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人权应用伦理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7701514
  • 作      者:
    任丑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发展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任丑,1969年生,河南驻马店人。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市高等学校优秀人才。武汉大学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命伦理研究中心高级访问学者。在《哲学研究》、《哲学与文化》、《哲学动态》、《世界哲学》、《自然辩证法研究》、《道德与文明》、《伦理学研究》、《教育学报》、《思想战线》、《武汉大学学报》、《科学技术与辩证法》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主要著作:《伦理学基础》、《黑格尔的伦理有机体思想》、《医务之道》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大资助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项目、重庆市博士后科学基金重大资助一等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重大培育项目等20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自古希腊以来,伦理学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公正问题。随着伦理学对公正观念研究的不断深入,作为人的自然权利的人权理念逐渐从公正观念中脱颖而出:继格劳修斯在公正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人权概念之后,霍布斯把人权理念从公正理念中解放出来,使之独立成为理论伦理学的一个道德范畴。随着理论伦理学的应用伦理学转向,人权理念也就由理论伦理学视阈进入了应用伦理学视阈。由于理论伦理学视阈的人权问题尚未得到很好的回应,应用伦理学视阈的更为复杂难解的人权新问题又接踵而至,结果疑难重重的人权问题就成了应用伦理学必须破解的斯芬克斯之谜。这就为人权应用伦理学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根据和理论要求。
展开
精彩书摘
  从根本上来看,善是人类存在发展的主导方面和根本规定,恶则是不利于人类发展进步的否定因素。恶为善而在,没有善这个根本指向,恶就毫无价值可言。恶的存在意义仅仅在于它能刺激、促进、迫使人类不断向善,用黑格尔的话说就是:“假如恶不存在,人类便不能领略善;假如他不知道恶,人类便不能真正行善”。但恶自身绝不是目的,它只能以善为依归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人类一直处在恶强于善的状态,人类终将自我毁灭。但这种状态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的伟大就在于人的精神、智慧、理性能够把恶遏制在总体上不能危害人类的限度内。与恶不同,善自身就是目的,它和恶斗争并在不断地遏制恶或祛除恶(消极善)的基础上,获得前进的动力而不断展开并实现自身(积极善)。
  因此,应该存在的东西是善,不应该存在的东西是恶。人的使命在于不断否定不应该存在的东西(祛恶),基此追求并实现应该存在的东西(求善)。所以,遏制“不应当如何”、追求“应当如何”以达到应该存在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方向只能是祛恶(消极善)求善(积极善)而不能是祛善(消极恶)求恶(积极恶),其意义就在于应当自觉地防止并抵制意志趋恶的发展方向,进而朝着应当的善的境界进取。
  可见,相对于DCM(上帝的不应当)这个否定层面而言,祛恶求善这个普遍性形式从肯定的层面(上帝的应当)确证了宗教不能成为人权的基础。
  当我们揭开上帝的神秘面纱时,被它遮蔽的人就脱颖而出了:人才是上帝或祛恶求善的存在根据。实际上,这已经为宗教人权何以可能的问题开辟出路。
  第三节宗教人权何以可能
  既然上帝应当是祛恶求善的普遍形式,那么这种普遍形式的具体内涵或价值基准是什么呢?这里直觉的回答是:宗教人权。
  ……
展开
目录
引言
导论人权应用伦理学何以可能
第一节 主流伦理学的反思
一、伦理学的附魅
二、伦理学的祛魅
第二节 伦理的发蒙
一、人之初
二、伦理之初
三、伦理学之初
第三节 伦理学——自由之学
一、道德哲学就是规范性和超越性相互否定的历史进程
二、道德哲学是人性矛盾的展现
三、伦理学的现实性形态是:"权利一责任或义务"互动的规则体系
第四节 伦理学的价值基准——人权
一、功利论的路径
二、道义论的路径
三、义务论和目的论的内在逻辑关系
四、责任论的路径
五、权利论的路径
六、何种价值基准
基础篇:人权应用伦理学基础

第一章 应用伦理学的逻辑和历史
第一节 应用伦理学的两类基本看法
一、否定论
二、肯定论
第二节 应用伦理学自身的内在逻辑
一、伦理学属于实践或应用哲学
二、应用伦理学是伦理学的高级阶段
三、应用伦理学是一个逻辑过程
第三节 应用伦理学法则的一与规范的多
一、后现代伦理学对单原则论的解构
二、应用伦理学原则的基本范式
三、应用伦理学法则的一与规范的多
结语

第二章 应用伦理学视阈的人权
第一节 人权理念的历史与困惑
一、世界人权的进程
二、中国人权的进程
三、人权的哲学思考与困惑
第二节 应用伦理学视阈的人权何以可能
一、权利是否存在
二、普遍权利还是特殊权利
第三节 何为应用伦理学视阈的人权
一、形式的权利还是实质的权利
二、道德权利还是非道德权利
第四节 应用伦理视阈的人权如何应用
一、形式法则
二、质料法则
三、综合法则
结语

第三章 人权视阈的尊严理念
第一节 尊严理念的论争
一、内在尊严说
二、权利尊严说
三、尊严差异说
第二节 尊严为何
一、尊严的人性基础
二、平等的法律尊严
三、差异的道德尊严
结语
应用篇(Ⅰ):人权物理应用伦理学

第四章 人权生命伦理学
第一节 祛弱权问题的提出
一、恩格尔哈特的问题
二、脆弱性的伦理思考
三、克奥拓的批评
第二节 脆弱性何以具有普遍性
一、非人境遇中的脆弱性
二、同类境遇中的脆弱性
三、自我本身的脆弱性
第三节 祛弱权何以可能
一、脆弱性潜藏着善和恶的可能性
二、坚韧性潜藏着善和恶的可能性
三、祛弱权何以具有人权资格
第四节 祛弱权是何种人权
一、消极意义的祛弱权
二、积极意义的祛弱权
三、主动意义的祛弱权
第五节 "共识的崩溃"的崩溃
一、割裂道德的一和多的辩证关系
二、固守乐观主义伦理学的藩篱
三、偏离生命伦理学的学科本性
结语

第五章 人权生态伦理学
第一节 祛魅"休漠问题"——生态伦理学的奠基
一、休谟问题的附魅
二、休谟问题的祛魅
第二节 生态伦理学的争论和选择
一、功利论的失败
二、义务论的困境
三、超越论的尝试
四、生态人权论的选择
第三节 生态伦理学相关问题的回应
一、生态伦理学相关问题的论证
二、自然的内在价值问题
三、主体和道德主体问题
四、道德共同体问题
五、有责任的支配如何可能
结语

第六章 人权工程伦理学
第一节 工程伦理学是否可能
一、法律可否取代工程伦理学
二、传统可否取代工程伦理学
三、价值中立说可否否定工程伦理学
第二节 何种伦理学
一、微观伦理学、宏观伦理学还是综合(协作)伦理学
二、经验伦理学还是理论伦理学
三、实践伦理学还是应用伦理学
第三节 何种价值基准
一、人权如何成为科学的价值基准
二、人权如何成为技术的价值基准
三、人权如何成为工程的价值基准
四、人权如何成为工程师的价值基准
结语
……
应用篇(Ⅱ):人权人理应用伦理学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