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实践与制度创新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1176
  • 作      者:
    何元斌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何元斌,1993-2004年在云南省曲靖市设计研究院工作,高级工程师。2007年6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为云南财经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致力于产业经济学、房地产经济和工程项目管理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具有全国注册监理工程师和全国注册(投资)咨询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以及多年从事相关工作的实践经验。主要讲授《房地产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和《房地产投融资》等课程。
展开
内容介绍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理论、实践与制度创新研究》以保障性住房的理论分析-实践经验-制度设计创新为研究主线,从研究的背景和目的出发设计研究思路和结构框架。理论研究方面,在明确界定住房保障的相关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对社会保障、公平与效率住房过滤模型与梯度消费等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依据进行梳理,进一步阐明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理论依据,并对国内外对于保障性住房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总结国内外住房保障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住房、住房问题
  从古至今,“衣、食、住、行”就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须面临和解决的基本问题。住房是供人们生活居住使用的建筑物,是人们的立足之地、栖身之所,是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所必需的基本要素之一,住房作为居民生活的基本消费资料,是人们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国家建设部前部长侯捷曾说过一句颇有影响的话“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这说明人们的居住状况在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特别是住房面积是小康社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衡量指标。在以住房市场为基础的住房分配和供应体系中,即把住房作为商品来租、售的条件下,人们对于住房质量和数量的满足程度取决于其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因此,住房的价格和住户的支付能力始终是住房问题的核心①。
  住房问题主要是指社会部分成员得不到住房或住房困难的现象。世界各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中,随着工业和人口在城市高度集中,产生了对城市土地和住房供应的巨大需求,城市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曰益稀缺和住房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城市中低收入家庭完全靠自身在商品房市场中解决住房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住房问题从住房供应的对象和需求的主体角度,主要是指中低收人阶层的住房问题,只是中低收入阶层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时期所指的范围并不相同(田东海,1998)o。因此,住房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共同面临的难题,也是城市市民的居住问题,是影响社会安定、城市发展的重大问题。住房保障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公认,一些发达国家也在解决城市中低收人家庭住房问题上进行不断地探索实践,并积累了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2.1.2  住房的基本屆性
  对于房地产的属性,可以从土地的资源属性、经济活动的物质载体、房地产产权交易的法律规范以及房地产的社会价值等多方面来理解。相对于一般商品而言,房地产具有其特定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法律属性和社会属性②。住房的基本属性可以归纳如下:
  1.住房具有位置的固定性和区位的可变性、使用的耐久性、产品的异质性等自然属性
  住房所占据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于某一特定的土地之上,具有不可移动性.住房市场不可能通过跨地区流通的方式来解决市场供求矛盾。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部分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和方法
1.2.1  研究的思路设计
1.2.2  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结构框架
1.2.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4  主要研究方法
第2章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综述
2.1  基本概念的界定
2.1.1  住房、住房问题
2.1.2  住房的基本属性
2.1.3  住房保障与住房保障制度
2.2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理论依据
2.2.1  社会保障理论与住房保障实践
2.2.2  马克思、恩格斯对住宅的论述
2.2.3  公平与效率理论
2.2.4  住房过滤模型与梯度消费理论
2.3  国外保障性住房政策与实践的研究概述
2.3.1  住房问题和政府职能的研究
2.3.2  保障性住房的空间布局和供应区位的研究
2.3.3  住房支付能力问题的研究
2.3.4  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政策的研究
2.4  国内保障性住房问题的研究概况
2.4.1  对住房保障的政府干预和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的研究
2.4.2  对住房保障建设的空间布局研究
2.4.3  对住房保障水平和住房支付能力的研究
2.4.4  对保障性住房政策实践、绩效及改革取向的研究
2.4.5  关于保障性住房融资方面的研究
2.4.6  关于保障性住房其他方面的研究
第3章  我国保障性住房制度的演进和现状分析
3.1  我国住房保障政策发展的演进与解读
3.1.1  全福利的住房实物分配制度(1949~1977年)
3.1.2  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探索与推进阶段(1978~2006年)
3.1.3  住房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2007年至今)——住房的社会保障属性回归
3.2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
3.2.1  我国住房保障体系的现状
3.2.2  近几年来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情况
3.3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3.3.1  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及管理体制的缺陷
3.3.2  融资渠道是制约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关键因素
3.4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融资模式
3.4.1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政策的演进
3.4.2  我国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要融资渠道
3.4.3  国内保障性住房融资的主要实践模式
第4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主体行为及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4.1  保障性住房建设中的主体行为分析
4.1.1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行为博弈
4.1.2  地方政府和民间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行为博弈
4.2  保障性住房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4.2.1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房地产业的影响
4.2.2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住房价格的影响
4.2.3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土地市场的影响
4.2.4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住房市场供求的影响
4.2.5  保障性住房建设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影响
4.4.6  主要结论
第5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供应体系及社会福利变化分析
5.1.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供应体系
5.1.2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社会福利变化分析
5.2  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2.1  支付能力分析的内涵界定
5.2.2  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的测定方法
5.2.3  昆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实证分析
5.2.4  不同收人等级的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
5.3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房需求和保障水平的确定
5.3.1  未来住房需求的预测
5.3.2  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水平的确定
第6章  保障性住房政策的经验借鉴与启示
6.1  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保障性住房政策
6.1.1  新加坡的五年建屋计划与公积金制度
6.1.2  中国香港的住房干预政策
6.1.3  其他西方国家的住房干预政策
6.2  国内发达地区的经验模式
6.2.1  上海模式
6.2.2  深圳模式
6.2.3  北京模式
6.3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经验借鉴和启示
6.3.1  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和管理体制
6.3.2  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融资模式
第7章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模式选择和政策建议
7.1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战略意义
7.2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模式选择
7.2.1  保障性住房制度设计的目标与原则
7.2.2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制度框架
7.2.3  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与流程设计
7.3  完善保障性住房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
7.3.1  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的相关制度设计——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住房保障体系
7.3.2  创新保障性住房的融资模式,完善住房金融体系的建设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