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3180523
  • 作      者:
    魏礼群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要求、新部署,推进国家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联合主办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共收到论文近百篇,为进一步总结论坛成果,深化社会治理领域研究,推动社会治理创新实践,扩大社会影响,《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按照嘉宾致辞和主旨演讲、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加强法制社会建设、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基层社区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七个主题对论文进行了遴选和编辑,收录共计56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势在必行,意义重大。一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二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国家现代化客观进程的必然选择。三是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的迫切需要。从全局来看,当前我国社会领域改革仍面临三大课题:一是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的一些老问题,亟待继续解决;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些新矛盾不断积累和激化,必须抓紧消化;三是网络社会和现代化事业快速发展提出更多的新课题。当前,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主要面临四大突出问题:一是社会治理的理念还较为滞后。二是社会治理的格局还不够健全。三是社会治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四是社会治理的能力还较为薄弱。《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围绕创新社会治理体制面临的突出问题展开,建言献策,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基本依据和总目标、创新现代社会治理理念、建立现代社会治理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治理体系、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提出了一系列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对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三、以实践为基础,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现实为基础,特别是要以实践经验为基础。不是从头再来,不是“另起炉灶”,不是搞“两张皮”,而是完善和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这种判断不是保守,不是路径性依赖,在基层实践中确已探索形成了许多好经验,特别是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已积极主动探索了多年。总结我国基层已有的成功经验、借鉴国外的好做法、探索发展的新路子,都是不可或缺的。
  拿北京市来说,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市委市政府把社会建设、改革、治理坚持当作大事,坚持“两手抓”,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坚持当作大事抓。市委市政府每年召开一次大会,每年出台一系列重要文件,每年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大力度、高起点地推动社会建设改革治理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无论是在北京市各领域工作中,还是在各省市工作中,如此重视程度都是少有的。社会建设、改革、治理是一把手工程,没有党政主要领导的重视,没有党委政府的重视,是不可能大力开展并取得成效的。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北京工作的讲话中,对近几年来北京市大力加强社会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是坚持一手抓顶层设计,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第一,创新体制机制,初步形成了三层体制构架。即:上有党政主要领导挂帅的社会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抓统筹,中有社会工委、社会办牵头抓协调,下有纵向到社区、横向到“两新”组织的工作网络抓落实。第二.抓工作体系创新。明确了完善社会服务、科学社会管理、广泛社会动员、文明社会环境、和谐社会关系和社会领域党建“六大体系建设”目标任务。第三,创新政策体系。形成了“1+4+X”政策文件体系。第四,创新方式方法。在城市推广社会服务管理网格化,在农村推广村庄社会服务管理社区化。第五,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在社区推广“三位一体”的治理模式,社区党委、社区居委会、社区服务站“三驾马车”既明确分工又相互配合,来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自治“三位一体”有机结合;在社会组织,构建“1+2+3”工作机制:所谓“1”,就是构建“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让联合会来服务管理同类别、同性质、同业务的社会组织,实现社会组织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所谓“2”,就是完善依法监管和购买服务两项政府职能;所谓“3”,就是健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委员会、社会组织党组织、社会组织工作例会三项制度;在非公经济组织治理模式中,推广商务楼宇“五站”建设,实现党建工作站、社会工作站和工、青、妇工作站全覆盖,把党务、政务、社务延伸到商务楼宇。社会建设是改革创新工程。中国特色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和社会治理体制创新,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政府、市场、社会良性互动,有机结合,多元共治。说到底,就是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治国理政理念,落实在社会建设的实践当中。实践证明,北京工作是符合这个方向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要求的,因而总体上也是科学有效的。
  三是坚持一手抓夯实基层基础,不断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比如,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北京社区工作基本实现了规范化,全市社区办公服务用房达到350平方米标准的由18%上升到81%;全市社区工作者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由26%上升到80%、平均年龄41岁;市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已联系覆盖87%的社会组织,五年增长了五倍多;实名注册志愿者224万人,为全国最高比例;商务楼宇“五站”建设实现了全覆盖,网格化覆盖70%以上的街道和社区;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经实现制度化、规范化。总之,按照2009年确定的基本工作思路,即抓住党建这个龙头、夯实社区和社会组织建设这两个基础、建设好社工与志工两支队伍、推动政府市场社会三维互动、实现党的建设和社会服务管理全面覆盖,坚持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连着一年干,全市社会建设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全市社会建设工作基础不断夯实,全市社会建设工作成效不断增强。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致辞和主旨演讲
积极推进社会治理体制创新
大力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社会组织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关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关于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顶层设计与底层设计的若干思考
怎样理解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激发社会发展活力——第四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综述

第二篇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从创新社会治理角度理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着力点 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全面深化改革方法论的思考与建议
行政区划与国家治理
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战略路径
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1982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全样本分析
论政府购买服务与当前财政管理新任务
徐州“零障碍”工程与社会治理创新
创新社会管理职能 构筑为民服务平台——东海县实施“四网五制”促廉惠民工程的实践和思考
借鉴新加坡经验畅通诉求表达渠道的思考
思想库在地方政府改革中的作用——以云安县农村综合改革为例

第三篇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
依法施保是实现社会保障良好治理的根本保证
建设美好家园 让广大被拆迁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努力推进法治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
关于建立国家荣誉制度的立法思考
以法治和共治理念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圳市龙岗区信访调解司法确认制案例分析
从大庆十年实践看公安改革对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县(市)区信访法制化调查与思考——基于河南省十县(市)区的综合调查数据
中国监狱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国外监狱帮教概况论述
让法律在社区行走起来——关于法治社区建设问题研究

试析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三个层次——由非法拘禁上访人员事件引发的思考
第四篇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活力与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新疆稳定和长治久安中的作用
行业协会第四种生成模式——产业链上游企业推动型
打造社会组织“产业链”和“生态圈”——以上海浦东公益示范基地为例
履行“枢纽型”社会组织职能,重点通过购买服务激发助残社会组织活力
社会组织培育与监管立法研究

第五篇 创新基层社区治理
系统化社区治理的探索与创新——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三六九”系统化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社区基本公共服务研究报告
大力推行“两种模式”深化社会治理基层平台建设
隔离社区的兴盛与社区治理的迷思——中国式社区治理的范式危机
我国农村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湖北省为例

第六篇 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关于健全公共安全体系的思考
中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背景分析与指标构建
开展手机灾后快速调查,提升科学救灾水平
中国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标准的历史发展与政策启示
谈北京治霾之策
现代风险管理:从协商到商谈
石化项目选址中地方政府的目标定位及行为模式研究——漳州PX项目成功选址的案例分析
非常规突发自然灾害事件应急决策保障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邻避”运动:形成机制与治理对策

第七篇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解决城市低保制度就业负激励问题的方案探讨——基于“补差制”与“负所得税制”的分析
公私合作视角下新农保管理服务创新研究——基于“德阳模式”探索实践的分析
农村空巢老人权益保障的策略选择——基于城镇化视角下的再审视
我国慈善事业立法的重点问题及建议
中国慈善募捐立法的核心问题研究
慈善事业的治理机制创新与制度生态改善
贵州贵阳:服务群众变“政府配餐”为“群众点菜”——探索实施城市基层公益事业项目提升群众满意率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