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发展与发达:解读中国现实国情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9086705
  • 作      者:
    郑新立主编
  • 出 版 社 :
    外文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成为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的大型经济体。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量的贡献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增长引擎。中国经济发展取得的成就更加引起世人关注。但是,作为一个拥有13.5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国土的大国,中国的发展又是不均衡的,这无疑使得人们特别是国外朋友全面了解和认识中国的难度加大。《解读中国·发展与发达:解读中国现实国情》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多个方面的介绍及国际对比和深入分析,让国内外朋友对中国国情有更加全面准确的认识。
展开
精彩书摘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经济已经成为门类齐全、产量居前的世界工厂,仅用6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近300年的工业化进程。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和建筑业,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因而第二产业的发展以工业为主体。工业化是落后国家发展国民经济的必由之路,但各国在推进工业化进程的战略选择上存在些许差异。伴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体制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工业发展战略也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重大转变:
  第一,由重工业发展战略转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前,在“生产资料部门优先发展”精神的指导下,中国推行重工业发展战略。重工业的迅速发展和轻工业的相对缓慢发展,使得国民经济出现“生产资料相对过剩、消费资料严重短缺”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强调解决轻重工业比例失调这一问题,开始转向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战略。在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也注重发展生产消费品的轻工业,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第二,由均衡布局战略转向非均衡布局战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工业基础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和沿海一带。此后,中央政府实行均衡布局发展战略,使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工业化获得了空前发展。到1978年,内陆地区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比重提高到39.1%。改革后,工业发展开始采取非均衡发展战略,也就是向享有地缘优势的东部沿海地区转移的战略。其中,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等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均位于东部,东部与中西部之间工业化的差距日益拉大。
  第三,由进口替代战略转向出口导向战略。改革开放之前,受计划经济体制、西方国家经济封锁、前苏联的成功示范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实行的是进口替代战略。这种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工业行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促进了工业化进程。但是,它也存在技术落后、缺乏国际竞争力等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受日本和亚洲四小龙成功经验的启发,中国开始致力于实施出口导向型战略。大量鼓励出口相关政策的实施,促成了中国工业的再次飞跃。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206.4亿美元,而到2012年已达到38667.6亿美元。
  中国政府将推动工业化作为核心工作,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其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1978年,工业总产值占社会总产值的比重达59.4%,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72.2%。此后,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领域,中国工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工业化进程也得到了迅速推进。到2012年,工业增加值达到19967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5%,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4%。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其工业发展现状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门类齐全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基础尤其是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工业经济几乎处于空白状态。经过60多年的快速发展,这一状况已得到根本改变。目前,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建成了门类齐全的独立工业体系。但是,各个工业行业的发展水平却存在显著差异。
  ……
展开
目录

经济总量与发展水平
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与前景
繁华都市与落后乡村
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的缩影与展望
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
区域发展不平衡与发展新机遇
产业层次与产业结构
中国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有多大
从人力火国到人力强国
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人口红利
地人物他与资源危机
经济繁荣背后的不可承受之重
奢侈品与大众消费
中国人的消费能力有多强?
安肼与投资
中国房地产存在泡沫吗?
从“广覆盖”到“全覆盖”
社会保障体系让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
绿色产业成为经济新增长点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如何看待中国出口?
“引进来”与“走出去”
进一步融入经济全球化
人民币升值与国际化
国际市场与国内经济发展需求
全球治理与中国责任
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