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回顾与展望: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46212
  • 作      者:
    高建,刘训练主编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外政治思想史作为政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宗旨是“阐述政治思想的发生和发展所固有的规律性,证明政治思想的历史是国家和法的学说有规律的积累过程”,政治学在中国恢复以来,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受到了高度重视,“从而不仅使中国政治思想史,而且使西方政治思想史的教学与研究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可喜的成果”。在纪念中国政治学恢复30年之际,回顾中外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历程,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和积累的基本经验,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推动我国政治学的整体繁荣和发展。为此,本文拟根据近30年我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相关出版物和文献,试图就思想史研究的态势、特点和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一点初浅看法。
展开
精彩书摘
  (一)政治思想史研究在政治学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一般而言,政治思想史在政治学的学科体系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政治学恢复以来,这一地位不但得到巩固,而且日益显著。首先,政治思想史研究日益成为政治理论的基础结构。政治思想史是政治理论的历史形态和表述,不论是宏观政治问题,还是中观和微观问题,都离不开相关研究的历史观点。近30年来,政治思想史的研究不但谱就了各种政治理论的清晰脉络,而且日益成为后续研究的必要前提。其次,政治思想史研究与政治制度史研究相得益彰。从历史研究角度,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制度史是政治发展史的基本组成部分。政治思想特别是不同时代、主要政治流派和重要思想家的政治观念往往支撑着特定历史阶段的政治制度设计,而政治制度的发展变迁则甄别了政治思想的真伪优劣。政治学恢复以来,政治思想史和政治制度史研究逐渐融合,在重大政治命题、政治实践和制度选择过程中,二者相互支撑,提供了更为全面的学术支撑。特别是针对近年来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政治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前提,具有重要的知识论和方法论价值。再次,政治思想史研究日益影响到政治哲学的基础性研究。政治思想史,较早就被称为政治学说史、政治理论史、政治观念史,与探求政治生活文明化的科学知识之间密不可分。随着政治哲学研究的兴起,政治思想史研究也愈发活跃。从早期简单地介绍、归纳、整理中西方政治思想的观点,逐步迈向利用中外政治思想探寻中外政治哲学的范式变迁,进而在研究者对政治哲学理解上重新阐述历史上的中外政治思想。可见,政治思想史与政治哲学不但具有“史论”之联系,而且具有“枝干”之干系。最后,政治思想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成为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必要前提。政治学恢复以来,在学习、接受了多种政治理论,重塑了学科的价值定位,明确了研究的基本方向和方法论基础。但是,对于政治学、中国传统政治学说、西方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说、社会主义等各种政治思潮的系统了解和掌握仍有很多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政治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界定和区分上存在较大模糊性和争议性。对此,通过政治思想史研究,为上述难题的解决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客观的思想分野标准和多元的思想比较体系。如此,建设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前提条件就是在这些素材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基本知识框架。上述重要作用和价值都说明了政治思想史研究是政治学学术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现实证明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学术成果、交流范围和学术氛围蓬勃发展,博采众长、锐意进取,早已成为政治学领域的显学之一。
  (二)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体系日益完备和系统
  衡量某种研究体系的完备程度有多种考量角度和标准。对于政治思想史研究而言,体系化建设要求其能够逐步实现在准确介绍各种政治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揭示这些政治思想与人类政治社会发展变迁之间的关系,分析这些政治思想在社历史上的作用以及在人类认识史上的意义,辨别其中的精华和糟粕,为人们认识人类社会政治生活提供一定的角度,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提供借鉴和思想资料。近30年来,政治思想史研究在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较为系统地实现了本学科学术研究的体系化。正如有的学者所言,“政治思想史的体系安排问题,无论对总体性的政治思想史还是各部专门史都很重要。整个政治思想史(或上述各专门史)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代表人物摩肩接踵。这就给政治思想史的编排提出了一个难题,究竟怎样安排才合理?”归纳起来,我们认为体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着力建设通史体系。通观中外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历程,不难发现其发展轨迹是从断代史向通史逐步发展的。
  ……
展开
目录
徐大同先生在政治思想史论坛开幕式上的讲话
中国政治学恢复以来政治思想史研究透视
一、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态势
二、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特征
三、中外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问题与未来展望
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30年的回顾与展望
一、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主要成就
二、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前沿课题
三、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政治思想史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价值”与“争鸣”
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现代反省
一、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核心结构
二、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价值源泉的政治哲学
三、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历史命运
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理特点及方法论刍议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建立与学理特点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方法论诉求:以董氏公羊学为例
象征与合法性
一、制度、政策与符号:帝制中国合法性表演的基本方式
二、合法性象征系统中的叙事策略或论证逻辑
三、象征的合法性:象征建构、转化为“合”法性事实”
结论与讨论
重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诸范式
二、调整视角与思路以重读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思想
儒家的音乐治理与审美共通感的政治功能
一、儒家音乐的政治品格与公共面向
二、儒家音乐的融通机理与感通效应
三、我国音乐治理的重建话语与可能性路径
中国现代政治思维中的传统因素
一、中国现代政治思维建构的前提及方式
二、中国现代政治思维中的民本因素
三、中国现代政治思维中的科学意识
近代中国人对“民主”的七种理解
一、“民主”即为“民本”
二、“民主”即为“君主”
三、“民主”即为“民权”
四、“民主”即为“自主”
五、“民主”即为“民治”
六、“民主”即为“平民政治”
七、“民主”即为“共和”
国家理性:国家禀赋的,或是社会限定的?
一、问题的提出
洛克与现代民主理论
一、人民主权观念
二、信托与代理
三、政治平等
四、多数统治
五、反抗权
六、结论
论休谟对社会契约论的批判
结语
轴心文明的自觉:宏大叙事背后的思想史
一、进步:现代西方历史意识的自我确证
二、救赎:西方历史感的基督教世界意识来源
三、德性:希腊和中国的古典世界意识
结语
奥克肖特政治哲学中的语言学转向
一、人文社会学科语言学转向的时代背景
二、奥克肖特语言学转向之一:模糊性的积极意义
三、奥克肖特语言学转向之二:互动宽容与系统适应能力
之提升
四、奥克肖特语言学转向之三:基于传统的渐进演化模式
五、奥克肖特语言学转向之四:基于实践的传承模式
六、语言学转向与奥克肖特政治学之建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