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与逻辑意蕴阐释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1707282
  • 作      者:
    邱清亮,陈红兵著
  • 出 版 社 :
    东北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发展观”有着产生发展的历史逻辑关系,有着深邃的意蕴。体现现实物质基础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状况、生态环境状况、包括哲学伦理和文化心理在内的意识形态状况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主要依据。“科学发展观”本身也同样主要具有上述多维意蕴。“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历史上一切文明成果的集成与应用。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人类社会将最终实现知识文明与生态文明相统一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文明时代。邱清亮、陈红兵编著的《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与逻辑意蕴阐释》主要研究梳理了中国社会发展观的嬗变。
展开
精彩书摘
  《科学发展观的历史与逻辑意蕴阐释》:
  来自全国50余所高等学校的13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科学发展观和环境哲学”的主题,在以下议题上进行了学术讨论:第一,科学发展观与非物质经济增长;第二,科学发展观与可持续消费;第三,人本主义经济学与生态伦理;第四,生态文明评价指标研究;第五,生态文化研究;第六,生态学的方法与环境哲学;第七,西方环境哲学研究动态;第八,中国传统思想与环境哲学。会上展现了环境哲学的新理论取向,如社会环境伦理学研究、环境正义研究、环境风险研究、政府生态责任研究等。
  1.4本书的思路和创新点
  (1)本书写作的逻辑思路
  首先弄清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本质,以及产生的历史时代背景条件,认清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然后用历史逻辑的方法,重点分析我国发展观的历史演变。从科学技术对发展观产生的主要背景和条件的影响出发,重点探究科学发展观应具有的多维意蕴,从而展望贯彻实施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图景,找到当代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转向。
  (2)本书的创新点
  ①本书的第一个创新点是明确了影响发展观形成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状况,哲学、文化心理和社会伦理状况,生态环境状况”4个方面。任何一个影响因素的发展变化都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密切相关。同样,科学发展观也具有4个主要维度的意蕴。
  ②本书的第二个创新点是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发展观演变形态的概括:近代以来至新中国诞生,是“跟进世界,开发工业”的发展观;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21世纪以来是“科学发展观”。
  ③本书的第三个创新点是:深入分析归纳出以哲学为代表的意识形态理论对新的社会制度的诞生的基础支撑作用,即希腊哲学催生出民主社会和人文主义,基督教哲学缔造了上帝的国家,近代西方哲学诞生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古代伦理哲学造就了稳固的封建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引导人类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特别认识了当代科学技术哲学推动社会发展,以至于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深入探讨了科学技术哲学的当代实践价值,科学技术哲学助推诞生了科学发展观。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写作本书的背景和目的意义
1.2.1  写作本书的背景
1.2.2  写作本书的目的意义
1.3  学术界对科学发展观研究情况概述
1.3.1  写作本书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
1.3.2  国外有关发展理论研究情况
1.3.3  国内关于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研究的主要状况与评价
1.4  本书的思路和创新点

第2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2.1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是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2.1.1  “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依据
2.1.2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哲学理论依据
2.1.3  “可持续发展”的哲学理论依据
2.2  科学发展观是对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2.1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毛泽东思想中的发展理论
2.2.2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邓小平的发展理论
2.2.3  科学发展观继承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发展理论
2.3  科学发展观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
2.4  科学技术深刻影响发展观的嬗变
2.4.1  科学技术影响经济发展
2.4.2  科学技术影响生态环境的改变
2.4.3  科学技术影响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
2.4.4  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发展观念的改变

第3章  中国发展观的历史嬗变
3.1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发展观的形成
3.1.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状况
3.1.2  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状况
3.1.3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状况
3.1.4  中国古代意识形态状况
3.1.5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发展观
3.2  中国近代以来的发展观
3.2.1  近代以来至新中国成立的发展观
3.2.2  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末的发展观
3.2.3  中国进入21世纪的科学发展观

第4章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蕴阐释
4.1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意蕴
4.1.1  “人本价值”的科学技术保障
4.1.2  全面发展的科学技术支撑
4.1.3  协调发展的科学技术配套
4.1.4  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技术储备
4.2  科学发展观的经济发展意蕴
4.2.1  以人为本确立了经济发展目的
4.2.2  全面发展界定了经济发展的战略布局
4.2.3  协调发展展示了经济运行规律
4.2.4  可持续发展规定了经济发展良性成长的要求
4.3  科学发展观的生态意蕴
4.3.1  以人为本的生态基础
4.3.2  全面发展的生态依托
4.3.3  协调发展的生态配套
4.3.4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本质意义
4.4  科学发展观的意识形态意蕴
4.4.1  科学发展观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4.4.2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技术哲学意蕴
4.4.3  科学发展观的文化心理意蕴
4.4.4  科学发展观中社会公平和谐的伦理意蕴

第5章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图景展现
5.1  科学发展观实施中的观念转化
5.1.1  发展的评判由偏重GDP数量转向立足于幸福文明指数
5.1.2  经济发展模式由资源消耗型转向资源再生型和循环经济
5.1.3  经济增长由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转向以知识密集型为主
5.1.4  区域发展布局由差异性转向消除发展失衡与突出特色
5.1.5  社会发展中由人的生存发展转向注重消除差异性与增进和谐
5.2  科学发展观的实践图景
5.2.1  人的全面发展时代的来临
5.2.2  转变发展方式和新型工业化时代的开启
5.2.3  现代化的生态文明建设
5.2.4  新农村建设
5.2.5  开启中国城镇化的新进程
5.2.6  科学发展观将迎来人类的和谐社会

第6章  科学发展观开启了人类文明的新时代
6.1  传统文明时代的终结
6.2  新文明时代的开启
6.2.1  知识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
6.2.2  生态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
6.2.3  知识文明与生态文明统一的新文明形态
6.3  科学发展观是人类历史上科学理论和文明成果的集成应用
6.4  科学发展观必将指导人类文明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