始,这种空杯心态让我们走得更远。
归零心态,也是一种企业文化。联想控股集团人事部经理杨彤在被问到团队建设的“核心密码”时,脱口而出:“如果有什么深切的体会,那就是我们联想经常要求管理者和员工做到的一点——时刻归零。在联想公司,不管是谁都不能把过去当回事,永远要从现在开始,进行全面的超越!”
在联想公司,这成为一种企业文化,在公司的发展历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归零的表现。
企业创始时,有一次承接了IBM 500台机器的验机任务,他们需要从库房领出机器,验完后再搬回去。整个过程大多是体力活儿,那时没有专门的搬运工,联想的总经理、书记都是40来岁的知识分子,全部自己来干。那时的中科院计算机所应该是很令人仰慕的单位了,然而这些领导全部放下架子,抛开养尊处优的环境,身体力行,为了省钱,饿了啃方便面,渴了喝白开水,所有事情都自己来。
创业时,联想参加全国科技成果展览,这也是这群知识分子第一次去参加展览,别的公司讲解员都是年轻的小姑娘,而联想的摊位上却是正研究员张品贤和副研究员胡锡兰。
联想现任董事长杨元庆也有一次难忘的“归零”经历。当时杨元庆的工作非常出色,便表现得有点儿自满,于是柳传志在公开场合狠狠地批评了杨元庆一次。这是杨元庆从来没有过的经历,他晚上回家甚至准备写辞职信。然而,在最初的冲动过去后,他冷静下来,感觉到自己所受的批评是有道理的,自己之前的表现过于自满,确实需要有人“当头一棒”,在认真考虑后,他感觉自己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撕掉了辞职信,重新写了份检讨。从“辞职”到“检讨”,这也是杨元庆在企业文化影响下心态上一次十分彻底的“归零”。
可以说,联想人的归零心态让他们随时都可以轻装上阵,不停地冲击新的事业巅峰,这才取得了现在的成果。
归零心态也是一种生活智慧。尝试着去归零,不仅需要丢掉自己的荣誉、身份、权力,还可以摆脱自己的压力。如果保持归零心态,就不会患得患失,而是会坦然面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陆登庭先生曾经担任过哈佛大学的校长,他在1994年由于工作压力巨大,感到身心疲惫,就请了三个月的假。在这三个月里,他彻底地放空自己,去从事一些从来没有接触过的行业。他去农场打工,去饭店刷盘子,还因动作慢被老板辞退过。当陆登庭重新回到哈佛大学时,他发现以前熟悉、烦琐的事务变得新鲜有趣了。他觉得工作重新成为一种全新的享受。这三个月的经历让他放下“哈佛大学校长”的身份,做了很多自己从来没做过的事情,也无形中清理了原来心中堆积多年的“垃圾”,让自己重新焕发活力。
有很多人喜欢旅游,其实也是喜欢旅游带来的新奇感,让自己的生活在旅游中从零开始。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复杂,来自公司的压力、客户的压力,甚至还有员工的压力,这些压力让人疲于奔命,有时就是因为无法归零,思维僵化,所以才在职场上捉襟见肘、步履维艰。
所以说,归零心态也是一种生活智慧,任何人不可能永远背负太多东西。学会定时放下,从零开始,才能更好地享受工作与生活。
作为一位管理者,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请时时提醒自己要具备归零心态。
若想在职场上游刃有余、成就辉煌,必须营造归零心态;若想减轻生活压力,必须营造归零心态;若想成功击退各种挫折,必须营造归零心态;若想快乐、幸福、健康、生命长青,也必须营造归零心态。
……
前 言 管理就是管人
第一章 优秀团队的八大特征
1.没有受挫型领导
2.没有懈怠型员工
3.每个员工都为改进工作而费心
4.公平、透明、鼓励、分享
5.有了成绩,立即庆贺,有运转良好的游戏规则
6.出了问题不推脱,不抱怨,立刻解决
7.沟通无障碍
8.有远大愿景,为了每一天都奋斗
第二章 带出一支充满凝聚力的队伍
1.能激励他人的领导才是合格领导
2.消除懈怠,能力是建立在心态和沟通上的
3.正心态、正语言,消除产生抱怨和牢骚的来源
4.唤醒员工的激情,在工作中散发活力
5.认同文化的员工,与时俱进的文化
6.不满足于现状,每个员工都为改进工作而费心
7.部门如兄弟,用整体眼光看问题
第三章 营造能量场,修炼领导力
1.基层管理者也需要修炼领导力
2.修炼非权力性领导力:让员工自觉追随你
3.具备全方位影响力,魅力四射
4.营造个人气质,传递向上的力量
5.提升心理强度,打造坚韧领导力
6.拥有大格局,倾听不同声音
第四章 实现组织无障碍沟通
1.确保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2.进行全方位沟通,打造最广泛的获胜联盟
3.高效开会三部曲,彻底杜绝开会难!
4.掌握沟通的语言艺术,沟而能通
5.不要只知批评忘了表扬,下属需要被赞赏
6.沟通需要同理心,是为了达成共识
第五章 打造高绩效团队
1.使众人行,打造高绩效团队
2.建设真正意义上的高绩效团队
3.协同作战,让“1+1>2”
4.信任是成本最低的管理方式
5.树立共同目标,劲往一处使
6.绩效和结果是检验执行的唯一标准
7.具备攻坚意识,敢于挑战新的目标高峰
第六章 管理者内心要强大
1. 锻造领导乐观力,信念永不垮
2. 痴迷于学习新知识,让积极力量永不枯竭
3. 正面思维的力量
4. 归零心态,不断冲击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